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6年植保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思路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11:06:20
文档

2016年植保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思路

2016年植保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思路***植保植检站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农业工作面临复杂形势的一年。在县委县的高度重视、县农委的正确领导和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我县的植保工作,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的理念,加强病虫调查监测,准确掌握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防治信息,全面实施综合治理,大力开展统防统治,积极推进专业化防治,强化植物检疫执法,安全、高效地控制了病虫草害,促进了农业生态安全,为实现全县农业增效、粮食
推荐度:
导读2016年植保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思路***植保植检站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农业工作面临复杂形势的一年。在县委县的高度重视、县农委的正确领导和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我县的植保工作,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的理念,加强病虫调查监测,准确掌握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防治信息,全面实施综合治理,大力开展统防统治,积极推进专业化防治,强化植物检疫执法,安全、高效地控制了病虫草害,促进了农业生态安全,为实现全县农业增效、粮食
2016年植保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思路

***植保植检站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农业工作面临复杂形势的一年。在县委县的高度重视、县农委的正确领导和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我县的植保工作,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的理念,加强病虫调查监测,准确掌握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防治信息,全面实施综合治理,大力开展统防统治,积极推进专业化防治,强化植物检疫执法,安全、高效地控制了病虫草害,促进了农业生态安全,为实现全县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现总结如下:

1主要病虫发生概况

今年由于气候特殊,病虫害发生呈现新的特点。

1.1 麦油病虫   

小麦赤霉病自然发生程度偏重至大发生,小麦白粉病偏重至大发生、油菜菌核病中等偏重发生,小麦纹枯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麦田灰飞虱较前两年有所减少,油菜蚜虫偏轻发生,其他虫害轻发生。

小麦赤霉病见病早(5月2日见病,比前两年早一周),田间菌源充足,为近五年来最高年份(4月上旬调查枝带菌率1.%,高于大发生的2012年的0.99%),自然病穗率和病指分别高达58.7%、41.1,达大发生程度。由于推动、决策有力、措施到位,防效明显,最终防治大田病穗率为平均2.71%,病指1.46,平均防效达85%以上。

小麦白粉病3月7日见病,比早发的去年还早5天,发生程度为偏重至大发生。4月25日普查,病田率77.78%,病株率平均47.17%,病叶率平均26.63%;5月20日后考察,大田病株率平均68.9%,最终病叶率平均44.6%,病指19.8,发病程度与上年基本持平。

小麦纹枯病中等发生,白穗率增加,发生程度重于前两年。乳熟期调查,全县加权平均病田率49.33%,病株率16.4%,病茎率10.9%,白穗率0.77%,病情略重于上年。

油菜菌核病中等发生,发生程度略轻于去年。后期考察,系统田最终病茎率20.3%,病指7,大田最终病茎率平均7.6%,病指平均3.4,比上年略低。

麦田灰飞虱。冬后调查虫量为近几年最低。

麦蚜、小麦吸浆虫、麦粘虫、油菜蚜虫等除局部发生危害明显,总体都发生偏轻。

1.2水稻病虫  

今年水稻病虫总的发生特点是:草害重,纹枯病中等,穗瘟、迁飞性害虫、稻曲病、螟虫等发生较轻。

纹枯病见病早、但前期扩展慢。7月15日始见,比去年早5天,前期发展缓慢。8月13日普查:移栽稻病田率86.67%,平均病穴率21.59%,病株率1.38%,高于前两年同期,直播田病田率6.67%,病株率0.37%,略低于前两年。9月5日普查:移栽稻病田率100%,平均病穴率33.28%,病株率6.43%,与前两年相当。直播田病田率56.67%,病株率5.32%,高于去年同期,与2014年同期基本持平。9月30日最终调查,病田率100%,病穴率40.81%,病指7.11,高于前两年同期。

稻瘟病、稻曲病发生较轻。

迁飞性害虫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发生均较轻。稻纵卷叶螟四(2)五(3)、六(4)亩蛾量均低于百头。白背飞虱二、三、四代移栽田平均百穴虫量均低于20头,直播稻田亩虫量均低于5万头。褐飞虱百穴虫量均低于5头。 

水稻螟虫发生普遍较轻,但个别田块二代大螟发生较重。

稻蓟马、椎实螺、稻叶蝉局部发生较重。稻蓟马和椎实螺主要发生于直播田,早茬较重,自生麦苗较多的田发生较重。叶蝉今年发生较为普遍,但发生程度低于前两年。移栽田最高虫量达百穴538头,直播稻田亩最高虫量达21.46万头。轻于上年。

