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节选注释命题示例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08:05:48
文档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节选注释命题示例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节选注释命题示例唐高祖(李渊的庙号)武德(年号纪年法,唐高祖李渊的年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即位,古指开始成为帝王、皇后或诸侯)于东宫(封建时代太子住的地方,可借指太子)显德殿,初,上皇欲强(使动用法,使……强大)宗室,以镇(威服,抑制)天下,故皇再(两次)从三(三次)从(听从,采纳),弟及兄弟之子,虽(即使)童孺(同义连用,儿童)皆为王(封王),王者(封王的人)数十人。上从容(平静,不慌不忙)问群臣:“遍(全部,尽)封宗子(指皇族子弟)于(对)天下利乎
推荐度:
导读《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节选注释命题示例唐高祖(李渊的庙号)武德(年号纪年法,唐高祖李渊的年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即位,古指开始成为帝王、皇后或诸侯)于东宫(封建时代太子住的地方,可借指太子)显德殿,初,上皇欲强(使动用法,使……强大)宗室,以镇(威服,抑制)天下,故皇再(两次)从三(三次)从(听从,采纳),弟及兄弟之子,虽(即使)童孺(同义连用,儿童)皆为王(封王),王者(封王的人)数十人。上从容(平静,不慌不忙)问群臣:“遍(全部,尽)封宗子(指皇族子弟)于(对)天下利乎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节选 注释 命题示例

唐高祖(李渊的庙号)武德(年号纪年法,唐高祖李渊的年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即位,古指开始成为帝王、皇后或诸侯)于东宫(封建时代太子住的地方,可借指太子)显德殿,初,上皇欲强(使动用法,使……强大)宗室,以镇(威服,抑制)天下,故皇再(两次)从三(三次)从(听从,采纳),弟及兄弟之子,虽(即使)童孺(同义连用,儿童)皆为王(封王),王者(封王的人)数十人。上从容(平静,不慌不忙)问群臣:“遍(全部,尽)封宗子(指皇族子弟)于(对)天下利乎?”封德彝对(回答)曰:“上皇(太上皇的简称)敦睦(使动用法,使亲厚和睦)九族(以自己为本位,上推至四世之高祖,下推至四世之玄孙为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封爵受职)既崇(高贵),多给(供给)力役(劳役),恐非示(给……看)天下以至公(最公正,极公正)也。”上曰:“然(是的)。朕(帝王自称)为天子,所以(表目的,用来……的)养百姓也,岂可劳(使动用法,使……劳累)百姓以(连词,表目的,用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用干支纪日),降宗室郡王(爵位名。其名始 西晋。唐宋以后,郡王皆为次于亲王一等的爵号)皆为县公(爵位名。比郡王低一等的),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使……止,禁绝)盗。或(有人)请重法(严酷的刑法)以禁之,上哂(读shěn,讥笑)之曰:“民之所以(……原因)为(做)盗者,由(由于)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指迫身,意为身为外界所迫),故(因此)不暇(空闲)顾(顾及)廉耻耳(罢了)。朕当去(戒除)奢(奢侈)省费(用度),轻(使……轻,减轻)徭薄(使……薄,减轻)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那么,就)自不为盗,安(怎么)用重法邪(同“耶”,呢)!”自是(从此)数年之后,海内升平(太平),路不拾遗(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很好),外户(从外面关闭的门,泛指大门)不闭,商旅(商人和旅客)野宿(在野外过夜)焉。

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施政的方略)。对曰:“隋主好(喜欢)自专(独断专行))庶务,不任(任用)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承受)奉行(遵照实行)而已(罢了),莫之敢违(宾语前置:莫敢违之。没有人敢违抗它)。以(用,凭借)一人之智决(决断)天下之务(事务),借使(即使,纵然)得失相半(各半),乖谬(荒谬背理)已多,下谀(臣下阿谀)上蔽(皇上受蒙蔽),不亡何待(宾语前置:待何。等什么)!陛下诚(果真)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介词结构后置:以事分任之。把政务让大臣们分别承担),高拱穆清(安坐朝廷。高拱,指两手相抱,高抬于胸前;穆清,意为太平祥和,此指朝廷)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天下太平)!”上善(赞许)其言,擢(提拔)为侍御史。上患(担心,忧虑)吏多受赇(接受贿赂),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做)吏受赂,罪诚(确实)当死。但(只是)陛下使人遗(赠送,送给)之而受,乃(却是)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所说的)‘道之以德(介词结构后置:以德道之。用仁德来指导百姓),齐之以礼(介词结构后置:以礼齐之。用刑法来整顿他们)”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公开)力争,不为面从,傥(表示假设,倘若,如果)每事皆然(如此),何忧不治?”

臣光(司马光)曰:古人有言:“君明(圣明)臣直(正直)。”裴矩任(同“壬”,巧言谄媚)于隋而忠(忠诚)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厌恶)闻其过(过错)则(那么)忠化为佞(奸诈),君乐(乐意,喜欢)闻直言(正直的话)则化为忠。是(这)知(明白,知道)君者表(古代测日影的标杆)也,臣者景(同“影”)也,表动则景随(跟着,随着)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〤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B.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C.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〤童孺/〤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〤利乎/

D.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〤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〤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〤利乎/

「参」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

C.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D.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

「参」D(古时指各种政务。亦指这些事务的经办人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太宗赞同封德彝的意见,认为天子应该养育百姓,不应辛劳百姓以养活自己宗族,于是将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为县公。

B.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使百姓衣食无忧,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C.唐太宗向张玄素询问政事,张说隋亡在于君王专权,以致下诀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贤能之臣,考核成败,赏罚分明,一定能够大治。

D. 裴矩是隋朝的旧臣,进入唐朝后,忠于国事,不做面从之臣,敢于进言,对唐太宗的不当行为谏诤,受到唐太宗的认可和当众表扬。

「参」B(“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有误,太宗只是认为不应用重法,而不是用重法就达不到目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化为忠。

「参」

(1)皇上担心官吏大多收受贿赂,暗地里指使近侍试着向赠送钱物。

  关键点: “患”“受赇”“左右”“赂”。

(2)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主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佞臣就会变成忠臣。

(3)关键点:“恶”“则”“乐”“直言”

14. 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

「参」

第一问:君主像是测日影的标杆,臣下像是标杆的影子,君主的好恶影响或决定的臣下的态度和行为。

第二问:告诚后世君主要正道直行,起表率作用。

文档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节选注释命题示例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节选注释命题示例唐高祖(李渊的庙号)武德(年号纪年法,唐高祖李渊的年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即位,古指开始成为帝王、皇后或诸侯)于东宫(封建时代太子住的地方,可借指太子)显德殿,初,上皇欲强(使动用法,使……强大)宗室,以镇(威服,抑制)天下,故皇再(两次)从三(三次)从(听从,采纳),弟及兄弟之子,虽(即使)童孺(同义连用,儿童)皆为王(封王),王者(封王的人)数十人。上从容(平静,不慌不忙)问群臣:“遍(全部,尽)封宗子(指皇族子弟)于(对)天下利乎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