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练习题 附加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08:12:10
文档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练习题 附加答案

《三峡》练习题一、课文梳理1、标注字音。阙()曦()襄()溯()漱()2、解释划线词语的含义。略无阙处()或王命急宣()属引凄异()良多趣味()3、翻译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__(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用“/”标出句子的朗读停顿。(1)、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故渔
推荐度:
导读《三峡》练习题一、课文梳理1、标注字音。阙()曦()襄()溯()漱()2、解释划线词语的含义。略无阙处()或王命急宣()属引凄异()良多趣味()3、翻译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__(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用“/”标出句子的朗读停顿。(1)、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故渔
《三峡》  练习题

一、课文梳理

1、标注字音。

阙(  )  曦(  )  襄(  )  溯(  )   漱(  )

2、解释划线词语的含义。

略无阙处(     )     或王命急宣(      )

属引凄异(     )     良多趣味(       )

3、翻译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__(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标出句子的朗读停顿。

(1)、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理解识记

5、《三峡》是____所著的《水经注疏》中的一段。《水经注》是______的著作。

6、《三峡》中突出三峡山势的雄伟峻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以比喻手法来突出夏季水暴涨后江水湍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写春冬季的景物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三、美景品析

7、三峡很美,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你能用“三峡的____美,你看_____”的句式说一说吗?

示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这样美的三峡,作者共用一百五十余字就描绘得如此出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令人称奇。请你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示例:语文的描写手法美,下面描写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拓展

9、下列几段文字与文中哪些内容相关?

(1)、陆游《入蜀记》:“夹江千峰万嶂,有竞起者,有独拔者,有崩欲压者,有危欲坠者,有横裂者,有直坼者,有凸者,有洼者,有罅者,奇怪不可尽状,初冬草木皆青苍不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杜甫《秋兴八首》:“听猿实下三声泪”;白居易《送萧处士游黔南》:“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假如你是一个导游,请依据课文内容和的有关材料,写篇400字左右的“三峡风光”导游词。

附学习方法提示]

学习一篇文言文,首先要弄通它的文意,这包括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能用现代汉语说出其文意、朗读时正确停顿。这些可看作是对文章的初步感知,即学习文言文的最初目标。

文言文作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理应汲取其精华。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精髓的基础上,适当的记忆还是有必要的。而其有效的方法是结合具体的语境加以记忆。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美点很多,我们应该在弄懂文意的基础上,捕捉文章的美点进行赏析。对文章美点的赏析,可从内容、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切入。考虑到题目有一定的难度,特提供示例参考。

用课文来印证古诗文,这是综合性学习的一种全新的方法,其作用: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有助于拓宽知识面,可谓一箭双雕。依据“课文内容和课外的有关材料”写导游词,也是一种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它把读、写、说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承天寺夜游》练习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记叙文一般具备六个要素,请你将《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六要素写在下面横线上(如果有些要素在文中体现不明显,可以不写)。(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1分) 

①念:________________            ②遂: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晓雾将歇(消散)

B.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竞跃(争相跳)

C.月夜入户(窗户)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但少闲人(只是)

4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章要“知人论世”,也就是说要了解作者及作者所处的背景。此文是苏轼在遭遇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做团练副使后写的。被贬黄州,近于流放。请你认真品读上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2分) 

答:

6、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拓展练习

[甲]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士导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乙]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而节叶具焉        具:________    (2)节节而为之        为:________

8、[甲]文中包含了两个成语,请写出一个,并解释它的意思。

答:成语是:____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乙]文中说“意在笔先”,[甲]文中也有文字说的是这个意思,请将这些文字找出来,写在下边。

答:这些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1个字)

10、[甲]文中作者明确指出了当时画竹的毛病,这些毛病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语句作答。

答:这些毛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2个字)

11、选出对[甲][乙]两文意思理解分析不正确的项(有几项选几项)(     )

A.[甲]文的主旨在于揭示手不能画出胸中之竹的原因,[乙]文的主旨在于阐明画竹的“定则”。

B.[甲]调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方能“振笔直遂”,[乙]文主张画竹应“意在笔先”。两文作者见解一致,观点相同。