1.3玉米病虫  

玉米螟各代次蛾卵量均不高,但幼虫危害均重于常年。一代危害株率8-56%,平均24.8%,二代危害株率平均15.%,而前四年同期平均为5.15%。

红蜘蛛在中后期发生期长,危害普遍。8月20-22日调查危害较重田占27.27%。

蚜虫后期虫量较高,但玉米已老健,危害较轻。

棉铃虫三、四代重于常年。三代百株残虫0-12头,平均2.55头,前10年平均为0.12头,四代百株残虫0-80头,平均13头,前10年平均为4.68头。

粗缩病偏轻,但较4年略有回升。

褐斑病发生期偏早,发生程度重于常年。8月6-8日调查,重病田占13.%,病株率0-86%,平均25.45%,前五年平均为14.86%。

纹枯病、小斑病、锈病等病害发生均较轻。

1.4  蔬菜病虫

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是:蔬菜病害中等偏重发生,与常年相当,虫害轻于常年。霜霉病中等发生,与常年发生程度相当,为我县棚室蔬菜多发病害,主要危害黄瓜、西葫芦、莴苣、丝瓜、白菜等。灰霉病发生程度与常年相当,中等偏重发生。瓜类白粉病中等发生,发生晚且轻于去年。主要危害黄瓜、西葫芦、南瓜、西瓜、甜瓜等瓜类蔬菜。炭疽病和病毒病偏轻发生。潜叶蝇总体中等偏轻发生,略重于上年。烟粉虱中等偏重发生,菜青虫、小菜蛾中等偏重发生。

2  主要工作实绩

    主要体现在“六强化、六促进”上。

2.1  强化病虫调查监测,促进防控决策水平提高

首先是认真调查,细致分析,把准虫(病)情。在抓好常规病虫测报的同时,加大偶发性和次要病虫的调查力度,确保不漏查,扩大调查面和调查次数,努力提高测报准确率,对主要病虫调查到各村组,次要病虫突出重点,点面结合。二是及时发布病虫发生与防治信息,确保时效性。全年发布病虫信息16期,向省市业务部门汇报虫(病)情34期。准确率均达到技术规范要求,并继续与县电视台合作,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电视预报和农作物病虫草鼠综合防治技术专题讲座,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提高病虫害预警能力和服务水平。

2.2  强化防治组织推进,促进病虫防控措施到位

2.2.1 三麦后期病虫防治  

以实施好“一喷三防”项目为抓手,立足病虫“重发生、大流行”,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药肥混喷”的防治策略,深入宣传发动,营造防治氛围,大力推进植保专业化防治,同时加强技术指导,把握好不同类型田的麦子抽穗扬花进程以及天气变化情况,分类确定施药日期和用药次数,做到扬花一块,防治一块,确保全面用药防治。大麦在齐穗期(抽穗80%)用药一次,小麦田确保用好两次药,首次用药在见花至扬花始盛期(扬花率5—10%,大面积在4月底5月初),隔5-7天使用第二次药。

今年财政小麦“一喷三防”补助资金项目实施早,落实好,引领和示范作用大,有力地推进了以小麦赤霉病为重点的穗期病虫害防治工作。为确保“一喷三防”项目顺利实施,县农委、县财政局严格按照省农委、省财政厅的文件要求,联合制订了《***2016年小麦“一喷三防”财政补助资金项目实施方案》,项目采购杀菌剂**吨、叶面肥**吨,我们选择**镇作为小麦一喷三防防控示范区,项目资金采购杀菌剂**吨,对**镇小麦种植户进行全覆盖补助,其他**个镇区街道及农林场圃,按照小麦良补面积实行按比例全覆盖,保补助物资发放公开、公平。县电视台在专题节目中对“一喷三防”补助进行了专门宣传,县农委、县财政局同时印发“一喷三防”问答到村、到户,说明“一喷三防”补助方法、补助范围、补助物资、补助标准,并在赤霉病防治之前所有补助物资就按要求全部到户。全县亩均防治近**次,共挽回小麦损失**亿斤。

2.2.2 油菜菌核病防治  坚持“抓住适期、主动出击、全面用药”防治策略,抓住三个技术关键点。一是适期防治,用好两次药。在油菜盛花初期,即主茎开花株率达95%时(其中渠南略早,沿海偏迟),进行第一次防治,其后隔5—7天再进行第二次防治;二是优选药剂;三是药肥混喷。

