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说教材
首先,我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因数与倍数》选自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了这一部分内容,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等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在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数感。
3、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二、说学情
生活经验:已经在日常生活中认识了“倍”的意思。
知识储备:已经学过整数除法。
认知思维/性格特点: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渴望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提问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将课本中的9个除法算式展示在多媒体上,让学生进行计算。计算完成后学生会写出商是整数没有余数、商是整数而有余数、商是小数的三中形式。我会提问“你能把这些算式分类吗?”,并请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有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分成三类的情况,有的学生将算式分为两类。我将请学生举例说明商是整数而有余数、商是小数两种形式归为一类。
(二)新授
接下来我将带领学生明确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我们就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12÷6=2,说以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接着请学生同桌之间相互指出。剩下几组除法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又是谁的倍数?此时可能会有学生分离因数和倍数直接说,6是因数,30是倍数。此时我将类比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我将继续出示一组数据,请学生抢答下面几组数作用那几组有因数和倍数关系并说明。将其中一组设置为8和0。并询问他们为什么不是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在此过程中,学生将进一步体会,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是,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零。
明确因数与倍数概念的条件和依存性后,我会提问:“18的因数有几个?”,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概念从小到大一次写出,然后再用集合图表示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也为后面学习公因数打下基础,学生初步体会到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
对于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我将以2为例,学生会发现算式是列不完的,从而理解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再次过程中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学生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后,我会引导学生回顾刚刚的学习过程,交流讨论自己的发现。学生不难得出结论: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至此,重点得以突破,难点也顺利解决了。
(三)巩固练习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我将和学生一起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分层练习,第一层是基础题,进行简单的计算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第二层是提高题,同桌两人合作,一人说一个数字,另一个人试着说出他的一个因数和倍数,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课堂进入尾声,我将请学生充分畅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并适时补充,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反思的好习惯。
(五)作业布置
课上学习,课下复习,本节课的作业为:做一做剩余课后练习题,并将今天所学的知识写在数学日记中,以便下一节课分享交流。
五、说板书设计
因数与倍速
12÷2=6
12是2的倍数
2是12的因数
18的因数:1,2,3,6,9,18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6号考生。
我说课的题目是《因数与倍数》。
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我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因数与倍数》选自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了这一部分内容,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等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在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数感。
3、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难点是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了解学生的情况对于把握和处理教材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来说一说学生的情况,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基本运算,认知思维上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和讨论实现知识的迁移,因此,我将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究,自主的构建新知。
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框架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讨论法、提问法以及练习法。而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学法上我将采用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本节课的知识。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学习新知,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将从导入、新授、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课堂。
课堂伊始,我将课本中的9个除法算式展示在多媒体上,让学生进行计算。计算完成后学生会写出商是整数没有余数、商是整数而有余数、商是小数的三中形式。我会适时提问“你能把这些算式分类吗?”,并请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有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分成三类的情况,有的学生将算式分为两类。我将请学生举例说明商是整数而有余数、商是小数两种形式归为一类。
接着,我将借助第一类商是整数没有余数的算式帮助学生明确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我们就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12÷6=2,说以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接着请学生同桌之间相互指出。剩下几组除法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又是谁的倍数?此时可能会有学生分离因数和倍数直接说,6是因数,30是倍数。对于这种表达,我将类比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我们只能说30是6的倍数,6是30的因数,这样的表达才是准确的,不能单独谁是因数,谁是倍数。
明确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后,我将继续出示一组数据,请学生抢答哪几组有因数和倍数关系并说明。我将其中一组设置为8和0。并询问他们是否是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在此过程中,学生将进一步体会,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是,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零。
学习以上只是后,我会提问学生:“18的因数有几个?”,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概念从小到大一次写出,学生可能会列出除法算式,找到18的因数,并且用集合图的方式来表示18的因数有1/2/3/6/9/18这几个数,这样设计是为了后面学习公因数打下基础,学生初步体会到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
而对于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我将以2为例,请学生列式计算,学生会发现乘法算式是列不完的,2的倍数是无穷无尽的,从而理解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在这个过程中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学生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后,我会引导学生回顾刚刚的学习过程,交流讨论自己的发现。学生不难得出结论: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至此,重点得以突破,难点也顺利解决了。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我将和学生一起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分层练习,第一层是基础题,进行简单的计算练习,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第二层是提高题,同桌两人合作,一人说一个数字,另一个人试着说出他的一个因数和倍数,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理解。
课堂进入尾声,我将请学生充分畅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并适时补充,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反思的好习惯。
课上学习,课下复习,我本节课的作业布置为:做一做剩余课后练习题,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制作数学书签。
最后我来说一说的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如图所示,力求遵循系统直观的原则,达到一目了然、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的效果。
总之,我将在充分理解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力求呈现一堂条理清晰、重点点突出、趣味横生的数学课堂。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耐心聆听,如有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因数与倍速
12÷2=6
12是2的倍数
2是12的因数
18的因数:1,2,3,6,9,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