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液化石油气站安全管理制度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11:06:25
文档

液化石油气站安全管理制度

生产作业区管理制度1、公司加气区、充装区、供气区、储罐区等生产作业区内严禁一切烟火,不准携带火种进入。外单位人员随身携带火种(打火机、火柴)交给专人保管。2、公司职工和外单位人员一律不准穿带钉子鞋进生产作业区。不准在生产作业区打手机。3、凡进入生产作业区的各种车辆,必须在发动机排气管的出口处安装防火帽。4、来公司的人员和车辆须经批准方能进入生产作业区。5、不准在生产作业区内修车、擦车、防水。6、外单位人员不准动用加气设备,充装区设备、供气设备。7、对违反各项规定者,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对由此
推荐度:
导读生产作业区管理制度1、公司加气区、充装区、供气区、储罐区等生产作业区内严禁一切烟火,不准携带火种进入。外单位人员随身携带火种(打火机、火柴)交给专人保管。2、公司职工和外单位人员一律不准穿带钉子鞋进生产作业区。不准在生产作业区打手机。3、凡进入生产作业区的各种车辆,必须在发动机排气管的出口处安装防火帽。4、来公司的人员和车辆须经批准方能进入生产作业区。5、不准在生产作业区内修车、擦车、防水。6、外单位人员不准动用加气设备,充装区设备、供气设备。7、对违反各项规定者,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对由此
生产作业区管理制度

1、公司加气区、充装区、供气区、储罐区等生产作业区内严禁一切烟火,不准携带火种进入。外单位人员随身携带火种(打火机、火柴)交给专人保管。

2、公司职工和外单位人员一律不准穿带钉子鞋进生产作业区。不准在生产作业区打手机。

3、凡进入生产作业区的各种车辆,必须在发动机排气管的出口处安装防火帽。

4、来公司的人员和车辆须经批准方能进入生产作业区。

5、不准在生产作业区内修车、擦车、防水。

6、外单位人员不准动用加气设备,充装区设备、供气设备。

7、对违反各项规定者,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对由此造成重大事故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危险作业报告制度

一、危险作业的范围

1、一类危险作业范围

加气区、充装区、供气区、储罐区内贮运压力容器和管道设备动火;在液化石油气罐区、压缩机间、 烃泵房、加气区的动火;槽车装卸台、槽车处及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处的动火;加气、充装、供气设备管网接改线的动火。

2、二类危险作业范围

        生产作业区内除一类危险作业范围外的动火均属二类危险作业范围。

二、危险作业审批手续

1、凡属一类危险作业,由作业单位拟定作业方案。

(1)作业的内容;

(2)作业的具体部位,画草图说明;

(3)作业的安全措施,包括加盲板的位置,扫描置换的方式、放散措施、现场监护、浓度分析测定、消防人员和器材的配备等;

(4)作业的现场指挥员;

(5)作业的起止时间。

      拟定方案以后,由技术负责人审查,本单位主管生产(或安全)的领导签字后报安全部门。安全部门审查后签发动火证,作业班组持动火证执行危险作业。

2、凡属二类危险作业也需按一类方案的内容由作业部门拟定作业方案由单位主管生产(或安全)的领导批准,并由站安全员签发动火证,作业班组持动火证执行作业。

3、一类危险作业方案须在作业前两天报安全部门。

4、特殊紧急状态下临时抢修用火,可根据作业的部位和性质用非书面的形式向安全部门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执行。

5、危险作业要在动火证或作业方案所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如因故改期或动火部位和方案有改变,需另行办理审批手续。

6、无论一类或二类危险作业,都必须有作业方案并经过批准。无作业方案或未经批准的作业,按违章论处。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液化石油气公司是易燃、易爆的重点单位,因此“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各级管理人员都要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安全管理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法令、法规和标准。 

1.建立公司安全、防火领导小组,设立义务消防组织和专门队伍,同时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管理组织。 

2.液化石油气公司的工作人员,要经过有关部门培训教育,实行岗位定责,持证上岗。 

3.公司要建立健全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规范到位。 

4.公司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各项工作流程,实行科学,规范化管理。 

5.要保证各种设备、设施和车辆配套、完好,同时要具备各项设备的工艺操作规程。 

6.要建立健全各种运行记录,做到帐、册齐全。 

7.要建立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有完整的图纸、档案。 

消防器材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生产的安全,充分发挥消防器材的作用,消灭初期火灾,必须加强对消防器材的管理。 

1.  消防设施、器材、标志及用具等均应消防专业。各部门不得将消防器材随便用于非消防工作上,对擅自动用或损坏消防器材的,视情节予以必要处理。对于在消防工作和器材管理中有成绩和贡献的,予以表扬、奖励。 

2.  消防水池应保持充满,保证有足够的消防用水。并应保持池内水的清洁,防止杂物堵塞水泵和阀门。 

3.  定期检查消防水泵及其附属机件。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排除,保证随时可以正常运转。 