2.2.3 水稻病虫害防治

坚持抓住适期、主攻主要病虫、兼治次要病虫、合理药方的总战略,实行分类指导,打好阶段性总体战,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用量。一是明确防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以灰飞虱、条纹叶枯病、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尤其穗颈瘟)等为重点,兼治螟虫(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稻曲病、白背飞虱、褐飞虱等其它病虫;二是坚持预防为主,开展综合防治。对恶苗病、穗颈瘟等以防为主。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在策略上明确“切断毒源、治虫控病、综合防治”的思路,按照“治麦田保秧田、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的防治策略,在技术上采取农业措施、物理方法与药剂防治相结合。从选用抗耐性品种入手,全面推广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抗耐性强的品种,同时大幅度减少对稻瘟病高感品种面积。对稻飞虱采用了“治上压下”的防治策略,取得了明显成效。三是突出统防统治,提高防控效能。在推进方式上采取典型示范与大面积统防统治相结合以村组为单位,全部实行统一购药、统一配方、统一时间、统一防治。在实施内容上,则坚持抓住适期,一药多治,病虫兼治。

2.2.4 玉米病虫防治  

尽管今年玉米病虫害发生属于偏轻年份,但我们在病虫监测及防控工作上丝毫未有放松。从科学制订防控策略,抓住防治关键时期,运用综合防控措施方面入手,扎实开展防治工作,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对玉米螟采取“狠治一代,巧治二代,注意防治三代”的防治策略,褐斑病、小斑病、锈病的防治以选用抗病品种为主,化学防治为辅。一般玉米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普遍偏低,但品种间发病程度有一定差异,首先不种高感品种,其次加强化学防治。对于二点委夜蛾防治方面,采取农业防治为基础,未播种田播前旋耕灭茬,减少成虫产卵量,破坏幼虫栖息地,已播种田清除玉米播种沟上的覆盖物,使玉米出苗后根部裸露,恶化幼虫适生环境,同时用撒毒饵、撒毒土、喷雾等方法进行化学防治。

2.2.5 蔬菜病虫防治   

针对我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上的薄弱环节,我站示范推广了“选用抗病品种、高垄窄畦三沟配套、高温闷棚预防病害”,“性诱剂、黄板、杀虫灯诱杀蔬菜害虫”,“应用BT、农抗、链霉素、病毒制剂等生物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路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等四项绿色防控技术。为加快推广绿色防控技术,让菜农尽早掌握技术要领,我站积极开展无公害蔬菜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培训,还根据本地实际,利用新技术、新农药药效试验在示范区进行现场展示,杀虫灯杀虫效果展示,黄板诱蚜和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诱捕器与性诱剂诱蛾效果展示,使用乙基多杀菌素(艾绿士)、多杀霉素(菜喜)、印楝素、短稳秆菌、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对比试验效果展示等,收到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很显著。

2.3  强化技术宣传培训,促进技术普及率稳步提高。

今年对主要病虫防治宣传力度大于以往各年。在县电视台制作《看**—致富路》专题栏目8期,播出32次,适时播出各阶段重大病虫防治技术,并在**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省卫视和浙江卫视发布整屏植保信息210次;同时,为了便于广大农村干群掌握水稻病虫的防治技术,我们共印发专题材料9期计45万份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资料,由本站技术人员通过农村集市或直接送至在稻田作业的农民手中,并现场解答农民所提的技术问题,制作宣传条幅1200条。还通过《今日**》报纸宣传刊出病虫防治专版6期,指导农民防治,普及了防治技术,推进了防治工作。并配合农民培训、新农村建设巡回讲课等活动,派出专人进行培训指导和宣传发动。

2.4  强化项目引领作用,促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我县病虫专业化防治从2009年开始起步,当年在工商部门正式注册植保专业合作社有16个,最初两年发展较快,2011年发展到51个,2012年增加到70个,2013年发展缓慢,仅新增2个,总数达72个,2014年增加到78个,去年新增5个,累计总数达83个,今年新增3个,现共有86个。今年全年统防统治面积384.45万亩次,比上年增142.85万亩次,统防统治覆盖率为58%。其中小麦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为94.85 万亩,占小麦病虫防治面积的53.25%,比上年增57.25%;水稻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为2.6万亩,占水稻防治面积的59.74%,比上年增85.6万亩,增加5个百分点。全程承包95000亩,比上年增11000亩,其中水稻71000亩,小麦24000亩。为及时控制病虫害,保持农业高产稳产,实现粮食持续增产,发挥了积极作用。

