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国际零售业巨头在华战略布局与中国零售企业对策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08:02:04
文档

国际零售业巨头在华战略布局与中国零售企业对策

费观念,即重未来而不重现在,重储蓄而不重消费有关(两方面因素使整个消费率降低,恩格尔系数必然偏高),到目前为止,农村居民尚未达到小康水平,城镇居民基本接近小康水平,但仍然是低水平的小康。四、小结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呈下降趋势,从国际比较看,和收入相比,我国居民消费率较低,消费倾向下降过快,这有符合常规的因素,也有不符合常规的因素,制定时要对不同的因素给予考虑。第二,从消费的支出结构看,和一些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恩格尔系数还比较高,说明我国居民的消费层次较低,尤其是农村
推荐度:
导读费观念,即重未来而不重现在,重储蓄而不重消费有关(两方面因素使整个消费率降低,恩格尔系数必然偏高),到目前为止,农村居民尚未达到小康水平,城镇居民基本接近小康水平,但仍然是低水平的小康。四、小结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呈下降趋势,从国际比较看,和收入相比,我国居民消费率较低,消费倾向下降过快,这有符合常规的因素,也有不符合常规的因素,制定时要对不同的因素给予考虑。第二,从消费的支出结构看,和一些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恩格尔系数还比较高,说明我国居民的消费层次较低,尤其是农村
费观念,即重未来而不重现在,重储蓄而不重消费有关(两方面因素使整个消费率降低,恩格尔系数必然偏高),到目前为止,农村居民尚未达到小康水平,城镇居民基本接近小康水平,但仍然是低水平的小康。

四、小结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呈下降趋势,从国际比较看,和收入相比,我国居民消费率较低,消费倾向下降过快,这有符合常规的因素,也有不符合常规的因素,制定时要对不同的因素给予考虑。

第二,从消费的支出结构看,和一些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恩格尔系数还比较高,说明我国居民的消费层次较低,尤其是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尚未达到小康水平,城镇居民虽然达到小康水平,但仍然是低水平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重道远。

第三,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占人口总量80%的农村居民的收入。因此,如何提高农

村居民的收入是关键,它不仅影响到消费率的增长,也影响到消费结构的转换、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为此,未来的着重点应该一切为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展开。如果不再把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拉动经济增长视为的目标,而是把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视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否则,农村居民就会陷入收入增长的怪圈。参考文献:

112 李振明.经济转型与居民消费结构演进1M 2.北

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122 范剑平,王小广.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趋势1M 2.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32 霍利斯#钱纳里.发展模式1950)19701M 2.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

142 张志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及性因素

分析1J 2.河南社会科学,2002,(4).

(责任编辑:古 岩)

收稿日期:2002-12-24

作者简介:黄昌富,男,湖北当阳人,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系主任,副教授。

文章编号:1001-148X(2003)24-0004-03

国际零售业巨头在华战略布局与中国零售企业对策

黄昌富

(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摘要:国际零售业巨头在我国已经呈现立体化多纬度战略布局态势,将企业在华布局纳入其全球战略体系。我国零售企业与国际零售业巨头的差距综合表现在规模、技术和管理三个方面,其原因在于我国零售企业产权效率低下和企业家战略能力短缺。建立竞争性的产权结构、提高产权效率,改善社会环境、提升企业家战略能力,是我国零售企业的根本对策。

关键词:国际零售业巨头;我国零售企业;竞争性产权结构;企业家战略能力中图分类号:F717.6 文献标识码:B

一、立体化多纬度进入:国际零售业巨头在华战略布局态势

自从1992年9月日本八佰伴百货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开始,10年来,国际零售业巨头以较之于国际制造业巨头们进入中国更快的速度抢占我国市场,特别是我国加入W TO 之后,这一过程呈现加速态势。概略分析,国际零售业巨头在中国战略布局及其演变态势,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地理上全方位推进

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国际零售业巨头在中国的布局,仅限于发达地区的上海、广州、深圳、福州、南京、青岛、大连、北京、天津等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和开放度较高的沿海城市,且各个城市布点也不多;20世纪90

