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个别性调整是按照针对具体人、具体事所确定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 )
调整。
2.原始社会行为规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 )。
3.法律是通过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 )和( )来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
4.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法律制度简称为( )。
5.社会主义法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党的( )。
6.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主要包括( )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7.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全部法律活动水平的概念是( )
8.法的基本构成因素是( )
9.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部门中的主导部门是( )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 )。
A. 商品的交换 B.国家的形成 C. 阶 级 的出现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2.下列关于法的调整性职能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反映社会生活的正常状态 B.它反映社会生活的异常状态
C. 它 取 缔非法关系 D.它恢复被破坏的法律秩序
3.以英国法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为( )。
A. 大 陆 法系 B.英美法系 C. 中 华法 系 D.资本主义法系
4.法制与法治的区别表现在( )。
A. 有 国 家就有法制,也就有了法治 B.有国家就有法治,而不一定有法制
C. 有 了 法制而不一定实现了法治 D.有了法制就一定实现了法治
5.法律调整的初始阶段是( )。
A. 法 律 开始生效 B.产生法律关系 C. 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获得实现 D,法的适用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至四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5分)
1. 国家创制法律的基本形式是( )
A. 修改 B.制定 C. 颁布 D.认可
2. 法律制度有无价值、价值大小,取决于( )
A. 法 律 制 度 的性能 B.一定主体对法律制度的需要
C. 法 律 制 度 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 D.法律制度对主体的满足程度
3.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对法和法律现象总的认识,而这些认识
形成了人们的( )。
A. 思 想 B.观点 C. 知 识 D.心理
4. 法 的 工具性价值除了确认性价值外,还包括( )。
A. 分 配 性 价 值 B.衡量性价值 C. 保 护 价 值 D.认识性价值
5. 以 下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法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民 主 革 命 时期根据地的法是中国社会主义法的雏形B. 中 国 社 会 主义法是在彻底废除旧法的基础上产生的C. 中 国 社 会 主义法是在继承旧法的的基础上产生的
D. 中 国 社 会 主义法是根据地的和战争初期新民主主义法的继续和发展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法系2.法的创制3.法的历史类型4.法的适用5.合法行为
五、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一国两制”的含义。2.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3.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有哪些?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一 次 性2. 习 惯3. 权 利 义务4. 法 制5. 政 策6. 法 治7. 法 律 文化8. 法 律 规范9. 宪 法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 号 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 B 2.A 3.B 4. C 5. A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至四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 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5分)
1. B D 2.A BCD 3.A BCD 4. A B C D 5 .A 3 3D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 法系是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
2. 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
3. 法的历史类型,就是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作的基本
分类。
4. 法的适用,指国家专门机关和由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按照法律的规定运用国家权力
5. 调整和保护具体的社会关系的活动。
5. 合法行为,是指符合法律规范或法律原则要求的,对社会有益或至少无害的,从而为法
律所保护的行为。
五、问答题答题要点(每小题15分,共45分)
1. ( 1) 要实现祖国统一,即以一个国家,一个中国为前提。(5分)
(2 )在中国主权范围内实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中国主体部分实行
党领导下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高度自治。(}分)
(3 )两种制度不是并列的,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
度。两种制度长期共存,互惠互利。(5分)
2. ( 1 )实 事求是,从实际出发;(3分)(2)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3分)(3)稳定性、连续性与适时废、改、立相结合;(3分)(4)科学的创见性;(3分)(5)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
3. (1);(3分)(2)法律;(2分)(3)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行规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2分)(4)地方国家机关的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2分)(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2分)(6)特别行政区的法;(2分)(7)国际条约。(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