C.[甲]文主张画竹先要静观默察,烂熟于心,才能一气呵成;[乙]文阐明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者的关系,两文都道出了艺术的真谛。

D.“胸中之竹”源于“眼中之竹”,画者“手中之竹”又并非完全是“胸中之竹”,这是说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甲][乙]两文都蕴含了这样的道理。

三、试一试

12、人们常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请写出它们所比喻的高贵品质。

参:《三峡》

1、quē    xī    xiāng     sù   shù

2、毫无   有时    接连不断   很

3、(1)、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2)、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3)、树木茂盛,山势险峻,百草丰茂,真是充满了无限的乐趣。

4、略

5、郦道元  我国古代水利地理学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

7、示例:三峡的水美,你看夏水素湍急,有时早上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呢。

8、示例:作者描写景物美,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

9、(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峻茂” 。(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高猿长啸,属引凄异”。(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略。

 

《记承天寺夜游》

1、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②地点:承天寺。③人物:张怀民和“我”(或苏轼)。④事件:月下散步(相与或步于中庭)。⑤原因:无与为乐者。⑥结果:。6分。写出其中4项即可得满分,即每项1.5分。 

2、念:想到。②遂:于是,就。1分。每个解释0.5分。 

3、(户:门。与:参与,此指欣赏)

4、1)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和鸟都一同叫了起来。

(2)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3)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4)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5、写景的,但景中有情。苏轼被贬黄州,在这近于流放的地方,知音稀少,心情是忧郁而苦闷的。但是这种苦闷中又有旷达。(学生应抓住题目提示和文章中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来谈。)2分。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6、景抒情,表达和张怀民的深厚友情。

7、(1)具备、具有   (2)做,此意为“画”

8、.胸有成竹(或“成竹在胸”)。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先有打算。(或“兔起鹘落”。比喻动作敏捷,又比喻作画,写文章下笔迅速,中间没有停顿)

9、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10、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

11、.A

12、.略(只要能写出松的坚韧不拔,竹的高风亮节,梅的凌寒傲骨等意思即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指导

语文的学习,很多人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认为高中之前,其实也是有捷径可走。那就是把语文的知识点细化,各个击破。中考语文的考点分析下来可以看到有几块:

  一、字词部分(包括成语)大概是6分左右。

  二、古诗文默写部分,大纲要求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

  三、名著阅读部分,十部名著。

  四、新闻部分,一般是要求给新闻拟标题。

  五、修改病句部分,我总结的有八种病句类型。

  六、句子排序部分,只要注意上下文衔接,其实也挺简单的。

  七、现代文阅读部分,总结了历年的中考题,也就十种题型,把这十种题型练熟了,知道怎么去下手做题,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八、说明文或议论文阅读,掌握题型很重要。

  九、古文阅读,课内文(包含在50篇初中生必背古诗文内)、课外文各一篇。

  十、诗歌鉴赏。

  十一、作文。

  一、字词部分:一定要让孩子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我最喜欢用的就是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很多家长很怕孩子查这种小字典不够,于是就给孩子买了很多大部头的字典,殊不知最权威的字典就是《新华字典》,携带方便,又容易查阅。

  有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又经常读错的字词,举个例子:电饼铛,豆豉。很多人都在念:电饼当,豆gu正确的读音是:cheng,chi。又比如:呱呱坠地,很多人在念:gua正确的读音是:gu.

  再举个例子:龟一共有几种读音呢?宿一共有几种读音呢?

  查字典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其实查字典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发现。查字典,不要求查一遍就能记住,第一遍也就是有个印象,第二遍、第三遍查的时候才能彻底记清。

  初中阶段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词,总共也就是几页,初一初二两年的时间,分阶段,分步骤地去查,到初三的时候就不会再为这些字词发愁了。

文档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练习题 附加答案

《三峡》练习题一、课文梳理1、标注字音。阙()曦()襄()溯()漱()2、解释划线词语的含义。略无阙处()或王命急宣()属引凄异()良多趣味()3、翻译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__(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用“/”标出句子的朗读停顿。(1)、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故渔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