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小学简短文言文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11:07:19
文档

小学简短文言文

守株待兔[原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②,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非子?[注释]①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②走——跑,逃跑。③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④翼——希望。⑤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译文: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农
推荐度:
导读守株待兔[原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②,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非子?[注释]①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②走——跑,逃跑。③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④翼——希望。⑤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译文: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农
守株待兔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②,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非子? 

[注释] 

①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 ②走——跑,逃跑。 

③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 ④翼——希望。 

⑤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译文: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农民快乐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世上哪有那么多廉价事啊。农民当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 

解 释 :比喻死守狭隘经历,不知变通,或抱着幸运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近义词: 刻舟求剑、墨守成规 

[提示] 这是一那么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兔子自己撞死在树墩子上,这是生活中的偶然现象。宋国那个农夫却把它误认为是经常发生的必然现象,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一无所获。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我们一定不要做“守株待兔〞式的蠢人。

掩耳盗铃

解 释 :掩:遮盖;盗:偷。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近义词 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反义词 开诚布公 

[提示] 钟声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堵住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了形状。这那么寓言故事虽然简短,但却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 

[原文] 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欲负而走③,那么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间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⑥。——?吕氏春秋? 

[注释] 

①氏之亡也——氏是春秋末期普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 

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③负——用背驮东西。 

④椎〔chuí〕——槌子。 ⑤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⑥遽〔jǜ〕——急速。 

译文: 晋国的大夫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了,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南辕北辙 

释疑:“南辕北辙〞这那么成语的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成语“背道而驰〞,意义和“南辕北辙〞一样。 

原文: 王欲攻,季梁谏曰:"今者臣来,见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於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译文: 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国国力渐衰,可是国君安厘王仍想出兵攻伐国。季梁劝他说:"我在太行山下遇到一个赶着车向北走的人,告诉我说:‘我要去楚国。'我问他:‘你要去楚国,为什么要向北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您的马虽然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我的路费很充足。'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给我驾车的人本领很高。'他不知道方向错了,赶路的条件越好,离楚国的距离就会越远。现在大王动不动就想称霸诸侯,办什么事都想取得天下的信任,依仗自己国家强大,精锐,而去攻打,想扩展地盘抬高声威,岂不知您这样的行动越多,距离统一天下为王的目标就越远,这正像要去楚国却向北走的行为一样啊!" 安厘王听了这一席话,深感季梁给他点明了重要的道理,便决心停顿伐。 

揠苗助长 

解 释 :比喻不按事物开展的客观规律办事,急于求成,结果适得其反。 

[原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归②,谓其人曰:“今日病矣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那么槁矣⑥。——?孟子? 

[注释] 

①闵〔mǐn〕——同“悯〞,担忧,忧虑。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拔。 

②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③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④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⑤趋——快走。往——去,到..去。 

⑥槁〔gǎo〕——草木枯槁。

译文: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反义词:循序渐进 

[提示] 

“拔苗助长〞是人们常用的一句成语,它的出处就是这那么寓言故事。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有它们开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这些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只能认识它,利用它,不能违背它,改变它。违反了客观规律,光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办事情,尽管用心是好的,但结果必然碰壁,把事情办坏。我们都应该以宋国这个农民为戒。 

鹬蚌相争① 

蚌②方出曝③,而鹬④啄其肉。蚌合而钳⑤其喙⑥。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⑦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⑧,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⑨之。 

【字词注释】 

①选自?战国策?。②蚌〔b4ng〕:生在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有两扇椭圆形硬壳,可以开合。③曝〔p)〕:晒,这里指蚌上河滩晒太阳。④鹬〔y)〕;鸟名,常在水边捕吃鱼、虫、贝类。⑤钳〔qi2n〕:夹住。⑥喙〔hu〕:鸟类的嘴。⑦即:就。⑧不出:指鹬的嘴拔不出。⑨擒〔q0n〕:抓住。 

【诗文翻译】 河蚌刚刚爬上河滩开壳儿晒太阳,一只鹬鸟扑过来啄它的肉。蚌灵敏地合扰自己坚硬的壳,把鹬鸟尖尖的长嘴紧紧夹住。鹬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你就要渴死饿死!〞鹬和蚌谁也不肯让谁。结果都被渔夫毫不费力地抓住了。

自相矛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巩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买椟还珠

原文: 楚人有卖某珠于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翡翠。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解释: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译文: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翻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画蛇添足

[原文] 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卮酒②。舍人相谓曰③:“数人饮之缺乏,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能为之足⑥?〞遂饮其酒⑦。为蛇足者,终亡其酒⑧。 

——?战国策? 

[注释] 

①祠〔cí〕——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 

②舍人——指待从宾客,左右亲近的人。卮〔zhī〕—— 古代盛酒的器具。 

③相谓——互相商量。 ④引酒——拿过酒杯。引,取过来。且——将要。 

⑤固——本来。 ⑥子——对人的尊称。安——怎能,哪能。 

⑦遂——就。 ⑧亡——失去。 

[译文] 

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助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那么不够,一个人喝那么有余。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壳,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添脚的人终于失掉了到嘴的那壶酒。

【说明】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决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

滥竽充数

原文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快乐。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王继位。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方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译文: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都变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 假龙。 

说明: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挖苦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的好思想、好作风

文档

小学简短文言文

守株待兔[原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②,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非子?[注释]①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②走——跑,逃跑。③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④翼——希望。⑤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译文: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农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