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议论文观点的提炼(教师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08:16:34
文档

议论文观点的提炼(教师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作文训练(一)议论文观点的提炼(教师版)一、所谓观点观点,指的是作者基于材料对问题的看法和见解,观点是文章的核心,也是文章的灵魂。在议论文中即为论点,正确的论点要求做到四个字:准确、鲜明。一般是一个陈述性的判断语句,直接表明作者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准确:所谓观点的准确有两种含义,一是写议论文的目的是为了宣传真理、明辨是非、分清正误、区别美丑,其思想观点在道德观念上是正确的;二是提出的观点必须是基于所给材料,来源于材料,不脱离材料,并符合出题者的出题意图。鲜明
推荐度:
导读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作文训练(一)议论文观点的提炼(教师版)一、所谓观点观点,指的是作者基于材料对问题的看法和见解,观点是文章的核心,也是文章的灵魂。在议论文中即为论点,正确的论点要求做到四个字:准确、鲜明。一般是一个陈述性的判断语句,直接表明作者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准确:所谓观点的准确有两种含义,一是写议论文的目的是为了宣传真理、明辨是非、分清正误、区别美丑,其思想观点在道德观念上是正确的;二是提出的观点必须是基于所给材料,来源于材料,不脱离材料,并符合出题者的出题意图。鲜明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作文训练(一)

议论文观点的提炼(教师版)

一、所谓观点

观点,指的是作者基于材料对问题的看法和见解,观点是文章的核心,也是文章的灵魂。在议论文中即为论点,正确的论点要求做到四个字:准确、鲜明。一般是一个陈述性的判断语句,直接表明作者主张什么,反对什么。

准确:所谓观点的准确有两种含义,一是写议论文的目的是为了宣传真理、明辨是非、分清正误、区别美丑,其思想观点在道德观念上是正确的;二是提出的观点必须是基于所给材料,来源于材料,不脱离材料,并符合出题者的出题意图。

鲜明:作者在文中必须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毫不含糊的说出自己的见解,使读者一目了然,明确理解。

   【例题讲解】

依据以下材料提出不同的看法,其中最符合观点表述准确、鲜明的要求的一项是(   )。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A.坚强的意志,柔软的感情

B. 人的内心到底是坚硬的还是柔软的呢?

C. 我们的内心应该要追求柔软的感性,也应该握住冰冷的理性。

D. 我们的内心有时候是坚硬的,有时候是柔软的,确实让人纠结。

【例题分析】

C项最符合材料题意要求,表述明确;A项是两个词组,不构成陈述性的判断语句,表达意义不明确;B项是个疑问句,也没有做出判断,不属于观点;D项虽然有陈述性判断成分,但是观点不够鲜明。

二、新材料作文观点的提炼步骤和方法

(一)通读材料

通读材料是审题立意的第一个步骤,通读材料是为了理解材料内容,理清材料涉及的对象及其关系,筛选提取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概括材料的中心大意,找出准确的立意角度,以提炼出切合题意的观点。

【例题讲解】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读材料】

“这是一个传统项目,有既定规则,两两对决,决出胜负”说明比赛要有既定规则或习惯做法,要有一种竞争和对抗,遵照规则,展开竞争,才可分出胜负。

“不过今年,新情况,新做法,互抱换位,都顺利过桥”指出做法、方式要创新;而结果不同,由单赢转变为双赢,这里强调方式和结果之间的改变。

    “激烈争论还在继续”——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引发大家哪些思考?

    因此,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应该是:1、 关于规则的守与变的问题;2、 从竞争到合作,从单赢到双赢的问题。值得探讨的话题是如何看待规则?如何看待新情况?

    【立意角度】

    材料表明了如何对待规则和如何对待新情况的问题,考生作文凡是以此命题或谈论遵守规则,或变通出新,或探讨二者之间关系,以及由此生发开去思考相关的人生问题、社会问题,均视为符合题意。如:

1、要遵守规则,敬畏规则。

    2、敢于变通出新,打破常规,挑战习惯,改变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最终结果。      

3、超越胜负,合作共赢。

    4、规则和变通结合,竞争与合作共赢。

(二)提炼中心

概括材料主要说什么事件,讲什么道理,然后从中提炼话题。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例题讲解】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解读材料】

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立意角度】

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

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三)抓关键

就是抓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比如议论句。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例题讲解】