年代中后期特别是最近两年,国际零售业巨头在中华布局,除在沿海城市增加门店布局密度外,已经从沿海大城市自东向西全面推进,目前除拉萨外的所有内地省(市、区)会城市、各省区内的区域中心或交通枢纽城市,大多已经有了国际零售业巨头们的连锁门店。据2001年底资料统计,全国已有外国零售企业356家,它们在华各种业态的营业网点已达到3000多个,年销售额已达到600多亿元。

(二)国际零售业巨头全面介入

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进入中国市场的仅限于日、美、法几家顶尖级零售业巨头,它们在中国零售市场/投石问路0、开疆拓土几年之后,国际零售业大小巨头快速进入。截止2001年底,零售业界排名前三位的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分别已经在中国开店24家、34家、26家,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具有相当市场实力和知名度的一批国际零售业巨头如荷兰的万客隆、阿霍德,日本的八佰伴、伊藤洋华堂、大荣、西友、佳士客,法国2003/24 总第284期

商业研究

C O M M ERC IA L RESEA RC H

(三)业态定位和商业模式各显特色

为迎合中国零售市场竞争需要,国际零售业巨头在中国的业态定位和商业模式,大多注重发挥本公司的经营特色,采用差异化战略手法来开辟领地、培育顾客群体。比如,沃尔玛无论在沿海还是在内地的各个门店,同其在世界各地的分店一样,始终坚持成本领先为基础的/最低价格0策略来最大限度的获得市场;家乐福以当前世界零售业最主导化的仓储超市模式加速发展连锁店;麦德龙则是通过发展社会集团客户和高消费能力的客户,实施差异化战略来建立自己的市场地位。

(四)单店规模大,连锁化经营,寻求规模经济前提下的范围经济

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八佰伴等在各个城市的连锁店,均以选址精当、店面大、规模经济性强而著称。与此同时,母公司在品牌、技术、管理模式、资金上的强大支持,使一些公司在中国的经营除了以连锁方式突出零售业务外,还兼顾房地产经营、物业管理、休闲娱乐、中介服务等多重业务,谋求范围经济效益。

(五)将在华布局纳入全球战略体系

国际零售业巨头在中国的市场进入是深谋远虑的长期战略性进入,而非随机性、随意性进入。首先,从进入的空间格局看,它们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胶东、哈大铁路沿线等区域的城市,以及内地的武汉、长沙、郑州、重庆、成都、西安,乃至西南一隅的昆明、贵阳等城市及临近地区布下重兵。而这些正是改革20多年里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且未来仍然具有巨大空间的地区。它们在这些地区的全面、快速、高强度、高密度进入,表明它们已经深刻意识到中国零售市场在其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其在华的市场进入具有长期战略性目标:即全面分享整个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麦德龙公司在华的战略意图具有代表性,该公司甚至表示要将成都、重庆等西部区域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扩张区域,以分享中国西部经济开发的成本,并将在华的网点扩大到100家。其次,从市场进入方式看,它们在华的市场进入不是线性或平面进入,而是立体化多纬度进入。一些公司已经或准备将其具有全球性战略职能的行政、业务管理机构迁移到中国来。例如,八佰伴计划将集团总部由迁到上海浦东;沃尔玛2000年中国的采购额已经达到100亿美元,公司已经决定将其全球采购总部搬到深圳;家乐福目前在中国的采购量已经占其亚洲采购总量的58%,它计划在中国建立5个全球采购中心。显然,这些公司在中国的市场进入已经不单单是销售职能的进入和市场面的扩大,而是包括公司在全球化运作中的部分行政管理职能、业务管理职能乃至研究与开发职能在内的立体化多纬度进入。这种市场进入的性质表明,中国零售市场已经全面进入国际零售业巨头的全球战略版图,在华市场战略已经成为其全球市场战略体系的一部分。

二、产权低效率与企业家战略能力短缺:我国零售企业差距原因分析

(一)差距分析

1.规模差距。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单个门店的经营规模差距;一是在连锁经营条件下公司整体的经营规模差距。总的来看,目前我国零售企业较之国际零售业巨头在这两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以世界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和中国最大零售商上海联华超市公司为例,2001年,沃尔玛实现全球销售2190亿美元,按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为1:8.27计算,是2000年联华公司111.4亿元(人民币)销售额的16

2.58倍;沃尔玛单个门店的平均销售额为4930万美元(2190亿$/4441个门店),联华的单个门店平均销售额为1838万元人民币(111.4亿元/606个门店),前者是后者的22.18倍。

