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章题库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08:11:42
文档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章题库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C.一定社会生产利分配关系的总和D.一定社会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2.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A.社会发展史和自然界的发展史是完全相同的B.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C.社会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D.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客观规律3.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根据主要是()A.社会主体人的发展状况B.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C.社会的阶级关系D
推荐度:
导读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C.一定社会生产利分配关系的总和D.一定社会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2.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A.社会发展史和自然界的发展史是完全相同的B.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C.社会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D.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客观规律3.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根据主要是()A.社会主体人的发展状况B.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C.社会的阶级关系D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基础是指(    )

A. 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B. 一定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 

C. 一定社会生产利分配关系的总和            

D. 一定社会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 

2.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 

A. 社会发展史和自然界的发展史是完全相同的 

B. 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 

C. 社会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D. 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客观规律 

3.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根据主要是(    ) 

A. 社会主体人的发展状况            B. 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C. 社会的阶级关系                  D. 生产力发展水平 

4.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的前提是(    ) 

A.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 社会意识有能动的反作用 

C. 社会运动是受偶然性支配的         D. 人是社会运动的主体 

5.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    ) 

A.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  

B.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 

C.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D.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有巨大作用的原理 

6.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    ) 

A. 它是构成生产力最重要的要素           

B. 它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要素 

C. 它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组合起来构成现实生产力 

D. 它能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7.无产阶级的基本形式是(    )

A.政治斗争     B.思想斗争     C.经济斗争     D.暴力

8.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是(    )

A.一般的政治斗争                     B.思想斗争

C.经济斗争                           D.夺取政权的斗争

9.社会意识的相对性突出地表现在(      )    

A.社会意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C.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

10.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本质上体现了(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物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物与物的关系

11.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B.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D.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12.社会(    )

A.在生产力发达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

B.在生产力落后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

C.在人民群众觉悟高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

D.在具备了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的国家才会发生

13.国家是代表(      )

A.统治阶级利益的                          B.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

C.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                      D.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

14.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是(    )

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B.精神文明的发展史

C.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D.国家政权的更替史 

15.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具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16.“社会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     )

A.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自发的发展过程 

B.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是没有区别的

C.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D.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不受意识影响的过程

17.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    )。

A.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

B.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

C.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变化,都同经济基础变化是同步的

D.社会中一切经济基础成分都决定该社会的上层建筑性质

18.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     )

A.人和人的关系                B.人与工具的关系

C.物和物的关系                D.人同自然界的关系

19.检验经济和政治改革搞得好不好的标准归根到底在于(    )。

A.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是否没有市场

B.政治局面是否稳定

C.人民内部矛盾是否得到解决.

D.是否有利于迅速发展社会生产

20.阶级的实质是(    )

A.一个集团对另一个集团的专政          B.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C.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生产资料    D.一个集团对另一个集团的对立和斗争

21.科学发展的基础条件是(    )

A.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

C.政治上的民主或                  D.哲学指导思想

2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     )

A.人民群众是社会成员中的大多数         B.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               D.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限的

2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B.社会文明与社会进步的关系问题

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24.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

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C.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25.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26.社会意识是(    )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们改造自然的过程             D.人们改造社会的过程

27.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性 

C.是事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28.使人与自然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    )

A.地理环境                          B.生产资料 

C.生产劳动                          D.社会意识

29.社会存在是(   )

A.社会环境                               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C.社会生活精神方面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30.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     )

A.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C.经济和政治的统一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

31.上层建筑结构中的核心是(    )

A.国家元首       B.意识形态       C.国家政权            D.政党

32.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

A.前进的、上升的              B.周而复式的循环

C.直线式的连续发展            D.不可认识的

33.生产关系的根本内容是(    )

A.分配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参加生产劳动与否

34.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社会的政治制度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社会精神文明的程度

35.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

A.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B.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它是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无关的因素

D.它是引起社会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36.生产关系是指(   )

A.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

D.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关系

37.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   )

A.搞好上层建筑领域的       B.发展生产力

C.搞好阶级斗争                 D.逐步提高公有化的程度和按需分配的成分

38.上层建筑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这两大部分是(   )

A.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C.国体和政体                             D.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法律设施

39.人民群众的主体(   )

A.是体力劳动者                        B.是进步的知识分子

C.是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                D.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40.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   )

A.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B.不存在矛盾

C.是完全适应的                        D.存在对抗性矛盾

41.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根据主要是(    )

A.社会主体人的发展状况                   B.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C.社会的阶级关系                         D.生产力发展水平

42.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体系,包括(   )

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B.社会心理和风俗、习惯、传统

C.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绝大部分社会科学

D.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根据作为社会主体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均三种社会形态,它们分别是(    )

A.人的依赖性社会

B.物的依赖性社会

C.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D.私有制社会

E.公有制社会

2.社会改革与社会的区别在于(   )

A.前者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后者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

B.前者一般是自上而下展开的;后者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

C.前者一般是不需要采取暴力冲突的形式后者往往要通过暴力的形式

D.前者不触及生产关象;后者触及生产关系

E.前者只在上层建筑领域进行;后者涉及各领域

3.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包括(   )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

C.社会和改革

D.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E.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

