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于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 | ||||||
| 课程主题:有几只小鸟 | ||||||
| 姓 名 | 任教学科 | 数学 | ||||
| 学 校 | 龙川县老隆镇第二小学 | 教 龄 | 30 | |||
| 教学内容分析 | ||||||
| 教学内容 | 有几只小鸟 | |||||
| 教学目标 | 1 1. 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7加几、6加几、5加几、4加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多种计算方法的能力。 2. 能正确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3. 能运用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 |||||
| 教学重点与难点 | 1.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自主探究计算7、6、5加几的各种方法。 2.培养学生使用多种计算方法的能力。 | |||||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小棒 | |||||
| 教学方法 | “复习旧知,激活思维---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知识迁移,探究---课堂总结,激励升华” | |||||
| 学生学情分析 | ||||||
|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的经验,并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会计算10以内加减法。教师在教学时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过思考,互相交流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多样性。 | ||||||
| 教学过程设计 | ||||||
| 教师活动 (一)复习旧知,激活思维 1.开火车,看哪组同学算的 得又对又快。 8+5= 8+3= 4+8= 9+5= 6+9= 3+9= 教师提问:“9+5”是怎样想的?“8+5”你又是怎样想的?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教材第83页主题图,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棵很大很大的树,树上有几只小鸟,(7只)瞧!又飞来了几只(六只)谁能根据这副图提一个数学问题? (2)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一共有几只小鸟”这个问题。(板书;有几只小鸟) (3)师:一共有几只小鸟要怎么求呢? (3)师:那么7+6等于多少呢? 生:13 师:你是怎么算出这个13的?师板书:7+6= 学生动手操作,探讨7加几的算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板书学生的多种算法。 7+6=13 | | | | | | | | | | | | | / \ 3 3 7+6=13 | | | | | | | | | | | | | / \ 3 4 教师师提问:为什么要把6分成3加3?为什么要把7分成3和4? 学生可能回答:把7和6其中一个数凑成十比较好做。 (4)评讲:哪种方法最方便?为什么? (5)教师小结:现在请大家注意了,老师要把你们的这些方法都变到大屏幕上去。(教师用课件演示学生的多种方法) (三)知识迁移,探究 师:这些方法你们都会算了吗?现在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 1、完成教材第83页“圈一圈,算一算”。 (a)学生完成,展示学生的不同做法。 师提问:你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b)评一评:你最喜欢哪种算法? 【设计意图】能看懂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阐释出的算理。进一步体会“凑十”的策略和计算过程。 2、完成教材第83页“ 想一想,填一填”。 (a)完成, (b)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可能回答:得数从大到小。其中一个加数也从大到小 教师小结:我们发现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逐渐减1,它们的得数也减1. 【设计意图:教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探究,开拓思维。】 (四) 课堂总结,激励升华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7、6、5、加几) | 预设学生活动 学生计算 (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根据学生提的问题给予肯定或纠正) 学生汇报交流 生可能回答1:把7分成3和4,用4加6等于10,10再加3等于13 生可能回答2:把6分成3和3,用3加7等于10,10再加3等于13. 生可能回答3:摆小棒,先摆7根小棒,再摆6根,从6根中拿3根给7根,3+7等于10,10根捆成一捆,10再加3等于13 生可能回答4:摆7根小棒,再摆6根,一根一根一根的数,也可以从接着数。 生可能回答5:先摆7根小棒,再摆6根,从7根中拿4根给6根,4+6等于10,10根捆成一捆,10+3等于13 | 设计意图 以这样生动有趣的竞赛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帮助学生温故,从而促使学生有知新的热情。 引导学生根据图意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 ||||
| 板书设计 有几只小鸟(7、6、5、加几) 7 + 6 = 13 7 + 6 = 13 4+7=11 / \\ / \\ 5+6=11 3 3 3 4 | ||||||
| 教学反思 | ||||||
| 在本堂课中,对课本中出现的几种方法不一定要逐一讲解。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自己的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整节课上下来也很平淡,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加入适当的游戏。比如在复习旧知识的时候,可以以开火车等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数学问题”不能卢杰,没有给学生明确的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