2.技术差距。长期以来,我们将零售业按照一个不需要追求资本技术构成水平提高的、单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来对待,大多数企业在重视店址选择和门面装修的同时,轻视或忽视了对整个零售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管理,轻视了对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提高,轻视了零售产业业态演化理论与规律的研究。因此,当国际零售巨头譬如沃玛公司,能够通过自己的全球联网的商用卫星通讯系统在一小时内,将自己分布于全球的4000多个门店每种商品的库存量、上架量、销售量等全部盘存一遍时,我国许多零售企业包括一些规模较大的超级市场,还只有几台个人电脑作为收银工具,更谈不上全部业务流程电子化管理。

3.管理差距。无论在管理理念、还是在管理方法上我国零售企业与国际零售业巨头之间存在均巨大差距,譬如当它们在推行供应链管理、普遍将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与方法用于企业运作过程时,我们的企业还不知供应链管理为何物。

(二)原因分析

从战略层面分析,导致上述巨大差距主要原因有二:

1.产权效率低下。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出于对公有制优越性的盲目认识或崇信,我国在商品流通领域一直强调所谓/国合0商业的主导地位,导致了我国商品流通领域产权的结构固化,表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从整个商品流通领域的所有制结构看,/国合0商业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它们占有全社会流通领域存量资产的绝大部分,非公有制流通企业要想与之竞争,不仅受,也受自身实力约束;二是就单个企业而言,大多为毫无竞争可言/一元化0(国有独资或名誉上的合作制)产权,这种低效率的产权结构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致使产业内缺乏不同所有制之间的竞争和企业内缺乏不同所有者之间的竞争,导致了我国零售产业长期以来资源配置和运行的低效率。必须强调的一点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传统的国有零售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和上市,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相关零售企业资源配置和运行的低效率问题,原因是这些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0的股权结构,不足以在企业内不同产权主体之间产生足够的竞争效应从而推动产权效率提高。目前我国零售产业集中度低、规模经济性差、技术构成低,经营效益低下等等,都只是产权效率低下的各种具体表现和结果。

产权效率的差异有充分的经济事实加以佐证。例

#

5

#

总第284期黄昌富:国际零售业巨头在华战略布局与中国零售企业对策如,当国际零售巨头们大举进入我国市场攻城掠池的时候,我国传统的国有零售企业或国有控股的零售企业却在市场上节节败退;当1962年沃尔玛第一家连锁店在美国经济较落后的阿肯色州的一个叫班德威尔的小镇开张时,北京的王府井百货、上海一百不知比它大多少、气派多大,但40年后的今天,沃尔玛在其创业者和一代代领导人的精心培育下成为在全球拥有数百亿美元资产、4000多家连锁店、年销售额2000多亿美元、年利润数十亿美元、138万员工的世界第一的零售业帝国,而王府井百货、上海一百从规模看仅仅相当于前者的一个普通分店,目前还处于经营不断恶化的趋势中!

2.企业家战略能力短缺。长期以来,旧的束缚造成了我国商业企业领导人产业认识能力、产业培植能力、产业驾驭能力的严重不足。在经济改革前,我国零售业成为计划经济下价值实现的终端工具,且长期为所把持。零售业在对外开放的时间上大大滞后于制造业,20世纪80年代制造业对外开放之势如火如荼,而第一家外资零售企业八佰伴中国有限公司于1992年才跚跚来迟。零售业的长期封闭使我国零售业内人士对零售产业作为一种战略产业(任何现代经济体系不能没有它)、/日不落0产业(它在任何现代经济体系中都会有重要而稳定的地位和作用)的科学认识、缺乏零售产业比较的国际尺度、缺乏竞争性环境下的零售企业管理经验和零售产业培植能力、更缺乏市场经济背景下特别是全球化下对零售产业发展的驾驭能力。事实上中国人从来就不缺乏经商的才能。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二:一是我们市场经济实践的历史还不够长,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文化和精神底蕴太薄,尚不足以滋养大批具有战略能力、能与国际零售业巨头的领导人抗衡的企业家;二是旧及人们对旧的/路径依赖0,对企业家战略能力的形成造成了严重障碍。此二者导致了企业战略能力(而不是小商人计谋的不足!)的严重短缺。至于我国零售企业信用能力不足、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企业品牌强度低)不足、业态选择与定位能力缺乏、市场反应能力低下、创新能力不足等等,都只是企业家战略能力短缺的表现和结果。

