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谢,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晚上好!
我方观点是网民占据话语权对社会弊大于利。
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解释几个定义。第一,何为网民?网民就是指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中国公民,其绝对主体是社会民众。第二,何为话语权?话语权是指表达自身观点并且对社会走向产生影响的一种权利;而占据话语权则是有引导社会、社会心理的能力。第三,何为社会?社会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多数人”基于一定的需要和利益,对某个事件公开表达出来的集体态度或意见。再回到本次辩题,我们判定本次辩题利弊大小的的标准是:网民占据话语权是否使社会更表现出真实性、公平性。
我方认为网民占据话语权对社会弊大于利,理由如下:
第一,网民占据话语权时产生的大多缺乏真实性、不严谨,误导严重。网络具有传
播迅速,影响范围巨大等特点,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网民大肆讨论却极少实践。再加上网络中意见具有惊人的聚集速度,使得网络上从众心理十分普遍。诚然,网络有利于揭露社会问题,破除谣言。例如在假华南虎事件和郭美美事件中,网民的积极努力让社会得以真实反映社会问题。但从本质上讲,这两个事件恰恰反映了网络上严重的从众心理。华南虎事件中,大部人对华南虎事件并无深入了解,却也积极参与传播。更多的情况下,盲目的传播导致了谣言的泛滥:从抢盐风波到美国伊朗开战,从军车进京到老酸奶事件,可以说网络谣言已经发展到难以收拾的地步。最近的老酸奶事件虽然经过解释,但事件本身已经对社会产生了严重误导,极不利于的真实性。从长远来看,网民自身素质可能会提高,但谣言大行其道取决于网民的集合特点,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看到在抢盐风波中不乏大学教授和各行精英。因此,网民占据话语权,引导发展,对的真实性将弊大于利。
第二,由网民引导的有失公允和理性。网络中群体成分复杂,利益各异,网络中形成的意见与态度虽然可以反映一部分弱势群体的声音,但往往有失公允和理性。例如执法问题。诚然,一部分在执法过程中没有采取合法方式,但这绝不代表所有都是这样。可目前现状是,网民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话语权,导致社会压倒性的偏向商贩,其实很多在网络上发表偏激评论的人,只是为了宣泄自身对其他事件的不满,他们本身与接触机会根本不多,他们的言论又因为网络极强的传播性以及网民本身对模糊信息的盲从性引导了更多不明详情的人,甚至会形成 “多数人的”。社会实际中,人员中不乏克己守法的称职人员,仅仅因为个别人员的非法行为,通过网民的有意放大,就形成了社会对于的不公正的。因此,让网民占据话语权,对于社会的公平性弊大于利。
诚然,网民参与社会,自由的表达(重音)自己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揭露社会问题,反映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也可以使社会听到更多人的声音,有利于社会的多元化,民主化发展。但经过我方上述综合考虑与分析,网民占据话语权,在一部分有益的意见主导的同时,会让更多的谣言与偏见主导我们社会的。权衡之下,我方坚定的认为,网民占据话语权对社会弊大于利!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