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古诗欣赏春色
九寨沟县第一小学 *** 选文来源:《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七十首》 选文篇目:《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绝句》《惠崇春江晚景》《游园不值》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批读、交流等方法,阅读这四首古诗。
2.引导学生赏析每首诗中春天景物的不同特点,感悟诗人写春色的绝妙之处,并在群诗诵读中积累这些歌咏春色的千古名篇。
3.激发学生课外诵读并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赏析每首诗中春天的景物的不同特点,感悟诗人写景的绝妙之处。
教学准备 教学课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同学们,现在正是一年之计的春天,你周围的事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学生自由发言)
2.看来同学们都是有心人,注意到了春天万物复苏、百花盛开的变化。千百年来,有多少像你们一样的有心人,也注意到了这些变化,并将其写进古诗,流传千年。你们记得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呢?
3.学生背诵学过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词。根据学生的回忆,老师用课出示古诗《春晓》《村居》《春日》《咏柳》
4.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首诗中分别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二、初读古诗,粗知大意
1.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读读其他几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课出示《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绝句》《惠崇春江晚景》《游园不值》,指导学生按正确的节奏熟读古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指名读,分小组读。
3.找出每首诗中能表现季节的诗句。
三、共读一首,领悟方法
1.我们先来共读第一首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课出示古诗,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勾画出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学生交流。
3.春天按时间还能分为早春、仲春、暮春三个时间段,这首诗描绘的是早春景象,除了诗题明确说明之外,你还能从哪句诗体会出来?(草色遥看近却无)你能结合你的生活实际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吗?
4.根据学生的想象,老师相机补充画面:早春时节,小草刚刚发芽时,稀疏,矮小,若有若无,当诗人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即便如此,诗人却认为这是一年之中最好的春景,发出“最是一年春好处”的感叹,这又是为什么呢?
5.因为经过漫长的寒冬,看到这一抹绿意,诗人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虽然暮春时节,长安城里处处烟柳,但在诗人心里都不比不上眼前的初春草色。于是情不自禁地发出“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的感慨。
三、自读三首,边悟边批
1.课出示《绝句》《惠崇春江晚景》《游园不值》三首古诗,分小组学习古诗。
方法提示:
(1)每组学习一首古诗。
(2)讨论: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由一人执笔填写在表格内。
(3)小组讨论这首诗绝妙之笔在哪儿,并试着抓住关键字词想象画面。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评并板书。
古 诗 景物及特点 绝妙之笔 《绝句》 江山
美丽 春风 香 燕子 勤劳 鸳鸯 悠闲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 桃花 两三枝 鸭子 自由 蒌蒿 满地 芦芽 短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游园不值》 红杏 探出墙头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3.小组派代表说一说读这些诗句时想象出的画面,教师相机补充,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想象的画面赏析诗句。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虽然诗人选择春天最常见的燕子,一个“飞”字却将春天的生机勃勃表现出来,与之相对的是“睡”,一静一动,对仗工整。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四、梳理统整,升华认识
今天我们读了四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可以看出,诗人抓住桃花、燕子、杏花等平常事物,细心观察、加上丰富的想象,赋予它们人的思想与情感,进而表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美丽。
板书设计:
走进古诗 欣赏春色 平常事物 细心观察 千古佳作 丰富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