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艺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现在,艺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促使艺术教育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添砖加瓦。
一、指导思想
艺术教育课程是以的“三个面向”和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根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构建主义的认知理论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根据国情制定了《纲要》和《课标》。通过艺术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过程,将教科书的知识与技法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起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审美能力,并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丰富经验,学会学习,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二、实施目标
艺术教育教学应遵循审美的规律,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通过作品欣赏、合作交流、讨论总结等方法,引导学生感知、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并引导学生态度积极、操作稳妥、过程有序、目标明确地投入学习。
三、实施内容
1、实验研究美术及音乐课程标准、教材的科学性、可行性。
2、对学生的学法的研究和探讨。
3、实验研究适应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实验研究课程评价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四、实施步骤与措施
1、实施对象:全体在校学生
2、实施阶段:
本方案周期为两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起步阶段(2004年9月—2004年11月)
① 加强培训,进一步学习研究教育教学先进思想及理论,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② 调查、收集资料。
③ 收集、整理资料。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04年11月—2005年11月)
① 全面深入进行实施具体目标的实验研究。
② 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定课题,形成一个合理的科研实验网。
③ 进行阶段分析、小结。
第三阶段:总结报告阶段(2005年11月—2005年12月)
① 全面总结、评价实验结果。
② 分析研究,撰写实验报告。
实现艺术教育课程目标任重道远,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只要主动构建以学生创新实践为基础的新教学模式;只要勇于探索,科学、系统、有效地把握课改方略,必将会把课程改革的实施任务顺利完成,培养出更多培养出思想品德好、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新一代建设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