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篇 焊接加工
一、填空题
4.电弧焊焊条按熔渣化学性质的不同,分为 酸性焊条 和 碱性焊条 。
6.焊接接头中的热影响区包括 、 过热区 、 正火区 、 部分相变区 。
7.焊接变形的基本形式有 收缩变形 、 角变形 、 弯曲变形 、 扭曲变形 、 波浪形变形 。
8.焊接变形的常用矫正方法是 火焰加热矫正法 、 机械矫正法 。
9.减少焊接变形的措施有 加裕量法 、 刚性固定法 、 反变形法 、 选择合理的焊接次序 等。
10.常用的电弧焊焊接方法有 手工电弧焊 、_埋弧焊_、_气体保护焊_等。
12.按照接头形式电阻焊可分为三种,即点焊 、 缝焊 和 对焊。
13.常用的焊接接头形式有 对接接头 、 角接接头 、 搭接接头 、 T形接头 。
14.常用的高能焊接方法有、 真空电子束焊 、 激光焊 、 等离子弧焊 、 等。
2. 目前生产中最常用的两种刀具材料是 高速刚 和 硬质合金 ,制造形状复杂的刀具时常用 高速刚 。
4. 安排零件切削加工顺序的一般原则是 基准先行 、 先粗后精 、
先主后次 和 先面后孔 等。
8.确定零件某一表面加工余量时,毛坯的 加工总 余量是各余量之和。
1.影响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有: 金属成分 、 温度和压力和 铸型填充条件 。
2.可锻性常用金属的 塑性 和 变形抗力 来综合衡量。
3.镶嵌件一般用 压力 铸造 方法制造,而 离心 铸造方法便于浇注双金属铸件。
6.落料件尺寸取决于 凹 模刃口尺寸,冲孔件的尺寸取决于 凸模刃口尺寸。
7.埋弧自动焊常用来焊接 长的直线 焊缝和 较大直径的环形 焊缝。
8.电弧燃烧非常稳定,可焊接很薄的箔材的电弧焊方法是 等离子弧焊 。
9.钎焊可根据钎料熔点的不同分为 软钎焊 和 硬钎焊 。
二、选择题
2.焊接薄板时,为防止烧穿可采用( D )。
A.交流电源; B.直流正接; C.任意电源; D.直流反接
3.在焊接接头中,综合性能最好的区域是( C )。
A.熔合区; B.过热区; C.正火区; D.部分相变区
4.对铝合金最合适的焊接方法是( C )
A.电阻焊 B.电渣焊 C.氩弧焊 D.手工电弧焊
5.闪光对焊的特点是( B )
A.焊接前先将被焊件接触
B.焊接前把被焊件安装好并保持一定距离
C.闪光对焊焊缝处很光滑
D.只能焊接相同的材料
6.与埋弧自动焊相比,手工电弧焊的突出优点在于( C )。
A.焊接后的变形小 B.适用的焊件厚
C.可焊的空间位置多 D.焊接热影响区小
7.容易获得良好焊缝成形的焊接位置是( A )。
(A)平焊 (B)立焊 (C)横焊 (D)仰焊
8.焊接厚度大于40mm的大件,可采用( D )焊接方法。
(A)焊条电弧焊(B)电阻焊 (C)钎焊 (D)电渣焊
5. 淬火处理一般安排在: ( B )
A、毛坯制造之后 B、粗加工后 C、半精加工之后 D、精加工之后
9.1mm钢板对接时,一般应采用( C )焊接方法。
(A)埋弧焊 (B)电阻焊 (C)气焊 (D)电渣焊
10.下列几种焊接方法中属于熔化焊的是( B )。
(A)点焊 (B)气焊 (C)缝焊 (D)摩擦焊
12.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的材料是( A )。
(A)Q195 (B)HT200 (C)T12A (D)9SiCr
13、缝焊接头型式一般多采用[ D ]。
A.对接 B.角接 C.T字接 D.搭接
14.钢的焊接性常用评价指标是( C )。
A.钢含碳量 B.钢的合金元素含量
C.钢的碳当量 D.钢的合金元素总含量
15.下列焊接质量检验方法,属于非破坏性检验的是( B )。
A.金相检验 B.密封性检验
C.拉伸试验 D.断口检验
2.合金的凝固收缩是铸件产生应力、变形和冷裂的基本原因。×
3.所谓冷加工就是指在常温下进行的加工,热加工就是将工件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进行加工。×
4.三爪卡盘的三个卡爪是联动的,具有自动定心作用,所以它的定位精度一般要高于四爪卡盘。×
5.车床的主轴是带动工件旋转的,而铣床的主轴是带动铣刀旋转的。√
6.在卧式铣床上加工表面有硬皮的毛坯零件时,应采用逆铣切削。√
7.牛头刨床的刨刀是作往复运动的,而龙门刨的刨刀是作间歇移动的。√
8.在零件图上标注尺寸时,作为依据的那些点、线、面,称为工艺基准。×
9.工件定位时,并不是任何情况都要六个自由度。√
10.工件被夹紧后,则六个自由度就被全部了。×
