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启蒙教育的开端。而写字则是巩固识字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是识字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环节,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识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是第一学段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
一、注重兴趣激发,让学生爱上写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受兴趣支配。凡是他们喜爱学的,学习的持久性就长,效果也好。但是,兴趣不是天生的,如何在低年级学生写字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爱上单调而又枯燥乏味的笔画练习呢?在教学中,我尝试着从这三个方面来努力。
(一)讲汉字故事,故事诱趣。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听老师讲故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因此,在写字教学中,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引入到教学的内容中去,一般将故事排在课的导入部分比较恰当,并注意尽量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用一些夸张的肢体语言。如学“竖钩”,我讲王羲之与鹅的故事;教学“横”字时,我讲山海关天下第一关“一”字的来历。最初由老师讲,后面慢慢引导孩子根据汉字字形来编汉字故事。一年级上《日月明》这一课时,我说这一类的字,我们都可以从它的偏旁部首来猜测它的含义,这就叫会意字。教室里开始热闹起来,七嘴八舌………“男,是田和力组成。”“因为男的力气大,所以要下田干活。他们很辛苦!”“那么家里的粗活重活都是爸爸干哈。”“可是,我爸爸不干活啊,他下班就躺在沙发上玩手机。”“老师,我知道妈也是这类字。左边一个女右边一个马,说明骑在马上的女的就是妈。”说完骄傲地坐下去。马上有人站起来纠正:“不对,跑得快,说明妈妈都跑得很快。”有人表示疑惑不解的样子……“因为妈妈要做饭,洗衣服,上班,所以跑得都很快。”然后得意地坐下。当然这个过程仅仅是激发兴趣,知识点上的对错我通常不做评判,我只是说“你的故事很有趣啊!”
(二)读儿歌编儿歌,儿歌添趣。儿歌深受低年级孩子的喜爱,文字简练,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易读好记。因此,把教材中的执笔方法、书写规律等编成儿歌,让学生乐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如“撇”像扫把,“捺”像剑,“点”像小雨点儿,“横”像小扁担,“竖”像小棒棒,“钩”像人踢脚。这样就让学生一下子记住了基本笔画的形状。如“三点水这样写,上点下提一直线,半点突出才好看”,“撇捺在上像把伞,在中像鸟飞,在下像支架”等。生动的讲解,准确的示范,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形象动作,亲眼看到了起笔、行笔、收尾的全过程,书写汉字也就化难为易了。
(三)融入游戏与生活,活动激趣。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适时组织学生做游戏,把游戏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如教学汉字以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音形义,通过让学生给“字宝宝”找朋友,“生字开花”等一系列游戏活动,让学生觉得写字是一项轻松、愉快的活动,寓教于乐。此外,“存字”“贴字”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街头巷尾把看见并记住的字写下来存进“存字”罐里,在家里的家用电器,家具上贴字,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学以致用,又能提高识字和写字的兴趣。
二、注重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写字
写字教学如同教小朋友学走路,要慢慢来,不能着急。起初要你双手扶着一步一步地走,渐渐放开一只手牵着走,最后放开双手独行,并逐渐学会跑,因此,学生写字过程中需要老师细致的帮助。
(一)观察法。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较为笼统,不容易发现事物的特征及事物间的联系。在认字形中,往往因观察不仔细而发生增减笔画、颠倒结构等错误。再加上汉字字型复杂,笔画变化较多,这就使他们掌握字形更加困难。因此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笔画和结构,清晰感知字形。通过分析、比较,准确地认知字形,注意字形特点及形近字的细微区别。我们通常是按 观察——描红——书写——对照。这四个步骤来完成生字书写的。当学生记清字形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哪些笔画长、哪些笔画短,看清字的布局和间架结构,每组笔画的位置在田字格中的哪个部位。在仔细观察了范字后,引导学生仿写,写好后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字与范字的差距,分析原因,进行更正,尽量做到一次比一次好。
(二)记忆法。一部分学生在写字时,常常写一眼看一眼,写一画看一画,写错了就用橡皮擦,擦了还会写错,直到写字本被擦破。有时写了这笔找不到下一笔,把一个字拆成七零八落,这样会造成每天的学习时间不够用,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时间长了对写字产生反感甚至恐怖。针对这种情况,我要求学生把一个字看成一个整体,然后再看局部,看清字的每一笔形态变化,起笔在什么地方,收笔在哪里,整个字在形体上有什么特点,在学生把握字的整体性的基础上仔细观察笔画变化、笔顺规则。学生在写字过程中的临摹,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记字形的过程。如果学生对范字记得越准确、清晰,下笔时脑海中的字形便越形象、逼真。所以,在下笔写字时,要让学生有意识地记住观察所获得的信息,才动笔写字。如描写记忆,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一边讲一边伸出手指书空,使学生把字的形象牢固地刻在脑海中。又讲规律记忆,就是讲一些已经学过的笔顺规则让学生记住,如“先横后竖”、“先里头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等。这样让学生在学写字时根据规律,举一反三,写字效果就会明显提高。
