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判断题
1.呼吸兴奋药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抑制。
2.苯妥英钠用于治疗癫痫时,当控制发作后,应立即停药,以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3. 苯妥英钠可用于治疗癫痫大、小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
4.吗啡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及心源性哮喘。
5. 解热镇痛药均具有解热镇痛及消炎抗风湿作用。
6.乙琥胺首选用于癫痫小发作。
7.乙酰水杨酸不能缓解内脏绞痛。
8. 阿斯匹林可以缓解各种疼痛。
9. 地西泮可缩短快波睡眠,故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眠。
10 .吗啡用于创伤剧痛止痛效果好。
11. 阿斯匹林可缓解骨折引起的疼痛。
12.阿斯匹林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正常人及发热者体温均降低。
13.氯丙嗪有强大的镇吐作用,对各种原因所致的呕吐均有效。
14.在低温环境中,氯丙嗪可使正常人和发热者的体温降低。
15.解热镇痛药因不成瘾、不抑制呼吸,故是治疗内脏绞痛的常用药。
二、填空题
1.哌替啶和阿托品合用可治疗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绞痛。
2.阿斯匹林的解热作用是抑制下丘脑______________酶,减少_____________的合成。镇痛作用是抑制外周的______________合成与释放有关。
3.吗啡中毒所致的呼吸抑制首选药是___________,新生儿窒息首选药是_____________。
4.对癫痫大发作应首选______________,小发作应首选________________,精神运动性发作应首选_____________。癫痫持续状态应首选_______________ 。
5. 乙酰水杨酸用于解热镇痛需用 剂量;用于抗风湿需用 剂量;用于防止血栓形成需用 剂量。
6.吗啡急性中毒时应静脉注射 抢救。
7.吗啡的镇痛机制是 脑内的阿片受体;氯丙嗪是________受体__________剂;地西泮是______受体_______剂。
8. 冬眠合剂由 、 、 组成,在物理降温的配合下,可使病人体温低于 ℃,此时病人代谢降低,对缺氧的耐受力提高,这种状态称为 。临床用于 等危重急症,通过对病人的保护性抑制,帮助病人度过缺能、缺氧的危险阶段。
9. 地西泮的药理作用有 、 、 、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增强了 能神经的功能。
10.地西泮的催眠作用特点有 、 、 、 。
11.应用中枢兴奋药解救呼吸抑制时应注意 、 、 、 。
12抗癫痫药治疗癫痫的用药原则是: 、 、 、 、 。
三、问答题
1.试比较氯丙嗪与阿斯匹林对体温影响的异同?
2.试比较镇痛药与解热镇痛药镇痛作用的特点?
3.试比较解热镇痛药与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的特点?
4.吗啡急性中毒时致死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那些抢救措施?
5.氯丙嗪引起的低血压为何不能用肾上腺素治疗?
6.吗啡为何可治疗心源性哮喘而禁用于支气管哮喘的病人?
7.何谓人工冬眠?其用途是什么,有何临床意义?
8.苯二氮卓类具有哪些作用?其催眠作用有哪些特点?
四、选择题
1. 氯丙嗪引起低血压的治疗最好选: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C异丙肾上腺素E麻黄素D酚妥拉明
2. 新生儿窒息最好选用:
A回苏灵 B尼可刹米 C咖啡因 D洛贝林 D氯酯醒
3. 下列何药不宜用于风湿痛:
A 阿斯匹林B 扑热息痛C 吲哆美辛D 布洛芬 E 炎痛喜康
4. .阿斯匹林预防血栓形成的机理是:
A 通过抑制前列腺合成酶,减少TXA2 (血栓烷A2 )的形成。
B 直接抑制血小板聚集C 对抗维生素K,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
D 抑制凝血酶元的形成E 以上均不是
5.地西泮的用途有:
A 治疗焦虑症B 治疗失眠C 治疗各种惊厥D 治疗肌肉痉挛和僵直E 以上均可
6. 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是:
A 苯妥英钠B 地西泮C 苯巴比妥D 乙琥胺 E 丙戊酸钠
7. 能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和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是:
A 苯妥英钠B 丙戊酸钠 C 利多卡因 D 乙胺碘呋酮 E 普鲁卡因酰胺
8. 解热镇痛药:
A 都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 B 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和疼痛C 大多数有消炎抗风湿作用 D 都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E 都能治疗关节炎
9. 复方乙酰水杨酸中加入咖啡因的目的是:
A 兴奋呼吸 B 收缩脑血管,减轻头痛 C 使身体大部分血管扩张 D 使呼吸中枢的二氧化碳敏感性增加 E 兴奋心肌,使心收缩力加强
10. 吗啡类镇痛的主要缺点是:
A 镇痛同时产生嗜睡 B 便秘排尿困难 C 易成瘾和呼吸抑制 D 提高痛阈产生欣快感 E 引起恶心呕吐
11.乙酰水杨酸引起的水杨酸反应,给予碳酸氢钠的目的是:
A 调节酸碱平衡 B 对水样酸样反应的对症治疗 C 纠正酸中毒和加速物排泄 D 使尿液呈碱性,加速药物排泄 E 减少对肾脏的损害
12.乙酰水杨酸用于防治冠心病是由于:
A 促使血小板中ADP和活性物资的释放 B 抑制血小板内TXA2的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 C 使血栓溶解,血管再通 D 扩张血管,保证血流通畅 E 激活纤溶酶原,使血栓溶解
13. 乙酰水杨酸:
A 解热作用对正常体温无影响 B 对平滑肌痉挛性疼痛有效 C 大剂量有呼吸抑制作用 D 无抗炎作用 E 镇痛作用强
14. 胆绞痛时选用:
A 阿托品+乙酰水杨酸 B阿托品+度冷丁C 度冷丁 D 阿托品 E 乙酰水杨酸
15. 氯丙嗪不能用于:
A 精神分列症B 人工冬眠 C 晕动性呕吐D 小儿高热 E 以上均不能用
16.阿斯匹林不适用于:
A 缓解关节痛 B 缓解胃肠绞痛 C 感冒头痛 D 防治心肌梗塞 E 感冒发烧
17. 阿斯匹林主要用于何种疼痛:
A 外伤剧痛B 分娩疼痛 C 关节痛D 胆绞痛 E 手术时疼痛
18. 癫痫大发作完全控制后,抗癫痫药的使用应:
A 即可减少剂量 B 立即停药C 增加剂量D 定期轮换药物 E 继续用药2-3年后逐渐减量
19.中枢兴奋药主要用于解救何种呼吸抑制:
A 中枢性呼吸抑制 B 气管异物引起的呼吸抑制 C 呼吸肌麻痹引起的呼吸抑制 D 循环衰竭引起的呼吸抑制 E 以上均可
20. 齿龈增生是由何药引起的:
A 苯妥英钠 B 苯巴比妥 C 地西泮 D 乙琥胺 E 吗啡
21.锥体外系症状是由何药引起的?