2.5 强化绿色防控,促进农药零增长行动实施

为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保障农业生产综合能力,提升农作物病虫防控技术水平,我县通过农企合作,共建防控示范区,绿色防控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2.5.1病虫害防控水平不断提升 今年我县小麦赤霉病自然发病程度重,防治不力的水稻田穗颈瘟大流行,我们通过准确测报、科学防治,主要病害发生和危害得到有效控制,示范区稻麦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到2%以下。蔬菜病虫防治示范区通过黄板诱杀、性诱杀、灯光诱杀和使用生物农药,蔬菜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8%以内。

2.5.2减少了化学农药使用次数  稻麦绿色防控示范区减少杀虫剂农药使用次数3次,蔬菜绿色防控绿色示范区减少杀虫剂使用次数4次。

2.5.3.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不断提高。遵循安全、有效、简便、科学性原则,不断创新和集成生产上效果好、经济成本低、操作上简便易行、农民易于接收的绿色防控技术。通过典型带动,农民对于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的知晓率达到85%以上,能够自觉使用绿色防控技术的农民达到65%以上,同时让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了解绿色防控的作用,形成了重视和应用绿色防控的社会氛围。

2.6  强化植物检疫执法  促进农业生产安全

通过“一”、“二”、“三”、“四”植物检疫专项工作机制,即一期植物检疫宣传月活动,二项执法检查-春季和秋季种子市场检疫执法检查,三阶段产地检疫-小麦、杂交稻、常规稻,四次植物疫情防控工作,对加拿大一枝黄花采取四次边查边除,春季先一次化除,再一次人工铲除,秋季化学补除,最后再搞人工清除扫残。全年共组织开展防除91.2亩次,其中化除累计50.5亩,人工铲除累计32.7亩,复耕复种累计8亩。全县的农业植物检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遵守植物检疫法规的意识、检疫签证及执法检查程序的规范程度明显提高;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防控、良种繁育基地的审核许可、产地检疫、种子市场检疫带证情况检查、对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新传入的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普查和疫情监控、防除等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起色。全年共对212亩三麦、13450亩常规水稻和1280亩杂交水稻种子繁育基地开展了产地检疫,生产检疫合格小麦种子1040万公斤、大麦种子19万公斤,常规水稻种子807万公斤、19万公斤杂交稻种子,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编号25个,产地检疫签证面积及合格种苗数量较上年大幅增加。

3  问题和不足   

一年来,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我县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兄弟县相比、与先进典型相比,特别是与上级的要求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玉米锈病、水稻白叶枯病等病虫害防治还要进一步加强;在蔬菜上乱施农药现象仍然存在。菜农对安全科学用药意识较薄弱,在病虫害暴发时 “病急乱投医”,增加施药次数、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现象仍然存在。新技术宣传力度不够,技术到位率低。由于目前乡镇农技部门人员变动较大,村级缺乏农技人员,许多植保工作动态、病虫发生防治技术不能及时传到基层,给植保新技术、新农药的推广应用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我们的工作还有明显不足,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4  2017年工作初步打算

    2017年我们将在“三个着力”上下功夫,全面做好植保工作:

4.1着力提高病虫测报水平,实施分类指导。 在秸杆还田面积增加、作物结构调整力度大、病虫发生更复杂、防治要求更高的情况下,按照省站测报办法,规范开展病虫测报,在抓好系统虫情观测的基础上,加强面上虫情普查,全面准确把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发布植保信息,确保时效性,确保病虫测报准确率都在95%以上,提高植保服务水平和效果。

4.2 着力提高综合防治水平,实施绿色防控。充分发挥农业栽培防控作用,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突出抓好小麦赤霉病、白粉病、水稻纹枯病、稻瘟病、两迁害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治总体战,确保病虫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3%以下。

4.3 着力提高科学用药水平,实施精准用药。坚持绿色防控,进一步健全专业化防治组织,提高其组织化程度,完善其运行机制,提高专业化防治覆盖率。

4.4强化植物检疫执法工作  切实搞好加拿大一枝黄花有等害生物疫情普查和监控防治。严格产地检疫、加强调运检疫,加强种子市场检查,严防危险性、检疫性病虫害传入、传出,确保全县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

4.5 加大新农药的推广力度  根据病虫防治需要组织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特别是要做好省市联推品种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文档

2016年植保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思路

2016年植保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思路***植保植检站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农业工作面临复杂形势的一年。在县委县的高度重视、县农委的正确领导和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我县的植保工作,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的理念,加强病虫调查监测,准确掌握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防治信息,全面实施综合治理,大力开展统防统治,积极推进专业化防治,强化植物检疫执法,安全、高效地控制了病虫草害,促进了农业生态安全,为实现全县农业增效、粮食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