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备课人 | 授课时间 | 年 月 日 | ||||
| 课题 | 14天气和气候 | 课型 | 新授 | |||
| 教材分析 | 本节内容是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节的内容,是天气与气候内容学习的一个入门和基础,对学生认识气温和降水等基本要素具有重要意义。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心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接着介绍天气与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别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正确理解、表达、传达天气和气候信息的前提,这为今后学习本章气候知识打下基础。 | |||||
| 教学目标 | 1.知道可以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描述一天的天气;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不同地区气候的不同点。 2.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观察和测量,描述一天的天气;能通过对比,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能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举例说明不同地区气候的不同特点;能根据不同地区景物的特点对当地气候特点作出合理推理。 3.对气候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在探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4.了解天气和气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 |||||
| 学情分析 | 天气和气候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本堂课所面对的学生,从年龄特点来看,他们好动、好奇、好表现。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以及学习的认知过程,我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直观的图片和竞赛,把他们的注意力始终放在本堂课的学习内容上。同时也在课堂上创造各种条件与机会,让学生抒发各自的见解。 | |||||
| 教学重点 |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区别。 | |||||
| 教学难点 | 天气和气候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 |||||
| 教学准备 | 课件、图片等。 | |||||
| 教学过程 | 补充修改 | |||||
|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课前,同学们有没有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认真的观察和记录?谁来汇报今天的天气情况? 2.学生对自己观察和记录的天气情况进行汇报。 3.小结:同学们观察、记录得真不错,说得比较详细。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天气和气 (板书课题。) 二、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今天的天气。 活动一:探究获知天气情况的方法 1.教师引导: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获知天气情况呢?小组内同学可以先讨论,看看能找到多少种获知天气情况的方法。我们还要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2.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根据各组汇报的情况,教师将学生的方法进行总结。 3.师:同学们知道的方法还真不少。老师通过查阅资料,也知道了一些方法,请看大屏(出示资料内容: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看云识天气,根据月相识天气,根据谚语判断天气,测风向、风力,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 4.教师引导:要想了解天气情况,我们既可以用仪器来测量,也可以用眼来观测,还可以通过收听、收看气象预报得知。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习过的《风级歌》吗?我们可以用目测的方法估计风向和风力。今天我们就借助科学仪器来测量。谁来说一下,我们观测天气主要观测哪几个方面呢? 5.学生交流:温度、风向降水、云量、空气湿度等(教师板书) 6.师:你们认为外出观测天气时,除科学观测之外,还应注意哪些事项?学生讨论并交流记录的方法。 教师出示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 (2)使用仪器时,要严格按照操作方法。 (3)目测时,要依据目测的标准进行核对。 (4)小组成员既要各负其责,又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观测任务。 7.师:同学们对外出观测已做好了充分准备,现在请各组选取合适的科学仪器,参照观察记录单进行测量。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观测得仔细,记录得详细。 8.学生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 9.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10.学生汇报观测结果,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观察今天的天气记录单 实验目的 | 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 | 实验记录 | ||||
| 实验步骤 | 1.观察云量,描述今天总体天气状况。 | |||||
| 2.借助风速风向仪,读取今天的风力、风向数据。 | ||||||
| 3.借助雨量器,读取今天的降水量数据。 | ||||||
| 4.借助温度计,读取今天的气温数据。 | ||||||
|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我们从 、 、 、 、 等方面记录了今天的天气情况。 | ||||||
11.教师总结:通过观察、记录,我们从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等方面记录了今天的天气情况。
活动二:引导学生学会描述天气情况。
师:这是我们观测的今天的天气情况。这是气象预报中显示的今天的天气情况。根据这些信息,谁能模仿气象员播报一下今天的天气情况
2.学生模仿气象员播报天气。(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将学生汇报中的关键词写在黑板上,如气温、风向、风力等。)
提问:你们觉得根据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4.学生交流。
5.师:今天的天气到底怎样呢?请大家看一看气象员是怎样对今天的天气情况进行预报的。(播放气象员预报天气的视频。)
6.教师总结:观看气象预报后,我们知道了从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空气湿度
(二)了解本地区多年的天气情况。
1.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描述一天的天气。这是本地区6月份和12月份的天气状况,天气状况,谁能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描述一下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
2.学生尝试描述,发现不能够准确表达这一段时间的天气状况
3.教师引导:同学们可能发现我们刚才描述一天的天气情况时用的术语不能准确表示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间内大气中的各种气象状态,而在一定区域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叫作气候。通过这几段时间的气象情况,大家有什么发现?
4.学生交流:6月份降水多,说明此时本地的气候特点是比较湿润,12月份本地气候干燥、寒冷。教师引导:此时是什么季节?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5.小结:通过观察和讨论,我们知道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气候是指一定区域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本地区的气候特点在不同季节不同。
(三)不同地区的气候一样吗?
1.教师谈话:原来天气中有这么多学问,老师上个月去三亚出差学习。瞧,这是老师出差时拍的照片。(教师出示有时间显示的三亚的风景图片。)谁来说说有什么发现?
2.学生交流:阳光很耀眼,温度应该很高;老师和行人都穿着短袖T恤,说明温度高
3.教师:同学们的分析能力非常强。老师出差之前,也查阅了当地的天气预报。(教师出示三亚的天气情况。)确实如同学分析的那样,当时三亚正处在炎热的夏季,和我们这里的气候截然不同。
4.教师引导:老师还想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这是哈尔滨和敦煌的近阶段的天气情 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教师出示哈尔滨和敦煌的风景图片)谁想尝试判断一下当地的气候特点?
5.学生交流。
6.对照两地的气候情况,谁来说说发现并分析?(教师出示当月哈尔滨和敦煌的天气情g)也可以说说你们去过的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7.学生交流。
8.教师总结:大家应该能发现,我们这个地区和三亚地区的气候不同,也和哈尔滨、敦煌地区的气候不同,说明了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气候特点。
三、拓展活动
1.教师引导:同学们,假期快到了,老师一个外地的朋友要来本地旅游,你们能帮我为他提供一些准备工作的建议吗?比如:携带的服装、用具等,为他介绍一下我们当地的气候特点。
教师布置课后调查任务: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
| 2.教师对调查活动的方法、注意事项进行指导。 | ||||||
| 板 书 设 计 | 14.天气与气候 一、天气 1、概念 2、特点 二、气候 1、概念 2、特点 | |||||
| 教 学 反 思 |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科学知识的有用之处。以同学们生活中所熟悉的天气预报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是怎样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利用多种图像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和多媒体教学是本节课的特色。 为了实现新课程理念,如果给太多时间给学生,而教师没有组织好,课堂纪律可能会出现混乱,所以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时间的监控,要保证课堂的有序进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