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复习资料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08:03:31
文档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复习资料

园林植物病害的防治现状及其研究进展一、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生活环境的人文,绿化要求的提高,城市的园林绿化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可以说是成为了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众所周知,这些园林植物为城市增添了一片绿色,营造了宜居的生活环境,缓解了热岛效应,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然而,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会遭到各种病害的为害,导致生长发育不良,发生畸形,变形,腐烂,凋萎,落叶等现象,甚至整株死亡,失去观赏价值及绿化效果,影响城市景
推荐度:
导读园林植物病害的防治现状及其研究进展一、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生活环境的人文,绿化要求的提高,城市的园林绿化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可以说是成为了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众所周知,这些园林植物为城市增添了一片绿色,营造了宜居的生活环境,缓解了热岛效应,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然而,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会遭到各种病害的为害,导致生长发育不良,发生畸形,变形,腐烂,凋萎,落叶等现象,甚至整株死亡,失去观赏价值及绿化效果,影响城市景
园林植物病害的防治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一、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生活环境的人文,绿化要求的提高,城市的园林绿化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可以说是成为了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众所周知,这些园林植物为城市增添了一片绿色,营造了宜居的生活环境,缓解了热岛效应,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然而,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会遭到各种病害的为害,导致生长发育不良,发生畸形,变形,腐烂,凋萎,落叶等现象,甚至整株死亡,失去观赏价值及绿化效果,影响城市景观。因此,有必要对园林植物病害的防治进行研究,及采取措施,将其对园林植物和区域景观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以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绿化功能与观赏价值。

二、园林植物病害发生特点

1.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种类相对较多。园林植物种类繁多,绿化面积相对较大,为多种生物提供了相对适宜的栖息环境,也使得园林植物病害的种类大为增加;

2.易引起交叉感染。由于园林植物的品种多,设计与配置也多样化,给多种病害的发生与互相感染提供了有利条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病害就能迅速蔓延和扩大危害范围。如将梨树与桧柏,龙柏临近种植,就为梨桧锈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3.大多数的植物病害都是由真菌所引起的

三、植物病害防治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对于有害生物的防治方面,人们主要还是采取自然防治和农业防治措施。后来,随着DDT等杀虫剂的出现,大大减少了病害的为害,极大的提高了产量,人们开始对化学药剂的使用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然而,单一的使用化学农药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了,主要集中体现为3R(农药残余,抗药性,再次猖獗)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反思,寻找新的出路。于是,IPM防治策略也就应运而生,不过最初它只是为了协调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方面的矛盾,随着科学的发展与人们对自然的认识的深入,它又演变为一种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的针对作物生态系统中全部有害生物并广泛利用各种控制技术的有害生物管理方法(也就是今天普遍采用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

(一)、现阶段植物病害综合防治内涵

1.从生态系统的整体观点出发,采取多种技术,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阈值(ET,即是为防止有害生物密度达到经济受害水平应进行防治的种群密度)内,同时也维持生态的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2.在化学防治上,主张节制用药,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强调充分发挥自然因素对有害生物的作用,重视植物自身的耐害补偿能力与生物防治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综合防治是融合了生态学,经济学及环境保护为一体的,以达到“安全、经济、简便、有效”的要求,从而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病虫害防治措施。

目前,植物病害综合防治方案的类型大致有三种,一种是以一种主要病害为防治对象,一种是以一种园林植物的病害为防治对象,而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以某个区域的病害为对象的综合防治。

(二)、具体的各种防治方法

1.加强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就是国家或地方依据法规,对植物或植物产品,及其相关的土壤,生物活体,包装材料,容器,填充物,运载工具等进行检验和处理,防治检疫性有害生物(生物入侵者)通过人为的传播进、出境,并进一步扩散蔓延的一种保护性植物保护措施。

在自然条件下,因地理因素,气候因素,和寄主的分布不同所造成的隔离,使地区间有害生物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这种隔离易于被人为破坏,使得有害生物扩大为害范围,一旦条件适宜,常会猖獗成灾,破坏当地生态,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例如: 1979年引入原产于美国大西洋岸和墨西哥湾的互花米草,用于固沙促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一落户上海崇明岛就霸占了整个崇明海滩,导致鱼类,贝类生物大量死亡,使水产养殖业遭受严重威胁,同时也影响了岛上以小鱼为食的鸟类的生存。

2.加强栽培管理,选育优良品种

利用园林栽培技术来防治,即通过选育和使用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利用健康种苗及繁殖材料得到脱毒苗,通过合理的植物布局,科学的排灌,适当的施肥,时常保持田间卫生等方式来防治病虫害。

2.1选育的途径包括了传统的选种,系统选育,杂交选育,诱变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2.2建立健康苗木繁殖基地,实行种苗检验与无害化处理,及工业化组织培养来生产脱毒苗,一定程度避免了病害的人为传播。如:马铃薯晚疫病可以在马铃薯块上越冬,一旦条件适宜,便生出大量的菌丝体,造成马铃薯腐烂,同时,产生孢子再次侵染。1845年,由于马铃薯刚出苗时,就赶上了连雨天,这也就提供了一个适宜马铃薯晚疫病的繁殖气候条件,结果潜藏的马铃薯晚疫病大量爆发,造成了马铃薯的全部枯死,100万以马铃薯为主食的爱尔兰人因缺乏粮食而死亡。

