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教研三年发展规划
(2010年 9月 ---2013年 8月
一、指导思想
课堂, 是教学质量的发源地,是教师生命的舞台。为了让教师在“课堂拼搏” 中学会观察自己和他人的课堂, 在教学实践中学会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不断提升实践智慧, 我校将以上级有关文件为指导, 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 完善项目推进机制, 努力构建适合教师发展的教学教研文化,有效监控教学五环节,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现状分析
我校自 2000年成立以来,每年利用寒暑假放假前夕的两三天时间, 请本县的教学教研专家来校进行科研知识的普及及科研方法的培训, 了解最新的教改动态,培训面达 100%。同时有三位教师还参加了鹤壁市科研骨干培训班,取得结业。
近几年里, 我校立项研究的教学教研课题共四个, 其中有鹤壁教科所“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国文化与语文教学》、市课题《三三六教学加预习笔记课堂教学模式》、县级一般课题《学习共同体下的实践反思研究》 (已结题、《基于学习共同体背景下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由于我校科研课题是以教研组为单位推行, 每个教研组承担一个子课题, 因此所有教师都参与课题的研究,研究面100%。
三、规划目标
1、在现有县级一般课题的基础上, 三年内学校申报成功 1-2项县级重点
课题或市级课题。
2、申报的县级课题均能按时结题,争取有课题在区内获奖,显现教学教研在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和课改中的作用。
3、各专职教师根据学校的课题内容开展子课题的研究活动, 80%专任教师有从事校、县级教科研课题研究的能力, 并完成相应的教科研任务。高级教师主持区教师个人课题;中级教师主持或参与校级以上课题研究;初级以下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4、每学年举行学校科研年会,进行论文交流,突出研究在实践中的应用水平。每年评选学校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在总结的基础上积极宣传推广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定期进行学校科研成果奖励,颁发证书和奖金。
5、积极组织大型教科研主题活动, 面向全区汇报和展示教科研工作成果, 并能把高村镇实验中学教科研成果整理出版,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6、有一定数量的科研论文或教科研经验在鹤壁市级、县级学术刊物上发表。
二、具体措施
1、完善运行机制,强化过程管理。
成立以校长挂帅的“高村镇实验中学教学教研规划实施领导小组” , 加强对教科研工作的领导; 成立核心课题及各项子课题的课题组, 明确职责;强化教学教研的过程管理,实施档案管理和目标责任制。
2、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的教学教研力度。
重点是课程与教学层面、班级管理层面的研究。每一班级的课堂都是一个实验室, 教学是一个课程探究的实验过程, 每一位教师都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成员。
3、科研形式多样。
以问题、专题、课题研究为抓手,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研究。创设条件使教师从常规的事务性工作转向专业性反思、行动研究和教育问题的解决。
4、加强科研培训,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
学校将通过讲座、研讨等形式举办科研培训,或不定期地聘请全上海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教学教研带头人来学校做现场报告, 交流经验与想法。组织教师中教科研工作的积极参与者进行重点培训和外出学习,多提供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 想方设法使科研骨干力量逐步壮大。在青年教师中重点选拔和培养, 争取有 5— 10名青年教师在三年内能有承担并完成科研课题任务的能力。
5、营造有利于教科研发展的氛围。
把教学教研工作列入教师的职责范围,作为考核教师的内容,使广大教师清醒认识到从事教学教研工作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且要倾斜, 对承担课题研究, 承担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任务或教科研成绩显著的教师在评先、评职等方面给予优惠。开展教科研成果的评奖活动, 表彰教科研工作先进组室和先进个人,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
6、增加教学教研经费投入。
学校教科研专项经费在目前基数上逐年增加,多渠道集资扩大教科研奖励基金,并实行教科研经费的专款专用,发挥教科研经费的最大效益。三、实施安排
2010年
完成新一轮县级招标课题的申报工作,成立主课题及各项子课题的课题组,开展课题开题论证工作。
2011年
完成教科所“十一五”重点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结题工作;
完成鹤壁市中小学德育科研课题《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研究》的结题工作;
开展新课题的中期论证工作,聘请专家指导;积极申报一项县级重点课题。
2012年
完成新课题的结题工作,组织大型教科研主题活动,面向全区汇报和展示教科研工作成果, 并把高村镇实验中学教科研成果整理出版, 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积极申报一项市级科研课题。
展开其他区、校级课题的研究工作。
实验中学高村镇
2010.09
教学教研三年发展规划 (2010年 9月 ---2013年 8月淇县高村镇实验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