11.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各有不同的意义和用途,所以一般是不能重复的。×
12.工件定位时,应选择余量和公差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而不应该选择工件不需加工的表面作为粗基准。×
13.为减少定位误差,应尽可能使较多的表面加工用同一精基准。√
14.表面淬火、渗碳、氮化等属于最终热处理,一般安排在机械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
15.工序集中,工件精度容易保证,生产率高,同时便于计划和管理,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应尽量将工序集中。×
2.铸件缩孔常产生的部位是( D )
A.浇口 B.冒口 C.初始凝固区 D.最后凝固区
3.采用一般的工艺方法,下列金属材料中,焊接性能较好的是(D )
A.不锈钢 B.碳素工具钢 C.可锻铸铁 D.低碳钢
9.属于压力焊的是( A )
A.摩擦焊 B.手式电弧焊 C.自动氩弧焊 D.气体保护焊
15.机械加工安排工序时,应首先安排加工( D )。
A. 主要加工表面 B.质量要求最高的表面
C.主要加工表面的精基准 D.主要加工表面的粗基准
14.加工Φ20mm以下未淬火的小孔,尺寸精度IT8,表面粗糙度Ra3.2~1.6,应选用( C )加工方案。
A. 钻孔-镗-磨 B.钻-粗镗-精镗
C. 钻-扩-机铰 D.钻-镗-磨
1.铸造合金的流动性与合金的化学成分、浇注温度和铸型条件和铸件结构 有关。
2.锻造时,金属允许加热到的最高温度称始锻温度 ,停止锻造的温度称 终锻温度 。
3.焊接接头的基本形式有对接接头、 搭接接头、角接接头和T形接头四种。
13. 根据产品零件的大小和生产纲领,机械制造生产一般可以分为单件生产、成批生产 和 大量生产 三种不同的生产类型。
7.有一铜棒外圆精度为IT6,表面粗糙度要求Ra=0.8,则合理的加工路线为 C
A.粗车-半精车-精车
B.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
C.粗车-半精车-精车-金刚石车
D.粗车-半精车-精车-磨-研磨
9.在安排工艺路线时,为消除毛坯工件内应力和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常进行的退火热处理工序应安排在A进行。
A.粗加工之前 B.精加工之前
C.精加工之后 D.都对
1.在划分工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只要工人、工作地点、工件这三者改变了任意一个则将成为另一工序
B.若工人、工作地点、工件这三者不变,则认为是同一工序
C.一个轴类零件,外圆在进行粗磨后,把工件卸下后进行淬火处理,然后取回在同一台磨床,由同一个工人进行精磨,则粗磨和精磨可认为是同一工序
D. A、B、C都正确
7.轴类零件加工中,为了实现基准统一原则,常采用 C 作为定位基准。
A.选精度高的外圆 B.选一个不加工的外圆
C.两端中心孔 D.选一个中心孔和一个不加工的外加工的外圆
8.在选择粗基准时,首先保证工件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间的位置要求时,则应以 A 为基准。
A.不加工表面 B.加工表面本身
C.精基准 D.三者都对
10.在材料为45#的工件上加工一个Φ40H7的孔(没有底孔)要求Ra=0.4,表面要求淬火处理,则合理的加工路线为 C
A.钻-扩-粗铰-精铰
B.钻-扩-精镗-金刚镗
C.钻-扩-粗磨-精磨
D.钻-粗拉-精拉
三、判断题
5.粗磨时,应选择(软、硬)砂轮,精磨时应选择(紧密、疏松)组织砂轮。
4.电弧焊是利用化学反应热作为热源的。(×)
7.碱性焊条比酸性焊条的抗裂性好。(∨)
9.焊条直径是指焊芯直径。(∨)
11. 焊缝集中布置能够减小热影响区,提高焊接质量。(×)
12.焊接时,运条太慢容易产生未焊透。(× )
14.氩弧焊可以用于焊接不锈钢和耐热钢。(∨)
15.焊接碳钢和低合金钢时,可以选择结构钢焊条(∨)
16.钎焊的接头强度较高,成本低,用于精密仪表等的焊接。(×)
17.气焊也是利用电弧热作为热源的。(× )
18.焊补铸铁时,用冷焊法的焊补质量一般比热焊法好。(× )
19.焊前预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产生偏析。(× )
20.金属材料的碳当量越大,焊接性能越好。(× )
