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授课章节第一章绪论
讲授方教学条
授课学时2 多媒体多媒体
法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药药理学的学科性质、学习目的和发展简史;
2.理解和掌握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学科任务。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2. 难点: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教学要点:
第一节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1.概念
2.研究内容
3. 学科任务
4. 学科性质
5. 学习目的
第二节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
1.中国古代对药物作用研究的探索
2.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简况
思考题/ 作业:
1.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2.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3.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教学小结: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一、概念
中药药理学(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
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中药机体
中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天然药材;
机体:人体、动物体和病原体。
二、研究内容
研究中药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是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1、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即中药中药药效学(中药效应动力学):是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中药药理作用产生的机理和
物质基础。如人参的补气(人身皂苷)、大黄的泻下(大黄蒽苷)等。
历代本草对每味中药的性味、归经、主治、用法、用量、配伍、
禁忌及有毒无毒等,都有大量论述,这是几千年中医药工作者临床
实践的结晶,也是中药药理研究的出发点。
中药药效研究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对中药作用及作
用机理的再认识。
麻黄平喘的作用机理:
①促进去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Adr)等递质的释放;
②升高细胞内cAMP,松弛平滑肌(支气管平滑肌的功能受cAMP
和cGMP 的调节,cAMP 升高或cAMP/cGMP 的比值升高,可以使支气
管平滑肌细胞膜稳定,从而使细胞内Ca2+减少,支气管平滑肌松弛);
③兴奋α受体(黏膜的小血管收缩),减轻黏膜水肿;④抑制过敏
介质(5-HT、组胺等)的释放(肥大细胞),5-HT、
组胺均能兴奋支气管平滑肌。
2、机体对中药的作用——即中药药动学(中药代谢动力学):
主要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
其特点。
机体对中药的处置,可以认为是中药研究的新发展。
葛根的代谢特点:
①口服:72 h 后自粪便排出73.3%;
②静脉注射: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T1/2 α、T1/2 β分别为
6.0 min 和5
7.4 min ,表明其在体内分布迅速,消除快。
在此研究基础上达到指导临床进一步合理用药,发挥中药的治疗
效果,防治不良反应的目的,也为寻找中药新药或老药新用提供理论
依据。
三、学科任务
1、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
如麻黄(麻黄碱)的平喘作用。
2、中药药理学研究要与中药临床应用研究紧密结合;
结合临床经验进行实验研究。
3、促进中医药理论的进步
通过研究药物的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阐明中医相关病症的机理,推动中医药理论的进步与现代化。
通过研究补脾药物的作用和作用机理,可以了解脾虚证的实质,
既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对脾虚证进行解释,又可进一步了解中医脾的本质。
例:脾虚证——唾液淀粉酶
脾虚病人临床主要有食欲减退、口淡乏味等症状;脾主运化,唾
液中的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有一定的作用。脾虚证病人唾液淀粉酶活
性高于常人,酸刺激后活性下降。以该酶酸刺激前后活性比值的变化
作为脾虚证的诊断指标。
4、参与中药新药的开发
中药新药开发包括药学(中药制剂)和药理两大方面,中药药理
学承担药效学和毒理学的研究任务。
青蒿素不仅成为我国第一个“一类新药”,而且也被世界公认。
2009 年12 月18 日,WHO(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2009 版全球疟疾报告中明确将“双氢青蒿素+磷酸哌喹”(目前国际上最有效
的抗疟药)列入到推荐用药目录。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药品认证: 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上海杏灵药业的杏灵颗粒、浙江康莱特集团的康莱特注射液等一批优秀的现代中药产品参加了美国
FDA 药品认证。
2010 年8 月7 日,现代中药国际化产学研联盟启动暨复方丹参
滴丸FDA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报告会”宣布:“复方丹参滴丸成为我国
首例完成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Ⅱ期临床试验确证其安全、有效,并即将进入FDAⅢ期临床试验的中成药”。
5、促进中西医结合
其本身就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它的发展也将进一步促进两大学科的共同进步,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与中药药理学相关的学科很多是西医学的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
四、学科地位
中药药理学是一门多学科紧密联系的新兴的桥梁性学科,它既是中药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也是药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
五、学习的目的
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学科任务和中药防病治病的现代科学原理,并初步掌握中药药理学的实验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中药药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地位,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中医药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第二节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
一、中国古代对药物作用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