(三)想象法。在写字教学中,对学生难以写好的字可用想象法唤起学生的想象力。如在教写左右结构的“躲”字时,我说“小朋友捉迷藏时,一定要把身体藏起来,或挤在隐藏的角落里,所以我们写“躲”字时,一定要把“身”字往左边挤一挤,不能把“身”子写得太宽,否则就躲不住了。”又如在教上下结构的“尖”字时,相当一部分学生把上面部分的“小”字写得比下部分的“大”字还要大。这时,笔者随手拿起学生课桌上一支削尖的铅笔,对他们说“小朋友在削铅笔时总是把笔尖削得细小一点,上面小一点,下面大一点,才是尖。”再如针对学生的笔画“横不平、竖不直”,笔者告诉学生,如果把一个字看作是一座房子的话,那么横画就是梁,竖画就是柱,房子牢不牢、稳不稳,自然取决于它们。经过这样指导,孩子们记忆深刻对字的笔画、结构特点有了深刻地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写字迁移能力。
三、注重鼓励表扬,让学生乐于写字
小朋友天性“好表扬”,教师更要捕捉、赏识他们的闪光点,尽可能运用表扬的武器。
一是比一比。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师生对话,面批写字作业,当面针对他写得好的给予表扬。可引导他把自己作业的第二行与第一行比,后一遍与前一遍比,本次作业与前几次作业比,给他信心。还可启发他们与同学写的字比,与老师的范字比,与书本上的范字比。通过比较,使他们看到进步,比出差距,找到努力方向。在对话时,老师既要动嘴讲,也要动手写,演示给学生看。
二是评一评。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一年级时批改学生的写字作业时,在作业页面上把一些写得好的字加盖一些可爱的印章,或是老师自己画一些点赞啊,五星啊之类的来鼓励。二年级时,借鉴作文评阅中写批语的方法,写一些简洁、易懂的建议性或鼓励性语言,如 “字要一笔一画写”、“你的字越写越漂亮了”、“有进步”、“这个字稍胖了一点”“哎,这个字帽子戴得太大了”等再画个难受的表情。这些都可以燃烧起学生对写好字的热情。
三是展一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来伙伴当中的榜样是最有说服力的。在作业批阅后,课堂上采用板演、用实物投影仪等手段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课后,在教室张贴悬挂学生作业供大家欣赏学习。然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表扬奖励。这样,大大激发了每一个学生的写字积极性,全班出现“比、学、赶、超”的场面。
四是赛一赛。每周,每月不定时举行写字比赛。如开展最佳作品评选、最佳座姿评比、“每周一星”评选等,展示一些佳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品评,并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品头论足,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写字兴趣。
四、注重习惯养成,让学生写得好
2021年《新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小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危害不小,轻者影响写字质量,养成不良习惯;重者影响生长发育,不利于身心健康。对于刚步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
正确写字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螺旋上升的过程,要养成一个好的写字习惯是非常不容易的,不能靠几节写字课,而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灌输。
根据个人经验,我认为要抓好“四要”。一要“早”,就是要抓好起始阶段。孩子的年龄越小,其可塑性就越大。习惯要从小培养,越早越好。所以教师要重视引导,加强训练和督促,常抓不懈,方能见效。二要“小”,这不是从孩子的年龄角度来说的,而是指从细微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上注意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要按“一拳、一寸、一尺”(身离桌边一拳间、手离笔尖一寸高、眼离纸张一尺远)和“头正、肩平、腰直、足安”的标准要求,时时刻刻,抓住一切机会提醒并督促学生。三要“严”,养成学生一个好习惯十分不容易,必须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督促。讲“严”字当然不排除习惯培养过程中的“强制”性。但在贯彻时,既反对打骂、训斥之类的做法,也要反对迁就、原谅的做法。四要“齐”。要求学生写字课内与课外一个样、校内和校外一个样。经常向家长宣传学生良好写字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要求家长积极配合,与老师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对学生每一次的家庭作业都能认真检查。教师也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最近的写字情况,让学生感到每次都要把字一笔一画写好,逐步达到“习惯成自然”。
写字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写字的起步在低年级,基础也在低年级,作为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就更应该重视写字教学,切实创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在写字时的注意力、观察力,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从小、从早、从实、从细把写字教学抓到位,让每个学生会写字、写好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