4.人类当今面临的环境问题的表现有(    )

A.空气污染严重

B.世界性水源危机

C.森林惨遭毁灭

D.物种不断减少

E.臭氧层变薄

5.下列各项属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的内容的有(    )

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趋势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趋势

C.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

D.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E.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决定、相互促进

6.下列各项中属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有(  )

A.一切按群众的意愿办事

B.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C.满足群众的一切眼前利益

D.一切工作都要搞群众运动

E.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7.杰出入物的历史作用表现在(  )

A.能决定历史发展趋势

B.能改造历史发展规律

C.能反映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发展趋势

D.在斗争中起核心作用

E.对社会发展起某种促进和推动作用

8.下列各项体现人与社会关系的有(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D.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E.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    )

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B.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D.人们实践活动多创造的生产力

E.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

10.社会意识相对性的表现为(  )

A.社会意识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不同步性

C.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E.社会意识是人天生就有的

11.人民群众(   )

A.是一个历史范畴

B.仅仅指劳动人民

C.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D.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成员中的总和

E.主体是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12.当代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的表现有(     )

A.由科技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

B.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C.科技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逞现加速度的趋势

D.科技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组合起来构成现实生产力 

E.科技是构成生产力最重要的要素

13.从个人和社会统一的观点出发,人的自我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劳动(  )

A.把自己仅仅当作目的而决不作为手段   

B.实现不受任何制约的自由选择

C.在对社会奉献中实现自我需要的满足      

D.满足社会和自我多方面的需要

E.纯粹为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

14.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主要表现有(  )

A.它是引起社会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B.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去

C.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D.它是社会物质生产的自然基础

E.它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15.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   )

A.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它是推动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和同一社会形态内部发生量变的动力

C.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它是解决阶级社会中的社会基本矛盾的手段

E.它是阶级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

16.社会改革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   )

A.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B.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

C.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社会改革为新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

D.在社会经济、政治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更

E.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7.生产关系包括(     )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E.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18.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之所以能起促进作用在于(    )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B.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

C.它能被群众所掌握

D.它有相对性

E.它不完全受具体的社会存在的制约

19.阶级斗争的三种基本形式分别是(   )

A.经济斗争

B.政治斗争

C.思想斗争

D.军事斗争

E.罢工斗争

20.落后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所起的阻碍作用表现在(    )。

A.它会使生产力遭到显著的破坏

B.它会使生产力陷入完全停牛状态

C.它会消灭生产力中的积极因素

D.它能把潜在的可能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E.它使生产力的发展不能达到可能有的规模和速度

21.地理环境之所以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其原因有(     )

A.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它只有通过生产方式才能对人类历史发生作用

D.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社会因素,主要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

E.它对社会发展的加速或延缓不起作用

2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表现在(    )

A.经济基础的变更会立即引起整个上层建筑发生根本变革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具有性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D.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E.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23.历史前进的车轮终究是不能倒转的,这是因为(    )

A.历史进步的深刻根源在于社会基本矛盾之中

B.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

C.社会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过程

D.社会的发展是不容许有停滞和倒退的

E.历史进步是符合人民的心愿的

24.社会历史的发展(    )

A.是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运动

B.是直线式连续发展的

C.要通过迂回曲折的道路来实现

D.是由社会内部矛盾所决定和推动的自然历史过程

E.其曲折发展的辩证性质和社会进步的客观必然性是互不相容的

25.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    )

A.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椎动社会历史前进

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创造者

E.人氏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26.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的内容的有(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

D.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了上层建筑的组织形式

E.经济基础总是随着上层建筑的作用而发生变化

27.人的依赖性社会包括(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E.主义社会

28.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内容的有(   )

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D.生产力必须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存在

E.生产关系了生产力的发展

29.下列各项属于检验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的有(   )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把个人的收入提高

C.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E.是否有利于“两个文明”一起抓

30.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与阶级社会的改革的不同点的表现有(    )

A.前者是主动的、自觉的;后者是被动的、自发的

B.前者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的;后者从根本上说是从剥削阶级的利益出发

C.前者有广阔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后者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

D.前者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范围内,使各种矛盾不断得到解决;后者不能在旧社会制度本身的范围内最后解决它的固有矛盾

E.前者不是由社会基本矛盾决定;后者是由社会基本矛盾决定

31.面对当代严重的环境问题,正确的态度是(    )

A.把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的统一起来

B.更应强化人类对自然界的攫取

C. “回到原始状态去”,重过古代田园诗般的生活

D.把人类生活需要的内在尺度与生态环境规律的外在尺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E.以科学、道德、审美三者统一的尺度对自然界进行利用和支配

32.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

A.对历史发展起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B.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留下明显的印记

C.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

D.超越历史条件的

E.决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3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涵义有(    )

A.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

B.科学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或超前作用

C.科学技术在任何时代对物质生产都具有主导作用

D.科技进步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

E.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的、直接要素

文档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章题库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C.一定社会生产利分配关系的总和D.一定社会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2.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A.社会发展史和自然界的发展史是完全相同的B.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C.社会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D.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客观规律3.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根据主要是()A.社会主体人的发展状况B.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C.社会的阶级关系D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