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人物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僧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陆鸿渐:即茶圣陆羽。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2)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登幽州台①歌
陈子昂②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注】①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②陈子昂,唐代诗人,官至右拾遗,参与东征契丹,多次进谏,未被采纳,却被斥降职。
1、概括全诗内容
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抒发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渴望被任用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此诗塑造了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前两句,从时间的角度,俯仰古今,不遇明君;第三句写出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将“怆然泣下”的诗人置于广阔的时空背景之下,突出诗人的孤独苦闷。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旷古之愁。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刬:念(chǎn),袜刬,是说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
简析这首诗中的人物形象。
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简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答:这首诗勾画出一个清高孤傲的渔翁(隐者)形象。诗的首两句描绘出一幅广阔、寒冷、寂静的环境。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在沧州。
【注】 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1、概括全诗内容
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唯有军中穿过的貂皮裘衣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
金兵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的如同秋霜,只好凭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谁能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抗敌前线,身却老死在家乡的山林水边!
中心:主要表达的是作者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反映陆游壮志难酬,悲愤和感慨。
2、简析这首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2)诗人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3)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二)景物形象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答:顺序: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句则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飞流,是动态的。
春 思
贾 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试分析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形象及其思想感情。
答:①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明媚动人,生机盎然的春景图。②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面咏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之铺垫。③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乐景写哀),情感表达婉曲深刻。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题: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选取江山、春风、花草、飞燕、鸳鸯等意象,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 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请问: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①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1分
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2分
③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2分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答: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和江面的空寂,另一方面也以景写情,烘托客子思归的孤寂之情。
(三)事物形象
早 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早开之质。(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子规即杜鹃,它鸣叫的声音是悲凉的,它的啼叫使作者想起了故土,流露出有家难归的悲伤。
咏蝉
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此诗是诗人任侍御史时,因上书论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所作。
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guān):指囚犯玄鬓:即蝉鬓。古代妇女的鬓发梳得薄如蝉翼,看上去像蝉翼的影子,故玄鬓即指蝉。
试分析诗中“蝉”的形象。
1.该诗展现了蝉吸风饮露,行为高洁的形象。
2.“露重”“风多”“难进”“易沉”等词表明蝉餐风饮露,体现了蝉的高洁,也表现了蝉遭遇不幸。3.抒发了诗人的高洁之志以及世道的艰难,自己无辜受害的冤屈。借蝉明志,寄托作者的不平和悲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