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加快推动文化旅游强市建设,落实"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总体工作思路,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重大项目为突破,以融合进展为主线,推出文化旅游精品,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为实现2023年文化和旅游产业产值"双千亿'和增加值占比超过6%的目标,特制订如下实施看法。
一、强化文化旅游顶层设计
成立以任政委、任组长的岳阳市文化旅游融合进展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岳阳市文化旅游融合进展总体规划(2022-2030)》,推动文化旅游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深度融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重要事项实行"一事一议',形成部门联动、市县协同合力;强化文化旅政主管部门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职能,对全市文化旅游规划、项目进行论证和把关。(牵头责任单位:办公室、市办公室;责任单位:编办、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文旅广电局,各县市区)
二、推动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
发挥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引领作用,把岳阳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山水自然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重点抓好岳阳楼-君山岛、南湖风景区、张谷英村、屈子文化园、洋沙湖旅游度假区、天岳幕阜山等重点景区(度假区)建设。加快推动洞庭湖博物馆、洞庭湖旅游母港、龙山生态科普基地、岳州古城、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推动洞庭湖国际公馆度假酒店、福朋喜来登酒店、悦榕庄酒店、阿波罗温泉度假酒店等五星级旅游饭店创建和提质升级。支持岳阳旅游进展有限公司、岳阳老铺黄金、湖南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泰金宝精密(岳阳)有限公司等文化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建设一批有特色的研学旅行基地,开发一批上规模的文旅装备产业项目,打造一台有影响的大型实景演出或影视作品。(牵头责任单位:各县市区;责任单位: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教体局、市文旅广电局)
三、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
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文化旅游与农业融合,发挥农业产业化特色小镇的观光休闲旅游作用,推动乡村文化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助力乡村振兴。依托G240沿线乡村美景、美食及特色农业产业,重点打造G240沿线农旅结合示范带。推动文化旅游与工业融合,鼓舞工业企业以生产场景、科研与产品、企业文化与管理阅历等资源为依托,打造城陵矶港区、食品产业园等工业旅游示范点。推动文化旅游与体育融合,大力进展休闲体育旅游、探险旅游、徒步穿越、低空飞行、极限运动等体育运动,打造一批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和精品线路。推动文化旅游与康养等新业态融合,乐观推动养生谷、生态酒店、民宿等建设,进展生态健康旅游产业。(牵头责任单位:各县市区;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市教体局、市文旅广电局)
四、完善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
推动市县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才智旅游平台建设,开通主要旅游景区公共交通线路;推动景区停车场、旅游标识标牌建设;推动"厕所'。开发岳阳本地江鲜湖鲜、风味小吃等地方特色餐饮,推动各县市区建设美食(夜市)街区。完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推动市县完成公共图书馆、博物(纪念)馆、文化馆、美术馆、剧场等文化设施建设和提质;建设便利阅读和体验的文化休闲区。(牵头责任单位:各县市区;责任单位: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国资委、市交通局、市商务粮食局、市局、市文旅广电局)
五、加大文化旅游宣扬营销力度
整合资源,打造"天下洞庭乐游岳阳'旅游品牌,推广岳阳文化旅游形象标识。在车站、码头、机场和高铁、高速大路沿线等主要交通地段,设立旅游宣扬专用广告位。运用新媒体和网络等多种形式,深化"线上+线下+体验'目的地营销策划。着力拓展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圈等大型客源市场,开展精准营销。重点打造岳阳民俗文化节、君山爱情文化节、汨罗国际龙舟节、元宵长乐故事会、洞庭湖国际观鸟节、岳阳小龙虾博览会、岳阳国际生态马拉松、中国(平江)康养休闲避暑节等品牌。重点推出洞庭生态游、江湖名城游、湘楚文化游、休闲自驾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建立环洞庭湖旅游联盟、湘鄂赣天岳幕阜山文化旅游协作区等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牵头责任单位:各县市区;责任单位:宣扬部、市局、市地方海事局、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交通局、市商务粮食局、市文旅广电局)
