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Ξ
汤伟星
(绍兴文理学院 宣传部,浙江 绍兴312000)摘 要:高校校报是指由学校主办的以校内师生员工为主要读者的报纸,是学校重要的思想教育阵地和理论宣传工具。然而,随着网络媒体的崛起,高校校报在校园的传播优势受到一定的冲击,笔者就高校校报的新闻策划的必要性、新闻策划的基本内涵以及新闻策划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强化校报在校园媒体中所特有的权成性和导向性。
关键词:新闻策划;高校校报;内涵
中图分类号:G 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3X (2008)12-0065-02
新闻策划并非是现在才有,过去习惯称之为“组织宣传”或“计划报道”,是指新闻机构对一个时期或一项专题的报道所进行的有创意的设计、指挥和,其目的在于充分挖掘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选择适当的时机,运用恰当的方式推出报道,以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高校校报是我国新闻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第一份高校校报———北洋大学创办的《北洋大学季刊》问世以来,我国高校校报已走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目前全国千余所高校80%以上都创办了自己的校报,校报编辑队伍达3000多人,每期发行量超过200万份,年发行量在3000万份以上。高校校报已成为我国高校重要的思想阵地和对外宣传窗口。在当前激烈的媒体竞争中,高校校报可以借鉴社会媒体的成功经验,主动将新闻策划引入到校报的采编工作中,办出自己鲜明的特色,使之成为高校师生喜爱读物。
一、重视新闻策划是高校校报面对竞争的需要
“新闻策划”是以策划为鲜明特征的一种新闻传播手段,贴近性和主动性更突出,容易为广大师生喜闻方式,是与我们常说的“粗放式宣传”相对而言的。粗放式宣传是一种态势被动、内容简单、方式机械和听任自流的宣传方式,在实际工作集中表现为“先活动后宣传”、“活动为本,宣传为末”以及就活动论活动等,常使校报宣传效果大为缩水。而策划是一种意识主动、机制开放、选择最佳和绩效增值的宣传方式,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校报宣传导向效应,代表了新时期校报新闻工作方式的新趋势。随着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学迅猛发展,以及近年来科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校园已不再是昔日封闭的“象牙塔”,高校与社会的交流和合作明显加强,新兴的社会思潮与社会风尚、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使高校师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化,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能力、手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如果我们还继续沿用粗放式校报传播模式,高校校报的吸引力和效果势必被大大削弱。而新闻策划在了解大众需求方面有着相对较完善、科学、人性化的渠道与手段,易为广大师生喜闻乐见。
新闻策划,让诸如《南方周末》等一大批市场化运作的纸质媒体在新闻竞争中脱颖而出。新闻事业的发展,当前已经进入了全新的“策划时代”,不注重新闻策划,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会逐渐降低,甚至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校园媒体的发展趋势亦是如此。
二、高校校报新闻策划的基本内涵与若干原则
(一)高校校报新闻策划的基本内涵
高校校报新闻策划是指根据高校的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遵照新闻规律,对校园里正在发生或刚刚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及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综合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具体系统的采访方案和报道计划,校报编辑部全体人员通力合作,协同作战,以求最佳宣传效果的创造性的活动。
第28卷第12期2008年8月 绍 兴 文 理 学 院 学 报JOURNA L OF SH AOXI NG UNI VERSITY V ol.28N o.12Aug.2008
Ξ收稿日期:2008-05-05
作者简介:汤伟星(1969-),男,浙江诸暨人,编辑。
(二)高校校报新闻策划的若干原则
一是真实性原则。客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的公信力之所在。高校校报新闻策划不能违背新闻这一首要原则,要基于新闻事实进行策划,不能缩小或夸大事实,更不能随意捏造事实,制造假新闻。
二是导向性原则。新闻报道策划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高校校报新闻策划过程中要掌握两点:一是突出贴近的特点,要贴近学校实际,贴近师生,贴近校园生活;二是严把政治方向关,充当校园稳定的维护者,传播师生关心的新闻信息,为师生服务。
三是创新性原则。创新与创意性是新闻策划的灵魂。新闻策划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角度的创新和形式的创新。独家新闻的获得对任何一家媒体来说都不容易,但是报道角度的选取则是主观意识可以控制的,同一事件,选取的报道角度不同,取得的传播效果也会不同。新颖独特的角度可以增强新闻报道的效果和感染力。在新闻竞争加剧的今天,形式创新是增强新闻报道吸引力的重要方面。因此,媒体在进行新闻策划时,往往将形式创新作为提高自身竞争力、吸引受众的重姿手段。
四是适宜性原则。适宜性原则是指新闻策划的最佳时机。高校校报植根于大学校园,校报可以根据校园生活的规律性,认真策划,为帮助新生同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科学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三、做好高校校报新闻策划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高校校报要适应新形式增强宣传的权威性、针对性、可读性,更好地发挥宣传、引导和监督作用,就离不开新闻策划这一组织新闻报道的方法。
(一)做好整体策划