4.  定期启动消防水泵,防止长期不运行发生故障。 

5.  消防水泵房内不准住人和存放其他物品。 

6.  定期检查消火栓的完好情况,注意有无土埋、漏水、打不开等情况,并随时排除故障。 

7.  消火栓三米范围内不准堆物,不准堵塞消防通道。 

8.  消火栓钥匙应保证完好,并放置于消火栓附近明显处,不准随意动用。 

9.  地下消防栓必须有明显的地上标志。 

10.  冬季应做好消火栓的保温措施,以防冻坏。 

11.  水、水带应装置在消火栓附近的防雨箱内,并经常检查保证质量。 

12.  站内各部位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灭火器,并应定期进行检查和补充。 

13.  消防器材应置于便于取用的指定地点,不准随意挪动。每次使用后应及时检查、充药装粉,以备急用。 

14.  消防工具应具有固定存放位置,不许乱动,周围不准堆放物品。 

15.  设专职人员负责全面的消防器材管理、检查、维修、保养。做到不丢失、不随意挪动,对器材存放问题要及时上报解决。

加气区安全管理制度

    1、加气区内外严禁烟火,禁止携带任何火种,穿带钉鞋和化纤衣服进入加气区。

    2、非加气区工作人员严禁入内,因工作需要进入加气区时必须经过领导批准。外来参观人员要由厂内专人陪同参观。

    3、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者方可操作,未经培训考试不合格者不得操作。

    4、操作人员工作时必须穿着防静电的劳动保护用品,不得赤手、赤膊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监守岗位,不得随便离岗,因故必须离开时,应安排好替岗人员。

    5、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控制加气质量,要及时处理,不得交给下班或过夜,不准在车间内存放。

    6、通风设备要保持良好,生产前应首先打开通风设备降低车

间内液化石油气的浓度;在生产中,要定时对加气区典型部位的液化石油气浓度进行检测。

    7、加气区内应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杜绝或减少跑、冒、滴、漏,以及保持加气区内的液化石油气浓度保持在规定值以下。

    8、加气区内严禁用铁器互相敲打、碰,防止产生火花。

严禁向大气中排放液化石油气和残液。

    9、下班时必须拉闸断电并关闭液化石油气总进口阀门及空气总进口阀门。打扫卫生,清除车间内易燃物。

10、发现不安全隐患或故障,要在本班内消除;如无法解决时,应记录在交记录内,向下班进行详细交代,并向领导汇报。

11、车间内应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操作人员必须做到人人会使用消防器材。

10、              

                 充装车间安全管理制度

    1、车间内外严禁烟火,禁止携带任何火种,穿带钉鞋和化纤衣服进入车间。

    2、非车间工作人员严禁入内,因工作需要进入灌瓶车间时必须经过领导批准。外来参观人员要由厂内专人陪同参观。

    3、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者方可操作,未经培训考试不合格者不得操作。

    4、操作人员工作时必须穿着防静电的劳动保护用品,不得赤手、赤膊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监守岗位,不得随便离岗,因故必须离开时,应安排好替岗人员。

    5、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控制灌装质量,对超重瓶、漏气瓶要及时处理,不得交给下班或过夜,不准在车间内存放。

    6、车间通风设备要保持良好,生产前应首先打开通风设备降低车间内液化石油气的浓度;在生产中,要定时对灌瓶车间的液化气浓度进行检测。当液化气的浓度达到规定值(爆炸下限的40%)时,应停止灌装,查找漏气原因并及时排除。

    7、车间内应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杜绝或减少跑、冒、滴、漏,以及保持车间内的液化石油气浓度保持在规定值以下。

    8、车间内严禁摔、砸、滚钢瓶,严禁用铁器互相敲打、碰,防止产生火花。钢瓶灌装前应进行严格检查,不合格钢瓶不得进行灌装。

    9、车间内应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操作人员必须做到人人会使用消防器材。

  

            罐区安全管理规定

为全面加强燃气罐区的安全技术管理,防止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特指定本规定。

    1、要有严格的人员出入管理制度,严格的车辆及禁火管理制度。储罐应有罐号及名称、指示标志(即液化气不得超过容积的85%),管线应标有管号及走向。

    2、制定完善的储罐检测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事故预案、定期校验安全阀、压力表等计量仪表,并严格执行。

严格执行岗位巡检制度,逐步实现智能化巡检,随时掌握储罐的液位、压力、温度变化情况。

    3、储罐进出物料时,现场开关的状态要有明显的标记或显示,避免误操作,大量进液后要及时排除污液,定期排污要有详细记录。

    4、储罐检测系统发生报警时,必须到现场检查确认,采取措施,严禁随意消除警报。注意检查液位计的工作情况,特别是冬季,防止冻堵事故的发生。

    5、储罐仪表及安全设施必须按周期维护保养,自动安全阀下方阀门必须常开,所有阀门每月必须启闭转动一次,并注油保养。

    6、罐区消防冷却水系统要保持设施完好,移动式干粉灭火器等器材应定期校验,环行消防道路时刻保持良好畅通状态。

7、储罐必须设置防雷接地。储罐防雷接地点不应少于2个,接地点沿储罐周长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8、储罐安全20米内,禁止燃放烟花炮竹。

文档

液化石油气站安全管理制度

生产作业区管理制度1、公司加气区、充装区、供气区、储罐区等生产作业区内严禁一切烟火,不准携带火种进入。外单位人员随身携带火种(打火机、火柴)交给专人保管。2、公司职工和外单位人员一律不准穿带钉子鞋进生产作业区。不准在生产作业区打手机。3、凡进入生产作业区的各种车辆,必须在发动机排气管的出口处安装防火帽。4、来公司的人员和车辆须经批准方能进入生产作业区。5、不准在生产作业区内修车、擦车、防水。6、外单位人员不准动用加气设备,充装区设备、供气设备。7、对违反各项规定者,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对由此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