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论李清照的愁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08:03:46
文档

论李清照的愁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绪摘要: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性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之一,继承和发扬了北宋婉约词派,经研究发现,李清照词的灵魂和精华,可以用一个“愁”字来概括,而这个“愁”,又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期,贯穿她的一生。关键词:李清照词愁三个时期正文一、前言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性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之一,继承和发扬了北宋婉约词派。读李清照的词,我们能够发现,李清照词的灵魂和精华,可以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她以其无边的愁绪和高超的抒情艺术,向我们展示了她复杂
推荐度:
导读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绪摘要: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性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之一,继承和发扬了北宋婉约词派,经研究发现,李清照词的灵魂和精华,可以用一个“愁”字来概括,而这个“愁”,又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期,贯穿她的一生。关键词:李清照词愁三个时期正文一、前言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性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之一,继承和发扬了北宋婉约词派。读李清照的词,我们能够发现,李清照词的灵魂和精华,可以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她以其无边的愁绪和高超的抒情艺术,向我们展示了她复杂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绪

   摘要: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性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之一,继承和发扬了北宋婉约词派,经研究发现,李清照词的灵魂和精华,可以用一个“愁”字来概括,而这个“愁”,又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期,贯穿她的一生。

关键词: 李清照 词 愁 三个时期

正文

一、前言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性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之一,继承和发扬了北宋婉约词派。读李清照的词,我们能够发现,李清照词的灵魂和精华,可以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她以其无边的愁绪和高超的抒情艺术,向我们展示了她复杂而又细腻的内心世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成就。

李清照的词,对“愁”的抒写,独树一帜,除了抒发寂寞深闺、离别痛苦的个人之愁,还抒发了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之愁。前期,她以真实情感为基础、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后期,其风格与愁绪则因为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境遇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表现出更深沉的感伤。正是因为对真情实感的抒写和清新自然的语言特色,使李清照成为杰出的词人。解读她的词作,品位他的愁绪,我们能感受到一代文坛巨匠的一片柔肠和一腔热血。

二、少妇之思,情真意切 

在李清照十八岁的时候,遵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赵明诚,结为之好。赵明诚是一个志向高洁的少年才子,与李清照情投意合、百般恩爱。这段时期,词人生活非常幸福,在词作中也做了大量的描述,然而,爱的越深,离别也就显得更加痛苦,赵明诚获取官职,前往外地赴任之后,恩爱夫妻如同牛郎织女,难得团圆,相思成灾。这种聚少离多的生活,让词人的心中充满了落寞与孤单,同时,长时间的两地分居,也让词人对他们的感情充满了怀疑,害怕恩爱夫妻,最终感情疏远,形同陌路,但是,词人的这些担忧,却无人可以诉说,因此词人的心情非常矛盾,充满了痛苦,这些,在词人当时的词作中,反映了出来。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首词,抒写了词人惜别的深情和刻骨铭心的怀念。首先,词人用了一个“慵”字刻画,表达女主人心中的深愁。香冷而不再去换新香点燃,一慵也;被也不叠,任凭胡乱摊堆床上,二慵地;起床后连头也不愿梳,何谈化妆,三慵也;梳妆匣上落满灰尘,懒得擦,懒得动,四慵也;日上帘钩,人才起床,五慵也。词人为何如此慵懒、心情愁苦?原来是“生怕离怀别苦”。这句为全词之眼,在上片的中间位置,括上而启下。表现出夫妻离别前词人百无聊赖的神态、复杂矛盾的心理以及茫然若失的情绪。“多少事,欲说还休”。体现出主人公心地的善良和对丈夫的爱。杨慎评此句说:“‘欲说还休’,与‘怕伤郎,又还休道’同意”,可谓深得其心。因为告诉丈夫,也只能增添丈夫的烦恼而已,故宁可把痛苦埋藏心底,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深情啊!本来因怕分别才容颜瘦损,但作者偏不直接说出。“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那是为了什么,答案不言自明,而情味弥足矣。下片设想别后的情景。“休休”是幅度的跳跃,从离别前,跳跃到离别后,省略了如何分另如何饯行的过程,直接写别后的情景。词人最怕分离,偏偏又不得不面对,唱千遍“西出阳关无故人”也难留住,徒增伤感。“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这里,词人借用典故,寄希望于夫妻不离不弃,百年好合。最后几句却是近乎痴话,流水本是无情物,怎能“念”呢?但正因这样写,才突出词人的孤独与痴情。一是写出终日在楼前凝眸远眺,或盼信或望归。二是楼前的流水可以映出她凝眸的神情,也只有流水方可证明体验她的痴情,抒情何其深婉,入木三分。最终,她心中的武陵人越去越远,徒留她一个人在秦楼,呆呆的望着流水,又添新愁。 