仔细阅读以下材料,从不同角度提炼观点。

有个教授做过一个实验,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解读材料】

本材料的关键词是“爱坐前排”(对“前排”的理解不要狭隘)、“成功”,所以抓住这两个词语的逻辑关系组织成句,就很容易提出观点。

【立意角度】

1、积极的态度决定成功的高度。

2、要有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精神。

3、要树立明确的目标(争第一)。

4、勇于坐在生活的前排等。

(四)抓对象

看材料中有几个描述对象,从对象的角度结合材料的整体加以立意。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例题讲解】

仔细阅读以下材料,从不同角度提炼观点。

有一个人,在每年十月间都要和家人跋涉上百里,去看野鸭南飞。有一次出发前,他五岁的儿子吵着要带饲料去喂野鸭。他听了很高兴。就这样,以后的每一年,一家人都不辞劳苦地带着饲料去喂野鸭。十年后,当这家人再去时,却发现这里的野鸭只是高兴地围在他们身边乱叫,根本不再南飞。

【解读材料】

这则材料主要涉及的对象是人和野鸭,从人的角度来看,人的行为改变了野鸭的生活方式,是对自然生态的一种干预;从野鸭的角度来看,它们习惯了接受来自人类的赏赐习惯了安逸,丧失了南飞的动力,一旦人类不再来喂食,那么很有可能面临饥饿的考验。

【立意角度】

1、站在人的角度来思考。

    a、溺爱使人丧失本能。

    b、我们对自然不能横加干预。

    c、爱也会错。(爱也要讲究方式。)

    d、利诱如刀。

2、站在野鸭的角度来思考:

    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依赖只会葬送自己的生命。 

    c、面对困难,我们不能一味寻求帮助。

d、拒绝诱惑,才能保证自身的发展。

(五)分主次

分清对象的主次,立意要先主后次,尽可能从主要对象入手。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例题讲解】

仔细阅读以下材料,从不同角度提炼观点。

公交车靠站停稳后,车站上一位妇女为抓紧时间,抱起原先站着等车的小孩上车。车上一青年乘客主动起身让座。抱小孩妇女谢过对方,放下小孩,笑笑说:“小家伙刚会走路,还是让他自己站吧。”此刻,见两人互相谦让,无人入座,一旁的时髦少妇眼明手快,一屁股坐下,并大声招呼道:“囡囡,妈妈帮侬抢到座位了。”

【解读材料】

材料出现了三个“人物”。无论从让座青年角度提倡 “要助人为乐”,还是从抢座位的时髦少妇方面提出“要文明礼让”,似乎均无不可。然而从整个材料的重心、指向来看,应舍弃后两个次要人物,着眼点放在主角抱小孩的妇女身上,宜立意“尽早让孩子自立”。

【立意角度】

1、父母应该尽早教会孩子自立。

(六)明是非

揣摩材料的情感倾向,辨析事件的是非曲直。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褒贬态度和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例题讲解】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相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相。”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解读材料】

先找出体现这则材料的褒或贬的语句: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相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

【立意角度】

1、人不能崇洋媚外;

2、历史不能忘记,尊严不可放弃。

(七)辨关系

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提炼观点、立意构思作文。

【例题讲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牛马的眼里只有草原上的青草,却看不到草原上的花朵,然而草原因青草更加富饶,因花朵更加美丽。没有青草,草原就没有生命力;没有花朵,草原又显得单调。青草、鲜花、蓝天、白云才构成了人们喜爱的天堂。生活也正是如此,许多看似与生存无关的“鲜花”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让生活更加美丽。 

根据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读材料】

材料涉及到的对象“青草”与“草原”、“鲜花”与“草原”之间是什么关系?“青草”比喻什么? “鲜花”又比喻什么?辨别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理解材料的含义。没有青草,草原就没有生命力;没有花朵,草原又显得单调。因而,青草可以比喻物质财富,而鲜花则比喻一种精神——心灵和精神追求。牛马只看到青草,而看不到花朵的价值,不能欣赏草原的美丽,而我们不能像牛马一样,只停留在物质的温饱上,还要有一点精神追求。

【立意角度】

1、人除了拥有物质财富以外,还要有精神的寄托;

2、人不只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某种超越现实的精神或理想的追求中。

(八)找原因

无因不成果,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依据材料分析找原因,就是根据结果去推求原因,在原因处立论,确立文章的观点。

