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13]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08:02:53
文档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13]

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汉川市实验小学余俊荣教材解析:《童年的水墨画》是新部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童年的百花园中一篇精读课文。它选取了作家张继楼先生笔下的《溪边》《江上》《林中》一组儿童诗。作家捕捉了乡村儿童去溪边钓鱼,去江上游泳,到林中采蘑菇的生活场景,表现出儿童生活的快乐。诗的语言生动活泼,感情直率明朗,融童心、童趣于一体,多角度展现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无穷乐趣。课文以“童年的水墨画”为题,联结了水墨画与儿童诗的共同特征:用笔简约、凝练,想象丰富,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幅儿童
推荐度:
导读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汉川市实验小学余俊荣教材解析:《童年的水墨画》是新部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童年的百花园中一篇精读课文。它选取了作家张继楼先生笔下的《溪边》《江上》《林中》一组儿童诗。作家捕捉了乡村儿童去溪边钓鱼,去江上游泳,到林中采蘑菇的生活场景,表现出儿童生活的快乐。诗的语言生动活泼,感情直率明朗,融童心、童趣于一体,多角度展现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无穷乐趣。课文以“童年的水墨画”为题,联结了水墨画与儿童诗的共同特征:用笔简约、凝练,想象丰富,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幅儿童
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汉川市实验小学余俊荣

教材解析:

《童年的水墨画》是新部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童年的百花园中一篇精读课文。它选取了作家张继楼先生笔下的《溪边》《江上》《林中》一组儿童诗。作家捕捉了乡村儿童去溪边钓鱼,去江上游泳,到林中采蘑菇的生活场景,表现出儿童生活的快乐。诗的语言生动活泼,感情直率明朗,融童心、童趣于一体,多角度展现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无穷乐趣。课文以“童年的水墨画”为题,联结了水墨画与儿童诗的共同特征:用笔简约、凝练,想象丰富,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幅儿童生活的欢乐画卷,诗中有画,令人回味无穷。

教学目标:

1、认识“墨、蘑、菇”等7个生字。会写“水墨画、钓竿、扑腾、蘑菇、清清爽爽”5个词语。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想象溪边、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3、能有感情地朗读《溪边》《林中》两首儿童诗。

4、比较《溪边》《林中》两首儿童诗的相同点。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并想象画面。

2、能有感情地朗读《溪边》《林中》两首儿童诗。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诗歌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画面 谈话导课

师导课:同学们,咱们一起欣赏两幅画吧!课件:水墨画图这是水墨画,也叫中国画。传统的水墨画主要有黑白两种色彩,现代的水墨画有色彩缤纷的。刚刚你们看到的水墨画,画了儿童干什么的生活画面呀?生:回应。是啊,童年的生活可以用画笔描绘,也可以用诗歌书写,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儿童诗齐读课题,指导书空“墨”字。

板书: 18、童年的水墨画

二、预习检查  把握大意

师:《溪边》《林中》这两首儿童诗是我们要学习的,首先进行预习检查。板书:溪边     林中(课件出示检查预习内容)

1、指名读词语,相机正音。(注意:扑腾、蘑菇的读音)

2、指名朗读诗歌。

3、学生汇报诗歌画面。

你在溪边、林中分别看到儿童干什么的画面?

相机板书:    钓鱼    采蘑菇

师小结:儿童诗是诗又是画,认真的孩子能将《溪边》一句句诗,想象成一幅幅画!  板书:想象

三、熟读诗歌 理解想象

课件出示学习《溪边》要求提示

1、学生自主学习,圈画难懂诗句。

2、学生汇报难懂诗句

板书:理解

3、边读边想象,你在溪边钓鱼时看到一幅幅怎样的画面。

4、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理解诗句并想象画面。

预设一:

假设在溪边钓鱼时,看到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

1、联系生活引导理解想象。

生:我好像看见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

师:你见过的垂柳吗?在哪里见过?

生:在汉川公园,在家乡河边……

师:溪边的垂柳和公园里见到的垂柳一模一样,把你好像见到垂柳的画面完整地说出来吧!

生: 我好像看见(长长的柳枝、嫩嫩叶子……)垂柳......