2.3由于各种植物的生活习性各不相同,故合理的布局有利于阻止病虫害的扩张蔓延,交叉感染,降低其为害的风险程度。就如:海棠与圆柏属树种、牡丹与松属树种近距离栽培易造成海棠锈病和牡丹锈病的发生;黑松、油松、马尾松等混栽将导致日本松干蚧的严重发生

2.4合理施肥,科学排灌,保持田间卫生。有些植物病害往往是通过田间的杂草,枯枝落叶作为野外过渡寄主或越冬场所,因此,保持田间卫生是很有必要的一种措施。尤其是温室培养的花卉,要经常通风通气,降低湿度,以减少花卉灰霉病等的发生发展。

3.物理的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是利用各种物理因子(温、湿、光、电、声、色等),人工和器械防治有害生物的植物保护措施。

3.1针对植物的虫害防治:人工捕杀法,诱杀法(灯光诱杀,食饵诱杀,潜所诱杀),窒息法

3.2阻隔法

阻断法是据有害生物的侵染和扩散行为,人为设置各种障碍,切断病虫害的侵染途径,阻止有害生物为害或扩散的一种措施。比如花木栽培地早春覆膜可以大幅度减少叶部病害的发生。就是由于很多的叶部病害的病原是在病残体上越冬,采用覆盖薄膜后,土壤温度,湿度提高,加速了病残体的腐烂,减少了侵染来源,同时也对病原物的传播起了机械阻隔作用。

3.3温度处理法

利用高温或低温使得有害生物死亡或失活来控制或杀死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分为温汤浸种,高温处理两类。

3.3.1温汤浸种就是用热水处理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来防止其带上菌类的一种措施,处理的时间与温度据不同对象而定,常通过预备实验测定。其中,用55℃的温汤浸种30min,对番茄早疫病,水稻恶苗病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3.3.2高温处理就是利用高温对土壤进行消毒(烧、烘、晒等)或利用热水或热空气处理感染病毒的植株或繁殖材料(种子、接穗、苗木、块茎和块根等),以便获得无毒的植株或繁殖材料的一种方法。如将感染马铃薯卷叶病毒的马铃薯块茎在37℃下处理25天,即可生产出无毒的植株。对收获后的块茎和块根等采用高温愈伤处理,可促使伤口愈合,以阻止部分病原物或腐生物的侵染与为害。

3.4辐射法

辐射法是利用电波、γ射线、X射线、红外线、紫外线灯、激光、超声波等电磁辐射进行有害生物的防治的技术,包括直接杀灭和辐射不育。这类技术在室内研究中具有广泛的杀灭病菌的效果,但目前能进行大面积应用的方法较少。

4.生物防治技术—以菌治病

以菌治病是一种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产物来抑制病原物的生存和活动,从而减轻病害的发生的植物病害防治措施。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实现,是目前生物防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并在病害防治中有很多的应用,比如,正在实现工业化生产中的微生物肥料(含有活微生物的特定制品)。

4.1诱导抗性,即是植物在受到一种病原物的侵染后对另一种病原物的后续侵染表现抗性。如利用柑橘衰退病毒的温和性株系保护柑橘等。

4.2拮抗生物作用,即是在植物病害发生过程中,拮抗生物主要通过直接侵染和杀死病原物,产生抗生物质抑制或杀死病原物,来控制病害的发生。如土壤中的腐生木霉可以寄生立枯丝核菌、霉菌、小菌核菌和核盘菌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某些木霉制剂已被用于植物病害的防治。很多的拮抗生物包括放线菌、真菌和细菌等可以产生抗菌物质抑制或杀死植物病原物,从而减轻或控制病害的发生,如我国研制的井冈霉素是由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产生的水溶性抗生素,已经广泛应用于纹枯病的防治。一些腐生性较强的根际微生物生长繁殖较快,能迅速占领植物体上可能被病原物侵入的位点,或竞争夺取营养,从而控制病原物的侵染。如菌根真菌以及可以促进植物生长的荧光假单胞杆菌和芽孢杆菌等根际微生物,许多已被开发用于植物的防病增产。

5.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是指用化学农药来防治农林作物害虫,病害,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它是目前国内外对有害生物防治所采用的最广泛的措施。

很显然,化学防治具有效率高,见效快,防治效果好,使用方法简便,受季节影响小,适合在大面积应用等优点,可以用于各种有害生物的防治,特别是在有害生物大发生时,它可以短期内有效地控制为害,这是其他防治措施所不能比拟的。但是又有“3R问题”,即抗药性,猖獗及农药残留。因此,必须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才能达到化学防治的效果,对病害进行有效地控制。

显然,上面所提及的各项具体的防治措施都有其局限性,故只有根据实际的情况,从生态学,经济学,环境保护的角度,将各种措施有机的联合起来,做出一个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案,才能将病害的为害降低到最少程度,最大化实现园林植物的绿化效果和观赏价值,而这也是未来病虫害研究的主要方向。

文档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复习资料

园林植物病害的防治现状及其研究进展一、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生活环境的人文,绿化要求的提高,城市的园林绿化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可以说是成为了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众所周知,这些园林植物为城市增添了一片绿色,营造了宜居的生活环境,缓解了热岛效应,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然而,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会遭到各种病害的为害,导致生长发育不良,发生畸形,变形,腐烂,凋萎,落叶等现象,甚至整株死亡,失去观赏价值及绿化效果,影响城市景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