【例题讲解】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绵羊下海经商。开理发店,把刺猬的刺烫卷了,刺猬大哭;开洗染店,又把乌鸦的黑色羽毛染白了,乌鸦很生气;开饮食店,竟给狐狸送上炒青菜,狐狸砸了它的店牌。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读材料】

这则材料主要引导我们去思考:绵羊经商为什么失败?从中找到问题的根源作为立意的出发点。

【立意角度】

1、没有经验,贸然行事会失败;

2、没有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就采取行动会变成莽撞;

3、没有注意对象的特点和要求就达不到预期效果;

4、没有按实际需要、客观规律办事就办不好事;

5、只是从自己的主观想象出发,没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要遭致失败;

6、要善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7、进任何行业、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学习;

8、要懂得“吃一堑长一智”,能够从挫折失败中吸取教训。

(九)求同存异

相异的事物,有时是形异而实质相同的,因此,对于许多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寻找材料间的共同点,从共同点入手提炼观点。这种方法就是把几个不同材料的某一共同点提出来,加以概括提炼,作为文章的论点。此法对组合性材料作文尤为适宜。如果提供的组合性材料内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那么应摒弃相异的面,寻找交叉、重合的点。

【例题讲解】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读材料】

本题属于多则材料题。对于多则材料的审题,我们要注意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题目所给的三个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在各自的行业领域中,都展示了不同的风采,取得了各自的成就。他们的不同点在于,小李致力于学术创新,老王专注于技术优化,小刘则追求艺术的优美。我们在立意的时候,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展开写作。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觉得三个人都好,于是三个人都在作文中浓墨重彩地评价。可以适当的评价自己所选人物的独特之处,即与其他人物所不同的方面,略加点评。

【立意角度】

小李的角度:强国精神(笃学敏思、矢志创新、团队合作)更具魅力

老王的角度: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超越平凡)更具魅力

小刘的角度:艺术追求(跋山涉水的刻苦精神,发现和创造美的眼力、美丽的人生品味)更具魅力

综合材料:他们都体现了立志、热爱事业、坚持、服务人民、贡献社会的可贵品格和精神。

三、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了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没有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了就把钻石切成了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但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读材料】

第一段,阐明了两部分内容,1、一个商人要切割有裂纹的钻石,会有两种后果,①切割成功,使钻石增值。②切割失败,使商人遭受损失。成功和失败之间告诉我们,切割有风险。2、咨询了很多人,因为风险较大,都不愿意动手,阐明了多数切割师不愿做以及不愿做的原因。不愿做是因为:顾虑结果,不敢下手,也就是说,利害在心,得失在心,没有保持平常心。总之,第1段材料阐明了切割钻石的风险,及众切割师不敢承担风险。进一步可以引申为:做事存在风险。  

第二段是在第一段背景的基础上,阐明了另一类人面对风险时,与前人不同的态度。包括如下三层意思:①面对风险,态度不同(老切割师答应试试)②设计周密,指导徒弟切割,切割成功③揭示了切割获得成功的一系列主观条件:A经验技术;B勇气(老切割师敢于尝试);C做事儿的心态,做事儿不顾虑结果、成败,不怕得失。注意:材料中的“价值”有特定含义,指的是切割的结果,成功、失败、得失等。这一段与第一段材料不同的态度是:做事儿不顾虑结果、成败,不怕得失。这是ABC三项主观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关注的问题核心是:如何正确面对风险,面对风险我们的态度。  

【立意角度】

考生凡围绕“人们在生活中面对风险应具备怎样的正确态度”立意行文的均可视为符合题意。比如:

1、艺高也要胆大。

2、经验技术可贵,勇气更佳。

3、消除顾虑,勇于尝试。

4、不计得失,专注做事。

5、过度的谨慎会失去良机。 

6、过分关注价值,往往会失去价值。

【范文】

你敢不敢迈出那一步

  在老切割师的辅导下,年轻的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了两块,成功地解决了难题。在众多切割师的怯懦退缩之后,这位年轻切割师展现的勇气,尤为可贵。诚如老切割师所言,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不去想价值的事,只专注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勇敢迈步,坦然前行。林俊德,这位伟大的国防建设者,将永远活在马兰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为祖国的核能事业贡献一生,为祖国的安全奋战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病床上,他心里念叨的仍是祖国的安全事业。“感动中国”节目给予他的颁奖词是,英雄埋名五十年。是啊,五十年,不想自己从中获利多少,不想自己创造多少价值,只是默默地耕耘着边疆这片沃土。马兰花开,我看见微笑着的林俊德正勇敢地进行核爆炸试验前的准备工作,神色一片安详、坦然。