2.顺铣法适合于铸件或锻件表面的粗加工。 ( × )
3.拉削加工适用于单件小批零件的生产。 ( × )
4.单件小批生产条件下,应采用专用机床进行加工。 ( × )
6.作为定位基准的点或线,总是以具体的表面来体现的。 ( √ )
7.轴类零件如果采用顶尖定位装夹,热处理后需要研磨中心孔。 ( √ )
8.生产率是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零件的数量。 ( √ )
9.镗孔主要用于加工箱体类零件上有位置精度要求的孔系。 ( √ )
2.合金的凝固收缩是铸件产生应力、变形和冷裂的基本原因。×
3.所谓冷加工就是指在常温下进行的加工,热加工就是将工件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进行加工。×
4.三爪卡盘的三个卡爪是联动的,具有自动定心作用,所以它的定位精度一般要高于四爪卡盘。×
5.车床的主轴是带动工件旋转的,而铣床的主轴是带动铣刀旋转的。√
6.在卧式铣床上加工表面有硬皮的毛坯零件时,应采用逆铣切削。√
7.牛头刨床的刨刀是作往复运动的,而龙门刨的刨刀是作间歇移动的。√
8.在零件图上标注尺寸时,作为依据的那些点、线、面,称为工艺基准。×
9.工件定位时,并不是任何情况都要六个自由度。√
10.工件被夹紧后,则六个自由度就被全部了。×
11.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各有不同的意义和用途,所以一般是不能重复的。×
12.工件定位时,应选择余量和公差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而不应该选择工件不需加工的表面作为粗基准。×
13.为减少定位误差,应尽可能使较多的表面加工用同一精基准。√
14.表面淬火、渗碳、氮化等属于最终热处理,一般安排在机械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
15.工序集中,工件精度容易保证,生产率高,同时便于计划和管理,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应尽量将工序集中。×
1.试述铣削过程中逆铣的加工特点。
关键点:(每个关键点1分,共4分。答对4个关键点即可)
逆铣时,刀齿由切削层内切入,从待加工表面切出,切削厚度由零增至最大。由于刀刃并非绝对锋利,所以刀齿在刚接触工件的一段距离上不能切入工件,只是在加工表面上挤压、滑行,使工件表面产生严重冷硬层,降低表面质量,并加剧刀具磨损。
一般情况下,在粗加工或是加工有硬皮的毛坯时,采用逆铣。
2.试述粗基准的选用原则。
关键点:(每个关键点1分,共4分。答对4个关键点即可)
(1)该表面加工余量要求均匀时;
(2)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
(3)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
(4)粗基准的表面要求平整光洁;
(5)粗基准一般只使用一次。
1、立式铣床与卧式铣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与卧式铣床相比较,主要区别是主轴垂直布置,立式铣床适于加工较大平面及利用各种带柄铣刀加工沟槽及台阶平面,生产率要比卧式铣床高。
1.什么是结构斜度?什么是拔模斜度?二者有何区别?(3分)
拔模斜度:铸件上垂直分型面的各个侧面应具有斜度,以便于把模样(或型芯)从型砂中(或从芯盒中)取出,并避免破坏型腔(或型芯)。此斜度称为拔模斜度。
结构斜度:凡垂直分型面的非加工表面都应设计出斜度,以利于造型时拔模,并确保型腔质量。
结构斜度是在零件图上非加工表面设计的斜度,一般斜度值比较大。
拔模斜度是在铸造工艺图上方便起模,在垂直分型面的各个侧面设计的工艺斜度,一般斜度比较小。有结构斜度的表面,不加工艺斜度。
5.防止焊接变形应采取哪些工艺措施?(3分)
焊前措施:合理布置焊缝,合理的焊接次序,反变形法,刚性夹持法。
焊后措施:机械矫正法,火焰加热矫正法
6.试比较电阻对焊和闪光对焊的焊接过程特点有何不同?(2分)
电阻对焊:先加压,后通电;闪光对焊:先通电,后加压。
三、名词解释
1.定位:使工件占有一个正确的位置
2.夹紧:使工件保持占有的正确位置
3.过定位:定位工件从复同一自由度的定位装夹状态
4.欠定位:实际所的自由度少于按其加工要求所必须的自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