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压铸课压铸操作工必须提前15分钟上岗,务必按照以下规定作业。
◆作业目的:确保压铸作业的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压铸不良。
1、提前15分钟上岗
1)先对照产品铸造条件标准书的规定,核对送料工所送的材料是否符合铸造条件标准书所规定的牌号,检查坩埚中的溶汤温度,溶汤表面如有氧化物则应立即清除,将氧化物放在槽板内。
2)料头、废品等不得进入保温炉。
2、压铸机日常检查
检查坩埚四周是否有杂物,始终保持坩埚四周的清洁。
根据“设备日检表”规定的项目,确实实施检查,并将各项目的检查结果按规定记入检查表内,全自动作业时,要检查产品取出装置、自动喷涂装置、光感量及感应器的工作状况,采用真空压铸时还需检查真空泵运转是否正常、过滤网是否堵塞(压力表显示6~8Mpa为正常)。
3、模具检查
A、冷却水路通水确认,确认冷却水管是否齐全,冷却回路是否正确,各冷却水接头是否漏水。
B、确认拉杆螺丝是否拧紧,顶杆是否有异响,有滑块型芯的模具滑块型芯动作是否正常,换模时要检查顶出杆长短是否一致,有液压抽芯的模具要检查液压抽芯动作是否正常,滑块能否移动至规定的位置,确认模具压板螺丝是否有松动。
C、模具合模紧松的确认。
4、作业前准备:必要的工具、器具的准备和确认。
A、离型剂:离型剂的量、种类及稀释比例按铸造条件标准书的规定加以确认。
B、清点工具箱工具:榔头一把、¢5黄铜棒一根、剪刀一把、活动扳手一把、内六角扳手一套(每班一套)。
C、检查传送平台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放置产品用的塑料箱、红桶车(放置不合格品、清洁料头),残渣及地上垃圾均必须倒入黄车内,红桶车需挂上相应材料牌号标识。
5、向上一班操作者听取作业情况。
A、确认是否有作业日报表、产品流水票。
B、确认是否有铸造条件标准书。
C、确认是否有铸造欠缺注意图,对照欠缺图确认上一班产品是否正常。
6、铸造条件
根据铸造条件标准书,确认每一铸造条件是否正确设定,任何有别于标准书规定条件的,必须将新的参数记入铸铸日报表,写明“条件变更”,并填写好压铸参数更改记录单,同时详细记录变更后的产品质量情况(次日日班由压铸课技术员对“条件变更”进行工艺验证)。
7、压铸作业前的步骤
模具预热(执行热、冷模启动程序)
A、预打:低速预打 高速预打 增压预打至合格产品(并按压铸启动程序规定执行)
B、当用喷灯预热模具时,应关闭模具型腔部位冷却水,仅开启料缸及压射头的冷却水,预热时要防止细小型芯处的温度过热。
8、铸造作业
1)作业时,杜绝模具漏水和不通水现象,预热后的模具应仔细观察其动作状态。
2)压铸首件产品必须进行外观检验(冷隔、花斑、欠铸、拉痕、粘模、型芯折断、顶杆凹凸、变形等)、并认真核对《铸造产品欠缺注意图》。
随时清理坩埚上杂物,消除溶汤表面氧化物、残渣并观察溶汤的温度。随时将铝块放在坩埚上烘烤和加料(2块以上6块以下),加料时每次加1~2块。
3)控制料饼的厚度的验证方法:用止通卡板检验,料饼厚度如不符合规定的要求,均视为不合格品,通过调整给汤量,来调节料饼厚度,直至符合规定的要求,方可进入正常生产,须经常清除料缸,勺子周围的残液,以免影响料饼厚度。
4)通过冷却水的水量调整、控制模具的温度。
5)作业过程经常检验按《压铸操作工自检要求》实施。
6)全自动喷涂取件时,注意产品与接触杆的有效接触位置,观察滑块动作是否自如及产品、渣包是否粘在模具内,防止模具碰伤,自动喷涂要均匀。
7)有滑块的模具必须及时清理滑块槽内的杂物,确保滑块运动自如。
8)将铸件产品小心有序地轻放在产品铁框中。
10)不合格品处理:
作业者必须对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自检,当发现不合格品时,应将不合格品放入红车内,因模具故障导致产品不合格时,要追溯到故障前的最后一模产品,并挑出不合品。
11)初物品及尾模产品的处理:
当更换模具附有初物品单时,操作工应将初物品单和首件产品放在管理台上提交品管课检验,确认合格后继续生产;每班下班时,应将最后一模产品放在管理台上供人员互检。卸模时应将最后一模产品放在模具上,同时清扫更换下来的模具,并放置在固定模架上。
12)当温度低于650℃时,自动给汤机就停止工作,操作工将清理机床周边环境等铝液升温。
9、铸造作业后的工作
1)每班下班前必须清洁给汤机勺子,涂上防腐粉(钛白粉、机油搅拌而成)。坩埚、热电偶的清洁由专职溶解人员负责。
2)关闭机床总开关,停机后才能离开工作岗位。
3)关闭模具冷却水。
4)各操作工在下班前10分钟负责并实施各自的生产岗位、机器设备及周边环境的3S工作。
5)每班清理模具型腔、分型面、滑块处的杂物,对完成生产计划的模具卸模后及时移到模具组保养。
6)工具、工位器具是生产不可缺的。作业时必须认真对待、经常清理、整顿、清扫并保管、保养,使工具处于随时都可以取出使用的状态。时要做好工具清点和移交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