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堂由庞守峰老师执教的《六面怪脸》一课是湘版美术
教材第六册中的内容,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
首先,庞老师从备课,教具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
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
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感受利用各种材
料来制作所带来的形式美感,学习制作方法,培养能力为目
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在课堂上,庞老师以她特有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
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
是一堂重主体、重合作、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在新课
程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让人感受耳目一
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鲁老师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以老师带面具进教室的导
入来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
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
活而不乱。在情境中,通过多媒体图片的欣赏,老师的提问
和引导,学生了解了传统文化“祭祀”活动中的知识,在这样
一个轻松、活泼的情境中,学生乐于尝试,不知不觉中学习
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
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同时,
他们的个性化创意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尽管他们的作品还不
够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理想和创
造性。
二、采用“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
“互助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
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
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的积极性,庞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实施了这一
方式。第一、根据课型“互助互动”,本课《六面怪脸》是一
门活动性很强的课,每一个环节无不突出互助互动。第二、
根据重难点,“互助互动”,在抓住制作中的难点展开时,提
出问题:如何来制作与众不同的怪脸形象?通过互助互动,解决了难点。第三、结合作业,“互助互动”,美术作业与其他作业不同,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不同,对同一题
材的表现也不同,因此,作业的完成应从封闭走向开放,由
个体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提
高作品的质量。第四、结合评价,“互助互动”,评价时,同伴之间进行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
锐的审美鉴赏力。
三、树立学生主体理念,坚持“授之以渔”
课改中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的活生生的人,
教育与教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应该是人,我们
不仅要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更应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教育
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该是捉鱼的方法。在自主探
究的环节中,庞老师出示六面怪脸作品,让学生先尝试自己
拆、做,并提供制作步骤图进行相应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
折剪的方法,让学生采取互帮互学的方式,根据制作步骤图
进行制作,提高他们的识图能力。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困
难,教师在积极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尽可能给
学生的创造表现提供更多的启迪,通过制作不同风格不同类
型的六面丑脸做为范品欣赏,启发学生大胆想像,自由地阐述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力求利用多种方法设计制作出富有
个性特色的六面丑脸。庞老师已经改变了原有灌输现成知识
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拿着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断找到适合他的“水”,即学会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由于美术课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各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因此,我在赏评这堂课时,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还有一些缺憾:第一、作为一门动手性极强的学科,美术课的示范教学是指导学生理解制作方法,掌握技能的重要环节,示范教学贵
在“活”字,活而得法,往往事半功倍。庞老师在此环节上有
些疏忽,我认为可以在学生制作前,老师也应展示一些不同
材料制作的六面怪脸,教师的作品往往给学生的视觉冲击是
最大的,影响也是最深的,六面怪脸的制作不单单是形象的
不一,还应在制作材料和装饰材料上有所突破。
第二、本课的开始与结束虽然做到首尾呼应。导入时教师创设的情境是“祭祀”活动中的丑脸,在总结时,提问:六面
怪脸到底是丑还是美呢?从而延伸到心灵美的品德教育中。
我感觉六面怪脸突出的是“怪”而不是“丑”,因为本课是通过实际操作完成“六边形三角锥体”的造型,然后,发挥大胆想
像进行描绘造型,创造出一种奇形怪状的脸谱形象。那么,第一步是循规蹈矩;第二步则是极尽想像,一张一弛,先规
范后有序,在规范中求变化。这样课就更加丰满、完善了。
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地把握这两点,就一定会更加深切地体验到课改带给美术教育的无限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