2、指导朗读。

师小结:把诗中的事物与身边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是理解诗句想象画面的好方法。

板书:联系生活

难懂诗句: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预设二:

假设在溪边钓鱼时,看到溪水很平静的画面

1、抓住事物引导理解想象。

生:我好像看到溪水很平静。

师:你还从哪里看出溪水很平静?

生:垂柳……钓竿上……

师:溪水像镜子一定能照映出溪边事物的影子?能照映出诗中什么的影子?

生:垂柳的影子、人的影子、钓竿的影子、蜻蜓的影子......

师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我好像看见溪水照映出……

2、指导朗读。

师小结:平静的溪水照映出这么多事物的画面,我们是抓住诗中垂柳、蜻蜓、钓竿等事物来理解和展开想象的。

板书:  抓住事物

预设三:

假设看到溪水很绿的画面

1、联系上下文点拨引导理解想象

生:我好像看见溪水很绿。

师:溪水怎么像条绿色的丝带呢?(可以联系上下文引导:想一想溪边有......?生:垂柳,草地,它们是......溪水从遥远的山边流出,一直蜿蜒到山脚,看起来像长长的丝带。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生: 我好像看见溪的两旁......所以人影落在溪水里也染绿了。

2、指名读——比赛读

3、欣赏山溪画面(课件出示山溪图片)。

4、齐读(读出宁静之美)

师小结:联系上下句子中的垂柳和草地,理解溪水像绿玉带,人影给溪水染绿了,是理解诗句想象画面的又一种好方法!

板书:联系上下文

预设四

难懂诗句: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1、创设情境引导理解想象。

生:我好像看见草地上蹦跳的鱼儿。

师:眼看着草地上活蹦乱跳的鱼儿快跳到溪边了,你有什么想法?

生:我想抓住它。

师:这条鱼太调皮了,你一抓,它一蹦,你又一抓它一跳,你总也抓不住,着急不?你的好伙伴在溪边钓鱼呢,赶快喊救兵呀!一嗓子喊你的伙伴帮忙吧!

生生互动

师:你按着鱼头,他抓住鱼尾,终于制服这调皮的家伙啦!收竿回家煮鱼汤咯!心情怎样?

生:开心!

师:带着这样开心的心情读吧!

2、指名读——比赛读——指导读——齐读。

师小结:理解这个难懂的诗句,我们还原了生活中钓鱼的情境理解和展开想象的!

板书:还原情境

四、入情入境  读出情味

师:溪边宁静的美景色令人沉醉,钓鱼的生活充满乐趣,捧起书本尽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吧!

1、师生配合读——师范读——齐读

2、熟读成诵。

5、学法梳理  掌握方法

师生对照板书梳理理解诗句想象画面的方法。

五、学法迁移,学习《林中》

1、迁移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林中》(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2、小组汇报多种形式展示。

3、欣赏画面(采蘑菇的画面)

4、整体朗读

五、对比阅读  找相同点

1、《溪边》《林中》文本两首儿童诗有哪些相同点?

2、学生汇报。

六、诗画同源  授之以渔

师总结:儿童诗就像水墨画,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文字,但一样能让我们对童年的生活展开丰富的想象,学习诗歌有法可循:联系生活、抓住事物、联系上下文、还原生活情境都是理解诗句想象画面的好途径!

七、板书设计  呈现方法

18、童年的水墨画

    理解想象

                                    联系生活

 溪边            钓  鱼           抓住事物

         林中            采蘑菇          联系上下文

还原情境

                                                                                    

文档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13]

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汉川市实验小学余俊荣教材解析:《童年的水墨画》是新部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童年的百花园中一篇精读课文。它选取了作家张继楼先生笔下的《溪边》《江上》《林中》一组儿童诗。作家捕捉了乡村儿童去溪边钓鱼,去江上游泳,到林中采蘑菇的生活场景,表现出儿童生活的快乐。诗的语言生动活泼,感情直率明朗,融童心、童趣于一体,多角度展现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无穷乐趣。课文以“童年的水墨画”为题,联结了水墨画与儿童诗的共同特征:用笔简约、凝练,想象丰富,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幅儿童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