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总则
1、学校教学工作必须坚持“党的”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有关教育法规,树立起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和高尚的师德师风,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课时计划,认真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教学中,要把教学和育人和谐统一。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能。而且还要促进学生思想、兴趣、意志、情感、身心、品德行为习惯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教学过程的主体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建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重培养英才。即保证全面发展,又要注意对学生的特长培养。
4、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核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应环环紧扣,层层落实。认真完成学校要求的与教学相关的计划、总结、课后记和教学随笔等。
5、学科之间要相互兼顾,避免过量的课业负担。
6、教师要按《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认真钻研教材、认真教学。严格按教学规律办事。
二、备 课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不得无教案进课堂上课。否则作渎职行为论处,学校给予批评,情节严重的还要适当给予处罚。
2、各学科一律实行超周备课。(一般要求提前备足2周的课)
3、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本着以探究、创新为前提刻苦钻研教材。以个人为主,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三备到位。从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写好教案。
4、每周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做到每周一次,既有中心发言,又有集体见解;既有全面考虑,又有探究的重点、难点;既有双基的培养目标,又有教法、学法的探究;同时,从减轻学生负担的角度出发,在作业量、测试内容等方面要全面考虑。
5、仪器设备的使用,老师要事先进行操作熟练,保证上课时演示成功。
6、教案要求:A。按课时撰写;B、要突出主要内容、目的、要求、重点、难点;C、教学步骤清晰、层次清楚、思路科学;D、在时间安排、教法、板书设计、作业内容要精心安排;E每学期学校检查老师教案两次。
7、规定教师每周写一次课后反思;每月写二次教学随笔。
三、上课
1、坚持“三表”上墙制度。老师要严格按课表上课。课程调度权属教导处,教师不得擅自停课、私自代课,否则按旷工论处。
2、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做到课前准备好上课用的教材、资料、仪器教具等。老师一进教室,不得中途出入,更不得在上课时叫学生出课堂为自己提取教学用品。
3、做到举止文明,穿着大方,仪表端庄。不坐着讲课,不挖苦学生,不穿拖鞋、背心以及西装短裤,不留长发;不穿袒胸露背或透明服装,不得浓妆艳抹、披头散发。不准上课抽烟。
4、教师必须严格执行课堂常规,认真组织教学,在严肃课堂纪律的同时,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做到按时上课不迟到,到时下课不拖堂。
5、每堂课的基本要求:目的明确,讲授正确,重点突出,突破难点,讲练结合,效果明显,面向全体。
6、教授原则:因材施教,坚持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废止注入式、满堂灌。
授课范围:按《课标》要求,以教材为本,以学生实际出发,开发校本探究。
授课宗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培养能力。
书写要求:板书工整,设计精巧,字迹整洁、清新、规范。
7、老师要精心设计习题,学生练习一般为15分钟,此时,老师随时巡视,了解情况,及时指导,反馈。不得坐着干其他与教学无关之事。
8、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现有设备的使用率。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1、控制作业量,平衡学生的作业负担:
高年级每日不超过60分钟(每学期作文10篇)
中年级每日不超过30分钟(每学期作文12篇)
低年级每日原则上不留课外作业
2、对学生的作业,要有规范化的要求,严格进行训练。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格式要规范。不合规范要求的要重做,未做好的要补做补交。但不能以做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3、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按要求布置的课外作业(包括作文)要全批全改。对补交和重做的作业要细致批改,不得只写一个“查”字,“阅”的不负责现象。批改后写批改日期,并保证下节课之前把作业本发给学生。
4、让学生自己订正、修改作业错误之处,养成自我检查和自我订正的习惯。有能力改正的,要求自己改正,估计力改正的,重点知识题老师要面批,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改正;改正后的作业一律再交回批阅。
5、教师批改作业时应作好摘记,特别是对解题有独创性和错误有代表性的应详细记录以作辅导的依据。
6、学校对教师批改作业的情况每学期至少要抽查两次。
五、辅 导
1、辅导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既要有课内又要有课外辅导,既要有集体又要有个别辅导。
2、辅导要有计划,对所教班的学生分类排队,确定优、差生、与任课老师统一基本作法,制定计划,提出辅导措施。
3、辅导要突出重点。重点是差生、学困生、缺课、旷课生。
4、辅导要求实效:教师要做到热心、耐心、有信心。
5、辅导形式要多种: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学科、文体、科普、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家访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六、检测、考试
1、检查教学效果应采取检测、考试两种形式――课堂提问、检测,检查作业,单元检测,和期中检测(由学校组织)。期末考,(由上级教育部门统一组织)。
2、学校开设的课程都要进行考试或检测。语、数、英按教育局规定时间、方式进行;科学、图、音、体按教育局的要求进行期末检测、评定成绩。
3、期中、期末考属目标性考试。考试内容要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范围,命题要注意“双基”,体现能力,覆盖面在80%以上,难易程度要适中。
4、学生学期成绩评定:以记分制和(ABC.)等级制相结合。平时成绩30%,其中考试30%,期末考试占40%,毕业成绩的处理,按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定执行。
5、期中、期末考试后,学科要进行教学质量分析:(按照a考试概况 b试题分析 c质量情况 d 改进措施等进行认真分析)。
6、学生考试成绩不及格可给予补考。补考后仍不及格,可随班就读到小学毕业,如仍不及格,应按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给予结业。
7、学生学业成绩必须按要求每学期认真写入学生成绩记分册、成绩统计表、考试质量情况分析表以及〈学生成长记录袋〉(即学生手册)。
8、严格考试纪律,搞好阅卷评分,不得弄虚作假,对违纪舞弊行为要严格处理。
9、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统计表应按时上报。
10、每学期第一周末前完成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年级学科组、个人教学计划及学科课外活动(校、年级教研组)计划等。要有目的、要求、主要工作任务、措施、活动安排。学科计划要点:
a学生双基、能力、学习方法和非智力因素的基本分析。
b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及补充、增删、改进意见。
c教学任务和目标。
d落实教学任务的要求,提高质量的措施。
e教学进度安排(包括周次、起止月日、课题或教学内容、课时、执行及调节情况)。
11、教学计划每学期制定一次。学校教学计划于预备周开始时由校长向全体教师宣布,其它计划于预备周内制定。学校要在第一周收齐计划,组织审定,然后交有关人员执行。
12、每学期,学校、教研组、教师都应写好全期教学工作总结,学校总结要上报区教育局,教师总结存入本人业务档案。
13、每学期教师的教学总结由校进行评选并颁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