三、孀居之苦,孤独凄凉

词人的词作一直是与一个“愁”字联系在一起,然而在丈夫生前,虽然忧愁,但更多的对丈夫的款款深情与殷切思念,对于分离的不舍与抱怨充斥其中,是一种甜蜜的忧愁,直到词人的丈夫不幸去世,她的写作内容才发生巨大转变。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夫妇被迫南渡逃亡,赵明诚在赴任途中,因病去世,至此,词人的生活走入低谷。居无定所、四处,身体上的摧残和精神上的孤独无助使得李清照身心憔悴,仓促间选择第二次婚姻,结果所托非人,徒增痛苦,最终以婚姻破裂收场。在这期间,词人尝尽了世间的酸苦,心中充满了愁苦悲凉,这些,在词人这个时期的作品中反映了出来。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箫箫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藤床”,一种用藤条绷在木框上制成的床,轻便舒适。“纸帐”,用藤皮茧纸制成的帐子,稀布为顶,取其透气。词人躺在藤床纸帐里,早上睡醒起来,本应该是舒适享受,情绪却不大好,心中有说不尽的郁闷忧愁。在词人眼中,屋内是这样的沉寂,时间也好像静止了一样,主人公倍感孤寂。四顾室内,只见玉炉中的沉香早已熄灭,冷冰冰的,词人顿时感觉,不光是那残灰、寒炉,就连空气似乎都是冷冰冰的,而惟有它们,陪伴着主人公如水一样冰凉的情怀。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此时情怀正自凄凉,突然间传来悠扬凄怨的笛声。这《梅花落》的曲子,断断续续,如怨如诉,听来惹人无限伤心。于是情不自禁地走到室外,突然间惊讶地发现,一个人在屋子里闷了这么久,原来室外竟有如许春色,那枝头的梅花早在不知不觉间开放了。笛声悠扬,梅花竞放,给人间带来了多么浓郁的春天气息啊!这与室内沉香断续,玉炉生寒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主人公的心情却没有就此变得和这盎然的春意一样富有生机。“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虽然春意盎然,春雨潇潇下着,打湿梅花,因而花朵更加滋润美丽,但主人公忧郁的心情并没有因之改变,反而被催下了千行清泪。如此春景在词人眼中,却是是小风疏雨,更加令人感伤。这种内心的悲苦之情,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主人公如水情怀,至此,方才借用典故道明。“吹萧人去”,原来却是因为情投意合的丈夫去世。想当年夫妻二人伉俪情深,互为知音,羡煞旁人,如今却是物是人非,昔日欢乐成梦幻,院内梅花开得在好,可又有谁能和她一同凭栏观赏盛开的梅花呢?顺手摘来一枝,又寄与何人?沉思前事,词人才不禁满腹悲凉,泪如雨下。

四、国破之殇,大悲大痛

前两个时期,李清照的“愁”多是因为自身的原因,因思念远行的丈夫,因悼念故去的亡夫,而到了这个时期,随着金人铁蹄的奔袭,那悲凉苦涩终换成了惊恐仓惶。孑然一身、四处飘零、国破家亡,曾经拥有过的优越美满生活转瞬成空,这巨大的落差引起了她强烈的情感撞击,最终,在词人的笔下,化成了集宋词“愁”之大成的词章,她的“愁”不在是个人之思,而成了整个社会的悲歌。

亡夫之恨,流浪之苦,家国之愁,现实与回忆交织,国仇与家恨相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词人创作了她的传世名篇——《声声慢》,将国破家亡的大悲大痛写得格外凄楚,荡魂摄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从“寻寻觅觅”开始,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在孤寂之中跌跌撞撞,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结果什么也没有找到,下文的“冷冷清清”就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词人在这种心境之下,自然最难调养,但词人并不这么说,偏要怨“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起身饮酒,希望酒是良药,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在这愁情难解的时刻,天空又掠过孤雁,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牵动词人的乡愁,引起词人对往昔的追思,那真挚的夫妻之情,那幽深的家国之思,都在这熟悉的孤雁身上飘洒出来。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独对着孤雁残菊,人和菊一样的瘦弱憔悴,更感凄凉。诗人在这无边愁绪中,守着窗户,等着天黑,希望时间快点过去,“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然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到了天黑,也等到了无边丝雨,如同一支哀曲,词人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痛苦优思,“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五、小结 

李清照的词之所以能传唱千古,除了它的遣词造句清新细腻,更是因为她的内容主旨除了抒发寂寞深闺、离别痛苦的个人之愁,还抒发了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之愁。正是因为李清照词中的这种大爱,成就了她一代文坛巨匠的盛名!

参考文献:

1、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陈 铭.中国宋词精粹【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3、陈祖美.李清照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文档

论李清照的愁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绪摘要: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性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之一,继承和发扬了北宋婉约词派,经研究发现,李清照词的灵魂和精华,可以用一个“愁”字来概括,而这个“愁”,又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期,贯穿她的一生。关键词:李清照词愁三个时期正文一、前言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性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之一,继承和发扬了北宋婉约词派。读李清照的词,我们能够发现,李清照词的灵魂和精华,可以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她以其无边的愁绪和高超的抒情艺术,向我们展示了她复杂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