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08:11:53
文档

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作者:陶春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07年第08期        [摘要]由于网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已成为趋势,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必然产生冲击。正确认识和把握网络文化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了解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建设和发展网络文化,扎实推进文明办网、文明上网,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        [关键词]网络文化;传统文化;冲突与融合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7)0
推荐度:
导读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作者:陶春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07年第08期        [摘要]由于网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已成为趋势,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必然产生冲击。正确认识和把握网络文化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了解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建设和发展网络文化,扎实推进文明办网、文明上网,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        [关键词]网络文化;传统文化;冲突与融合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7)0
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作者:陶 春

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07年第08期

        [摘 要]由于网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已成为趋势,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必然产生冲击。正确认识和把握网络文化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了解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建设和发展网络文化,扎实推进文明办网、文明上网,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

        [关键词]网络文化;传统文化;冲突与融合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7)08-0040-02

        

        20世纪下半叶是一个以网络征服世界的时代。在网络出现与盛行之前,各类文化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这些媒体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少数文化信息资源占有者以有形的传播载体,将文化信息传播给广大文化消费者。而网络的出现则突破了播放式“单向言说”的文化形式,即所谓的双向交流(对话)。

        

        一、现实:冲突与融合并存

        

        网络文化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和创新。作为网络时代新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网络文化无论就其内容还是形式来说,都迥异于以往所有文化,并对传统文化造成很大的冲击,其来势之凶猛,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正如上面所论,“网络时代”的来临,使得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性的变革。

        从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突方面看,主要表现为:一是在对文化表达的形态上,网络文化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现代层面的文化。就其所依附的载体来说,它是一种彻底理性化的数字文化。对于电脑来说,任何信息只有以数字的形式出现,它才能识别和处理。这就决定了任何文化若想加盟网络文化,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既有形态,即变革传统的非数字化文化形态。二是在文化价值的取向上,网络传播自身体现的技术理性、工具价值,在不时地动摇着人们的人文理性、目标价值,从而导致人们“宁信机、不信人”,宁愿走入“虚拟时空”,不愿直面现实生活;人际之间的情感关系甚至被“人机”之间的冷面“对话”所异化。另外,网络传播所载送的西方文化产品和价值观念,无处不在地动摇着人们既有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从而造成人们价值标准的混乱和精神困惑。三是在文化传播的强制性上,由于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使我们运用传统手段对负面信息的屏蔽作用减弱。特别是“信息霸权”对于发展中国家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形成冲击。互联网上的信息流通不存在国境线。这样,意识形态管理部门对信息传播的“把关作用”的“把关人”地位和对信息传播的控制能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在目前的网络文化语言上,英语作为“网络第一语言”身份使其成了名副其实的信息主导。目前,世界性的大型数据库在全球近3000个,其中70%设在美国;在互联网上被频频访问的也主要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站点,世界最大站点的前几位都在美国。这种现象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的警惕。前不久卸任的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说:“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单一文化的威胁”,“这是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

        从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上看:网络文化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继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网络的平等性和互动性给每个普通人提供了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机会和充分展示个人才能的空间,使人们成就和发展事业有了新的途径。因此,在这一基础上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冲突又显现出时代的积极意义。即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时代的文化冲突,使世界各国一面加快了本国网络化、信息化的建设步伐,一面又为积极参与全球性经济竞争而不断加强各国网络间的信息联系。通过电子银行网络、电子商务网络等方式开展全球性的经济贸易活动。这种以电子网络为基础,以信息化为目的,以全球化为结果的经济活动,充分体现了知识经济的两个显著特征——信息化、全球化。因而,网络时代的文化冲突对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任务:继承与发展并重

        

        当前中国的网络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在新世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着社会稳定、民族素质提高等重大课题,是意识形态领域最为活跃、争夺最为激烈的媒体或者说是阵地;它是传统文化的新型载体,也是新时代民族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载体。