高校校报的策划者应根据学校的整体部署,来确立正确的编辑思想、编辑方针、编辑措施,从大局出发,从长远来看,搞好整体策划,坚持政治与业务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力求形式的完美。校报工作者在策划过程中,要从高校师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要从激励办学竞争的实际情况出发,尽量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刊发一些形式生动、活泼、内容健康高雅的稿件,主动适应新形势和新的时代要求,使高校校报在坚持为高校教学工作服务、为高校师生服务、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的办报理念上,既能发挥与师生联系的“桥梁”作用,又能成为传达贯彻学校先进教育思想和体现办学理念的有效媒体。
(二)做好深度报道
在新闻媒体种类和数量剧增的情况下,一般性报道很难引起人们的兴趣,深度报道是新闻媒体发展的趋势,新闻策划是深度报道成功的关键。为此,新闻工作者必须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丰富的生活阅历,不断增强驾驭新闻事件全局的能力,才能搞好新闻策划和深度报道。所谓深度报道也叫专题报道和调查性报道。这种报道由于其周密地策划和主动出击,即使是同一新闻事实,与消息相比,专题报道更显示其独创性和无限魅力。开展深度报道对于提高校报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满足读者立体化、深层次的信息需求,以鲜明的新闻性、思想性和可读性的优势,在较高层次上引导、启发读者,让读者从中得到收获与启迪。
(三)策划精品栏目
现代社会,信息纷繁复杂,读者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因而,对信息进行集中处理和编辑整合,形成一定的秩序感和信息集中度,才能形成宣传强势,同时凸现高校报纸的个性。无疑,创精品栏目是一种提高校报可读性的有效途径。
结合校园热点做专题评论。大学校园的动态关系到每个师生员工的工作和利益,做这样的专题评论,无疑会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笔者建议可以拿出一个专版对校园热点进行评论,策划出时政评论专栏,就可以增加版面感,也加强了报纸的宣传力度。(下转第84页)31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上采用各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切实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的能力,同时重视对学生进行综合知识和素质能力的训练培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方法,“走出去”在教师层面上,即视条件尽可能安排教师到相关单位实习、接受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丰富实际经验,以自己的实战经验丰富课堂教学,使培养出的学生更能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请进来”即邀请各行业有经验的相关人员作讲座等,使学生贴近社会、接近实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视野及思路。
41知识、能力结构及道德素养教育:在夯实基本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尽早确定努力方向,并鼓励学生学习其他相关知识,改变知识结构单一的现状。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检验课堂里学到的知识,以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与此同时,加强对学生的道德素养教育,只有业务过硬,道德修养兼优才能正真成为人才市场的“宠儿”。
结束语
本文总结分析了本次日语人才资源现状及需求走向的调查结果。综上所述表明,绍兴市对日语人才的需求空间在增大,但就目前日语人才的质和量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绍兴市涉外经济的深层次发展。如何培养适用性强的日语人才业已成为高校特别是地方性高校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绍兴市地方志办公室.绍兴年鉴〔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6.
〔2〕绍兴市统计局.2006年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 BΠO L〕.(2007-04-10).〔2007-10-02〕http:ΠΠsx.zj.g ov. cnΠportalΠhtmlΠ20050328000018Π20070410000104.html.
〔3〕绍兴市统计局.2007年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 BΠO L〕.(2008-06-19)[2007-10-03]http:ΠΠw w w.sx.g ov. cnΠportalΠhtmlΠ20050328000018Π20080619000034.html.
〔4〕孙壮.说日语的游客今年猛增〔N〕.天天商报,2007-04-17(2).
(上接第66页)
结合教学科研做文章。教学科研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校报编辑应深入各个院系了解教学和科研情况,积累相关知识,与有关专家保持联系,密切关注各个学科最新的发展情况以及教学的进展。科研教学这个主题下包含很多内容,例如教育研究、科研活动、学术报告、教材出版、专家谈学习方法、学科发展等等,当然这些专栏的策划都应结合学校当前的工作重点来展开。例如,《中南财经大学报》适时推出了《毕业论文写作大家谈》《新博导简介》等报道,前者对同学们撰写毕业论文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而后者让学校师生们了解学校博导的基本情况、研究方向和成果介绍。
四、结束语
高校校报是高校最主要的新闻宣传媒体,作为学校重要的思想教育阵地和宣传阵地,在促进学校教学、科研、思想文化建设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一种纸质媒体,随着校园广播、网络的迅速兴起,高校校报面临严峻的竞争压力。因此,新闻策划作为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无疑是提高高校校报竞争力的有力工具。同时,它也对高校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生活有更深入地了解,对校报报道的总体效应有更高超地把握,对新闻事实有更为独到的思考和见解。
参考文献:
〔1〕蒋亚平,官建文,林荣强.新闻失实论〔M〕.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6.
〔2〕黄炎军.浅谈高校校报的新闻策划〔J〕.新闻爱好者,2007(5):31~32.
〔3〕李祥.新闻真实性与媒介的责任〔J〕.新闻爱好者,2004(12).
〔4〕王华,高骞.媒介热线新闻的传播学解读〔J〕.传媒观察,2005(5).
〔5〕姜冷.论高校校报的新闻策划〔J〕.鸡西大学学报,2007,7(3):2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