三、改革产权和提升企业家战略能力:我国零售企业对策分析

(一)建立竞争性的产权结构,提高产权效率

我国零售企业个体/长不大0,一个根本原因是过去在产权安排上的垄断性或准垄断性从基础上障碍了产权效率的提高。目前,虽说随着近些年来零售业在所有制上开放的深入,产业内不同所有制之间的竞争已经大大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产业内的资源配置低效率的格局,但企业内部的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缺乏必要的竞争,企业内的资源配置和运行的低效率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产业内不同所有制之间竞争的增强只能改变产业内资源在不同所有制之间的配置格局,不能解决因企业内产权主体之间缺乏必要竞争导致的企业资源配置和运行效率低下问题。而在目前的我国,零售企业内部产权缺乏竞争的情况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变:传统的国有企业没有第二个产权主体因而缺乏竞争不必赘述;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因国有股/一股独大0,其产权也是缺乏效率的;大多数私营或家族零售企业在成长到一定规模后,并未发生必要的股权/分蘖0,形成竞争性股权结构,以防止经营家族化对效率的锓蚀。这表明我国零售企业在改革产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方面任重而道远。

零售企业的产权改革的重点,一是对于国有独资企业要引入新的非国有产权主体,形成多元产权主体之间的竞争;二是对国有控股零售企业进行股权结构优化与整合,使其真正形成竞争性结构;三是对一些规模较大的私营或家族化经营的零售企业进行非家族化改革。这三种情况的改革都可以而且只能在遵循公平原则的前提下,以市场化、规范性的操作来实现。只有当我国零售企业真正建立起富于效率特征的竞争性产权结构,打破了资源配置与资产运行的基础性制度瓶颈)))产权制度瓶颈,消除了与国际零售业巨头之间在企业产权层面的制度性差异之后,才有可能去探讨如何缩小技术性差距)))譬如规模、技术、经验、市场反映和创新能力的可能性。离开了产权的改革来奢谈/打造0所谓我国零售业的/航空母舰0与国际零售业巨头去竞争,近乎痴人说梦。

(二)改善社会环境,提升企业家战略能力

从根本上讲,企业家战略能力是企业家赖以生成的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产物。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较短,特别是经济改革以前,我国实行的是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计划经济,在这种下,是而不是市场主导经济的运行,企业只能听命于的指令而不是响应市场的要求,企业的领导人也只能是的编外或/准0而不是企业家,他们战略活动的重点是经营好(想办法把/搞定0以寻求有利于自己的)而不是经营好市场、经营好计划(即想方设法让给自己下达一个没有风险、不必用力就能实现的计划)而不是经营好资产和商品,其思维和行为模式远离企业家的角色期待,也无力履行企业家的角色职能。

要提升企业家的战略能力,环境的改善是关键。首先,也是最根本的一条,必须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真正实行政企分开,促进市场的发育和竞争,建立企业家角色模式实现的环境;其次,必须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建社会信用,规范资本市场的兼并、重组建立和培育企业家人力资本市场,建立社会的企业家继续教育体系等方面付诸长期艰苦的努力。

参考文献:

112永岛幸夫.零售业发展之道1M2.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122汪旭晖.我国零售企业未来发展对策研究1J2.财经问题研究,2002,(4).

132何磊.中国零售业发展态势分析1J2.江苏商论, 2002,(4).

142郝红光.加入W TO,中国零售业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对策1J2.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7).

(责任编辑:石树文)

#

6

#商业研究2003/24

文档

国际零售业巨头在华战略布局与中国零售企业对策

费观念,即重未来而不重现在,重储蓄而不重消费有关(两方面因素使整个消费率降低,恩格尔系数必然偏高),到目前为止,农村居民尚未达到小康水平,城镇居民基本接近小康水平,但仍然是低水平的小康。四、小结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呈下降趋势,从国际比较看,和收入相比,我国居民消费率较低,消费倾向下降过快,这有符合常规的因素,也有不符合常规的因素,制定时要对不同的因素给予考虑。第二,从消费的支出结构看,和一些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恩格尔系数还比较高,说明我国居民的消费层次较低,尤其是农村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