A 苯妥英钠 B 地西泮 C 氯丙嗪 D 吗啡 E 可拉明
22. 癫痫小发作的首选药物是
A 苯巴比妥 B 丙戊酸钠 C 乙琥胺 D 氯硝西泮 E 地西泮
23.对癫痫小发作无效的药物是
A 乙琥胺 B 地西泮 C 苯妥英钠 D 氯硝西泮 E 丙戊酸钠
24.卡马西平最适合治疗的癫痫是
A 局限性发作 B 精神运动性发作 C 小发作 D 大发作E 持续状态
25.氯丙嗪不能用于治疗
A 放射性呕吐 B胃肠炎引起的呕吐 C 精神症
D 人工冬眠 E 晕车引起的呕吐
26.镇痛作用最强的药物是
A 芬太尼 B 吗啡 C 二氢埃托非 D 美沙酮 E 哌替啶
27.阿片受体拮抗剂是
A 美沙酮 B 芬太尼 C 吗啡 D 二氢埃托啡 E 纳洛酮
28.氯丙嗪治疗精神病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 需要大剂量用药 B 需要长期用药 C 主要是控制精神病的症状
D 当精神病症状控制了应立即停药 E 长期用药可引起锥体外系症状
29.解热镇痛药的解热特点是
A 使发热病人的体温降至正常水平以下 B 使正常人体温降至正常水平以下
C 配合物理降温,使体温降至正常以下
D 使发热病人体温降至正常水平 E 通过抑制产热,增加散热而使体温降低
30.尼可刹米对下列那种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疗效较好
A 巴比妥类中毒 B 吗啡中毒 C 硫酸镁中毒
D 有机磷中毒 E 吸入中毒
31. 吗啡不宜用于何种疼痛:
A.分娩止痛 B.外伤剧痛 C.肿瘤剧痛 D.心肌梗塞疼痛 E.手术后剧痛
32.氯丙嗪治疗精神病的机制是:
A 阻断中枢的M受体 B 阻断外周的α受体 C 阻断边缘系统的DA受体
D 阻断黑质纹状体的DA受体 E 阻断结节漏斗部的DA受体
33.氯丙嗪长期应用引起锥体外系症状的机理是:
A 阻断中枢的M受体 B 阻断外周的α受体 C 阻断边缘系统的DA受体
D 阻断黑质纹状体的DA受体 E 阻断结节漏斗部的DA受体
34.氯丙嗪长期应用引起内分泌紊乱的机制是:
A 阻断中枢的M受体 B 阻断外周的α受体 C 阻断边缘系统的DA受体
D 阻断黑质纹状体的DA受体 E 阻断结节漏斗部的DA受体
35.地西泮中毒的特效解毒剂是
A 纳洛酮 B 解磷定 C 氟马西尼 D 可拉明 E 新斯的明
36.针尖样瞳孔是那个药物中毒的特征:
A 哌替啶 B 吗啡 C 地西泮 D 氯丙嗪 E 有机磷
参
一、判断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
二、填空题:
1.胆绞痛 肾绞痛。
2.PG合成 PG PG。
3.尼可刹米 洛贝林。
4.苯妥英钠 乙琥胺 卡马西平 地西泮。
5.中等 大 小。
6.纳洛酮。
7.兴奋 多巴胺 阻断 苯二氮卓 兴奋 。
8.氯丙嗪 异丙嗪 哌替啶 34 人工冬眠 严重创伤、休克、高热惊厥等。
9.抗焦虑 镇静催眠 中枢性肌松 抗惊厥和抗癫痫 脑内GABA。
10.对睡眠时相影响小 大剂量不产生麻醉作用 醒后无后遗现象 安全范围大。
11.控制剂量 交替用药 密切观察 综合抢救措施。
12.正确选药 剂量个体化 长期用药 过渡换药 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和血象。
三、问答题:(见教材)
四、选择题:
1.B;2.D;3.B;4.A;5.E;6.B;7.A;8.C;9.B;10.C;11.D;12.B;13,A;14.B;15.C;16.B;17.C;18.E;19.A;20.A;21.C;22.C;23.C;24.B;25.E;26.C;27.E;28.D;29.D;30.B;31.A;32.C;33.D;34.E;35.C;36.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