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课时 混合与分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科学探究目标:
1.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沙和水的混合物。
2.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体,有积极的探究兴趣。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2.了解使用简单工具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便利。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1 份食盐、1 份清洗干净的细沙、1 份食盐与沙混合物、1 根玻璃棒、一杯清水、一块石棉网、一个酒精灯、一个三脚架、一盒火柴、一个放大镜、一张咖啡过滤袋、一个漏斗、一个铁架台、一个烧杯。
教师准备:过滤过程微视频、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
1.投影图片出示:食盐和沙混合物,你有什么办法将食盐和沙分离?
2.揭示课题:混合与分离(板书)
二、科学探索:
1.初步了解食盐和沙子的特点:食盐和沙有什么特点呢?
每组领取食盐和沙,集体交流讨论食盐和沙子的特点,并完成活动手册。
2.根据食盐和沙的特点你会怎么样来分离?(引导学生根据食盐和沙不同特点来设计方法/把食盐和沙放入水中会有什么不同现象?)
3.方案一:教师演示将食盐和沙混合物倒入装有水的烧杯,并搅拌溶解食盐。
方案二:学生领取装清水的烧杯,并把食盐和沙倒入搅拌溶解食盐。
4.展示烧杯,食盐哪里去了?可以怎样将沙和盐水分开?
方案一:
a.出示过滤装置,并课件学习过滤操作。
b.学生进行过滤操作分离沙和盐水?
c.怎样将食盐和水分离?(把水蒸发了)
d.展示蒸发装置,并学习操作规程。
e.学生进行蒸发实验,分离食盐和水。
方案二:
a.出示过滤装置,并课件学习过滤操作。
b.食盐怎么从水中分离出来呢?
c.提供蒸发装置,学习操作要求。
d.学生实验操作,先进行过滤实验分离沙和盐水。
e.用过滤装置换取蒸发装置分离食盐和水。
f.整理器材放回原处,
三、研讨:实验发现
1.蒸发获得的食盐是混合时的食盐吗?
引导分析蒸发获得的食盐和原来食盐之间的异同。
2.水再分离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利用一些物质在水中能溶解的特点可以分离一些物质。)
3.食盐和沙混合后是怎么分离的?追问水到哪里去了?
(利用物质之间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离)
4.在分离食盐和沙的食盐过程中你还有发现?
课后拓展:
1.准备:木屑、铁屑、磁铁、纸、水、烧杯、网筛
2.木屑和铁屑混合了可以怎么分离?
(利用铁屑能磁铁吸的特点,利用木屑在水中是浮的、铁屑在水中是沉的特点)
【教学反思】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教育的职责和目的是:注重培养同学良好的科学素养,经过科学教育使同学逐步领会科学的实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职责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进行具体操作,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科学素养的构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构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当科学启蒙任务的科学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协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同学构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发明潜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