  不去想价值的事,只醉心于自己钟爱的事业,不计得失,勇敢迈步,淡然前行。我一直都很敬仰那个徜徉于向日葵中的男子,他热爱阳光,热爱生活,热爱绘画。他用自己饱满的热情,赋予画作以灵魂,纵然生前只卖出过一幅画,纵然生活贫苦到只能用黑面包充饥,可面对众人的不解与误会,他依然没有丝毫退缩,忽略名利,忽略利益,勇敢坚定地前行。只是单纯地热爱绘画,热爱生命中那一片温暖阳光下灼灼开放的向日葵。凡·高,这位伟大的荷兰画家。透过他的微笑,高考满分作文我看到他用自己的画笔勾勒出勇气的模样。

  不去想价值的事,只奉献于自己热爱的社会,勇敢迈步,泰然前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汽车轰然驶向学生时,用自己美丽的双腿换来同学们鲜活的生命,也许有人认为这件事情对她而言很不值得,失去了双腿甚至几乎丧生。但在她看来,能看到孩子们活着,就是最大的快乐。在汽车驶来的那一瞬间,她没有时间考虑价值的事,勇敢迈步,推开学生,那是她善良的本能。透过无数钦佩的目光,我看到她瘦弱的身躯中映现出的伟大品质。  

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会有很多路口可以选择,敢于迈步很重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选择同样重要。唯有不去想价值的事,跟着心的方向,勇敢地迈步,坦然、泰然应对万物,方可收获美丽的钻石,方可收获精彩的人生。

钻石有价,我心泰然

林徽因曾说:“真正的平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即使如流往事,涛声依旧,放弃执念,便可寂静安然。”真正的平静正如此,面对钻石的天价,唯有放弃心中的杂念,泰然处之,方能收获价值。

心之泰然,是坦荡之果,唯有无视价值,方知价值可贵。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四大皆空”,这是闲士隐者的追求,是清廉的表率。作为一代名臣的杨震虽无闲士隐者之志,但却有清官廉士之心, 面对“暮夜无知”的诱惑,杨震头顶天,脚立地,严词拒绝了以金钱来换取仕途的虚假之人,并留下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为暮夜无知?”的千古忠言。 真正的价值彰显于自身,面对金钱,手不曾抖,眼不曾眨,泰然视之,方显自身价值的可贵。

心之泰然是慧硕之花,无所念想便无所犹豫,便也了无牵挂,使之花开绚丽。

经典之所以被奉为经典,就在于它的无需标榜,无人超越。1984年那经典名著《西游记》的拍摄,使人们记住了那一张张传神俏皮的脸,记住了那一 招招活灵活现的演绎,记住了那一次次翻上跃下的惊险传奇……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回忆说,当时拍摄,每集工资一百多,钱虽少,却从未抱怨,只是用心投 入,没想到这部电视剧能大红大紫,家喻户晓。

成功往往源于没有在不应过分专注之事上分神,抛弃杂念,专心投入,收获的便是成功。

心之泰然,是成功之源,任他风雨飘摇,我自安之若素。

静水流深,不露不显,并不影响他滋润万物。抛却杂念,安然前行。唯有经受一季明媚春光的诱惑,蝶才能破茧成蝶;否则,便要面对残酷的死亡。唯有 不去念想钻石的价值,钻石的价值才能倍增,关键在于自身是否经得起这一世的浮华。陶渊明甘愿荷衣担锄行于农耕田亩却不正视官场一眼,那是勇气;李白敢于高 唱“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仗剑行走天涯,那是勇气,是斜侧荣华富贵,只求一世洒脱的勇气。

钻石有价,唯有我心泰然,那一刻,才能闪出绝美光华,收获内心真正的无价。

文档

议论文观点的提炼(教师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作文训练(一)议论文观点的提炼(教师版)一、所谓观点观点,指的是作者基于材料对问题的看法和见解,观点是文章的核心,也是文章的灵魂。在议论文中即为论点,正确的论点要求做到四个字:准确、鲜明。一般是一个陈述性的判断语句,直接表明作者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准确:所谓观点的准确有两种含义,一是写议论文的目的是为了宣传真理、明辨是非、分清正误、区别美丑,其思想观点在道德观念上是正确的;二是提出的观点必须是基于所给材料,来源于材料,不脱离材料,并符合出题者的出题意图。鲜明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