        网络文化是一柄双刃剑。网络作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从其文化属性上讲,无法摆脱人类社会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的双重影响。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当今社会落后文化、甚至腐朽文化意识对现代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认识到网络文化建设的紧迫课题。首先是从网络文化的传输内容上看,网络文化中垃圾信息的传播,具有量大、快速、隐蔽等特点,给网络文化建设设置了重重阻力。尤其是网络文化的有害垃圾,大量色情、暴力信息以游戏方式直接出现在网上,给网络文化建设带来毁灭性打击。一些西方国家通过网络文化渠道把西方社会的文化价值观、人生观传入中国,有可能导致一部分人盲目趋从西方社会的腐朽的价值方式。网络文化的受众绝大多数是青少年,他们对不良文化鉴别力、免疫力不强,目前网络上滋长蔓延的各种腐朽思想、颓废情绪、色情暴力等,对他们潜移默化的渗透是很值得警惕的。其次是从网络文化的社会道德规范上看,现实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形式主要是面对面的直接交往,道德活动范围受物理空间。因此,传统道德规范与责任的确立首先受主体的社会地位、社会身份和经济利益等因素制约,道德交往的范围与职业、性别、年龄密切相关。同时,道德评价标准和环境也相对稳定,人们依据一定的文化传统来作出判断,评价标准不可避免地带有民族性、时代性。而网络化的交往,则超越了一般意义的时空。可以说,网络化的交往是“虚拟”的交往,社会成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就任何内容与自己所关心的对象进行交流。它一方面使道德活动的范围大幅度拓宽,引发了社会价值观念互动方式的更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以虚拟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为个体道德的社会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为传统伦理道德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网络使现实的真实的社会道德关系日趋松散,使人际关系淡漠,情感疏远。Internet改变了个体交往的方式,使人与人之间感情的直接交流越来越小,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逐渐被人对网络的依赖关系所取代。这种状况在网络发达的社会中已有充分的表现,即使是在我国目前网络欠发达的情况下也有一定程度的反映。正如一位美国学者所提醒的:“社会的文化价值方面通常很难跟上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抓住信息时代机遇的同时,却并不总是能意识到和密切关注各种风险以及为迅猛的技术进步所付出的日渐增长的社会代价。” 

        当前,落后和文化在当代社会意识形态里毕竟不占主流,但它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民众性,因此在全社会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已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一是明确网络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即要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总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把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纳入全社会文化发展的总体战略,作为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内容、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手段,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唱响网上主旋律,进一步提高网络引导水平。要创造发展环境,鼓励支持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生产,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要扎实推进文明办网、文明上网,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

        二是要加强网络文化精品建设。这是推进文明健康网络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众所周知,网络是科技进步和信息社会发展的标志,网络技术发展越迅速对社会越有利;网络的价值在于其所传播的信息内容的价值而不是载体本身,信息内容相对于载体而存在,倘若信息内容是落后的、违法的、粗俗的,那么载体技术越发达,对社会的危害则越大。因此,面对目前网络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不应该只是单纯的指责和打压,而是必须坚持疏导为主的方针,多用网络文化的精品去占领网上阵地,用先进的传统文化迎接网络文化的挑战。具体地说,就是要以大量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产品去主导网络市场,如果我们有大量的健康向上的游戏娱乐文化去积极主动地引导和吸引青少年,如果我们的部门和不只是把网络当成摆设和门面,如果我们的教师更多地通过网络与青少年学生们沟通交流,如果我们能为青少年建立更多生动鲜活的网络资源库,等等,那么,我们就一定会实现“扶正驱邪”的目的。

        三是要加强网络信息的监控和分析。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分析,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宣传质量,及时了解网上信息,对网上的一些有害信息,进行“解毒”和“消毒”工作,要切实加强对网上的非法、有害信息的删除工作,加强网络导向和引导。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思想教育、行业自律等手段,加快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息传播秩序。

        四是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领导,为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提供组织保障。要坚持依法管理,加快推动地方性法规建设,为网络文化建设提供法治保障。要实现科技创新,在网络内容和网络技术上不断取得新突破。要为网络文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形成与网络文化建设相适应的管理队伍、引导队伍、技术研发队伍和创新人才队伍。要加大投入,不断提高网络文化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责任编辑 侯 琦

文档

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作者:陶春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07年第08期        [摘要]由于网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已成为趋势,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必然产生冲击。正确认识和把握网络文化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了解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建设和发展网络文化,扎实推进文明办网、文明上网,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        [关键词]网络文化;传统文化;冲突与融合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7)0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