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络
文
化
对
文
化
发
展
的
影
响
学院:土木建筑学院
班级:土木工程0804班
姓名:邵相恺
学号:200848040401
摘要:网络文化是伴随互联网的产生和普及而兴起的新兴事物。它是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网络中以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形态表现出来的社会文化成果。互联网是这种文化表现、传播的载体和工具。当下互联网兴盛,网络文化不可避免的成为快餐文化的主流。网络文化具有什么特点,而又对中国当代的主流文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关键词:网络文化,影响,互联网,主流文化
网络文化的基本特点
第一个特点超越时空。上面我们讲到文化是在一定民族、国家、地域范围内生产、传播,当然网络从一开始就具有超越国家、民族和地域的特点,因为它是全球互连的。这和我们过去的文化有非常大的区别,也正因为互联网的发展,才使得全球化大大提速。现在流行一本书叫《世界是平》的,为什么世界能平?主要因为包括互联网在内的通讯、交通的发展,使世界各地连为一体。从时间上讲,网络具有共时性,换句话说是即时的。你在网上跟其他任何地区都没有时间差距,随时随地交流。网络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人类的制约,使人类能够有一种比过去更为便捷和自由的生活方式。网络的特点首先是基于物理和技术特性产生的,它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最后它指向一个价值观,让你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实现了一种自由。
第二个特点就是自主互动。我们的网络跟过去任何一种生产、生活方式不一样,它是依赖于互动的,有的网络文化形态离开互动是无法生存的。自主互动和过去的文化方式相比形成了很大的特点,个人参与和过去少数人、精英主导的文化产生很大的差异。这种互动可以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由此导向民主,因为你可以掌控、使用从而发挥自己的个性。
第三个特点就是多样多变。我们人类原来创造的知识现在大部分已经汇聚到了互联网上,而且现在我们更多的创造也是在互联网上。我们过去学习知识靠图书馆和个人的藏书来累积,可是现在网上的知识量比世界所有图书馆知识量加起来都要多得多,比过去的百科全书丰富得多。海量的信息使我们对知识的选择更多样。这些知识又可以进行集成,由过去的无序变成有序。通过关健词搜索就可以使同类的东西一下子展示在你的面前,供你选用,而这一点是过去我们的文化生产中很难做到的。同时这为创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大大促进了创新。由于知识量如此巨大,每天都在发展、变化也给我们过去比较稳定的文化带来新的挑战——风险。过去我们的文化可以很多年保持不变,但现在网络文化时刻发生变化,就会带来很大的风险。这样一种变化到底要给我们带向何方?一些信息出现在网上,我们传统的价值观和标准会受到影响。因为任何一件事物出现,我们都要对它做出判断,那么这个判断是否准确呢?由于它过于多样且不断变化,特别是由于网上充斥着不同的价值倾向和利益主张,必然带来很大的风险。所以说网络是一柄双刃剑,给我们带来了更多创新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挑战。
主流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文化是在一定的民族、国家和地域的基础上产生的。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和地域的特色,而且出现国家的时代也必然会体现出国家的色彩和意志。人类文化几千年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和民族,而且成为识别和判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为鲜明的标志。当然在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范围内,文化也还有地域性标志。比如我们现在所在的苏州就是非常典型的江南文化,带有非常浓郁的地方特色。
第二,文化的创造和发展具有自上而下以精英文化为主导的特点。我们讲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我们讲文化传承,现在大家看到包含各种不同内容的文化传统,但我们传承、弘扬、主张的是几千年来主流、精英的文化,民间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是被精英文化所带动、吸纳并得以保存和发展的。因此文化的创造多半是在统治阶级强大的力量下发展和传承的。文化也是一个国家维系稳定、维系国家和民族认同的一个重要工具。
第三文化具有长期积累的比较稳定的特性。文化是有发展变化的,但是文化的特点在于在精神文化中具有稳定性,我们并不认为转瞬即逝的东西代表一种文化,我们说中国文化、法国文化是指其相对具有稳定的内在价值的体系,且有较为稳定的状态。
网络文化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网络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不容忽视的负面作用主要是由网络文化内容引发的社会问题,造成这些社会问题的原因有来自网络外部的, 也有来自网络内部的;有管理因素,也有技术因素。但它们已经渗透于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知识产权、商业秘密乃至个人隐私等各个方面。因此我们必须以战略的高度来关注网络文化发展,正面回应网络文化消极影响的挑战。
首先,构筑社会主义的网络文化宣传阵地。互联网是网络文化传播的载体。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思想文化传播途径,掌握一种信息传播方式便拥有了一种传播某种思想文化的权力和影响力。当前西方发达国家正利用这种影响力,推行“准则同化”战略,互联网已成为敌对势力对我进行西化和分化的重要手段。面对互联网上浩如烟海的信息内容,我们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打破西方的“信息霸权”。为此,建立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网站,大力开发利用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在内的信息资源是当务之急。在互联网上传播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必须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展现,有社会主义价值准则的呐喊,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传播。这就需要加大对包括马克思主义阵地在内的信息源建设的资金投入,加紧培养一支既懂马克思主义理论又懂网络传播技术的高素质队伍。同时,作为治本之道,还必须通过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培养网络使用者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判断力,唤起自觉维护真理,维护科学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责任感,从容应对不良信息造成的负面影响。
其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针对网络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正负影响,我们在对网络使用实行科学管理和法规约束的同时,应该重点加强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建设:一是要积极创建高质量的中文网站,提高中文网络文化的普及程度,大力拓展中国信息的辐射空间,增强我国网络文化的内外影响力,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各类健康、向上的信息,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和自信;二是要积极开辟网络法规教育网站和健康的文化教育网站,引导初涉网络的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自觉遵守网络法规,正确选择和运用网络文化知识;三是要尽力构筑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过滤网,抵御损害国家利益,消磨干群意志,腐蚀人们灵魂等破坏性信息的侵袭;四是要大力发展“上网”工程,实行政务公开,使热心的网民能够积极参与民主监督,在网上帮助树立良好的形象。通过充分拓展我国网络信息的辐射空间,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减少信息垃圾对人们的危害,培养人们抗御各种不良信息的能力,鼓励人们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