六、打造文化旅游创意园区
规划打造文化旅游创意园区,引导支持一批有竞争实力和进展潜力的本土文化旅游企业,招商引进一批全国全省大型综合性文化旅游企业集团,培育壮大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微文化旅游企业入园聚集进展。重点进展文化旅游装备制造、创意设计、高端印刷、文博会展、传媒影视、工艺美术、演艺消遣、康体养生等业态。鼓舞各县市区推动文化旅游创意产业进展。(牵头责任单位:各县市区;责任单位: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文旅广电局)
七、创新开发文化旅游产品
进一步挖掘全市历史文化特色和文旅产业特色,开发具有独特创意和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大力进展岳州窑、岳州扇、汨罗龙舟、岳阳楼文创产品等工艺美术品,打造岳阳黄茶、岳阳小龙虾、平江酱干、十三村酱菜、长乐甜酒、汨罗粽子、华容芥菜、临湘浮标等特色品牌。鼓舞开发影视、动漫、嬉戏等新型文化旅游商品。加强文化旅游创意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支持企业建设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展现销售中心和研发基地。举办市级文化旅游商品大赛。(牵头责任单位:各县市区;责任单位:市商务粮食局、市文旅广电局、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
八、加强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重点引进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文化旅游领军型人才。聘请一批国内外闻名文化旅游专家,组建文化旅游进展智库。努力培育高素养、专业化的文化旅游人才队伍。与省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的文化旅游人才培育基地。鼓舞和支持相关单位聘请高等院校专家学者担当文化旅游产业进展顾问。注意发觉和挖掘民间艺术人才,赐予民间艺术人才以爱护和支持。(牵头责任单位:组织部、市人社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教体局、市财政局、市文旅广电局,各县市区)
九、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充分发挥产融基金和文化旅游引导资金对文化旅游产业进展的引领作用,持续加大文化旅游进展投入。2022年,市财政预算新增文化旅游产业进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各县市区要逐年增加文化旅游产业进展专项资金。市旅游进展公司应重点支持全市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市级旅游产业投融资平台的导向作用。健全完善银企合作平台,举办文化旅游企业专场银企对接会,推动银企联姻。健全完善性担保机制,鼓舞引导各类社会资本进入文化旅游产业。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要仔细讨论、省文化旅游支持,乐观包装文化旅游项目,向上争取资金。(牵头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金融办;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市文旅广电局、市旅游进展公司)
十、强化考核激励机制
各级各部门要敢于担当,各负其责,细化分解年度重点任务、完成时序和预期目标,确保工作推动。将文化旅游融合进展的各项目标任务纳入、市对县市区的综合绩效考核,并逐年增加权重。建立和完善市、县市区、文化旅游企业三级旅游统计体系,加强文化旅游业对GDP、就业、投资等贡献度的统计评价,定期对外发布文化旅游统计公报。完善激励机制,明确嘉奖范围和标准。对初次获评国家5A级、4A级、3A级旅游景区的,分别一次性赐予600万元、50万元、10万元嘉奖;初次获评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旅游饭店的,分别一次性赐予600万元、50万元、10万元嘉奖;初次获评国家级、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度假区)的县市区,分别一次性赐予200万元、50万元嘉奖;初次获评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旅行社的,分别一次性赐予30万元、20万元、5万元嘉奖;初次获评国家级、省级、市级新业态旅游示范基地、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分别一次性赐予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嘉奖;初次获评国家级、省级文化生态爱护区的,分别一次性赐予100万元、30万元嘉奖。对升级的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示范基地、文化产业园区、文化生态爱护区的赐予补差嘉奖。每年拿出肯定资金,对被评定为国家级、省级的金宿级、银宿级民宿,文化旅游新业态运营稳定的企业,新建或升级的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非遗展馆、传习所,"十佳'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晋升级别的文物爱护单位、非遗爱护项目,有特殊贡献的文创企业、演艺团体等予以嘉奖。以上嘉奖项目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不重复嘉奖;所需资金在市文化旅游产业进展专项资金中列支,实行总量掌握。(牵头责任单位:督查室、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市统计局、市文旅广电局、市督查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