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资产阶级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或国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的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种代表的机关就是议会。在代议制下,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
2、国体和政体:
国体:即国家性质,指一个国家中哪个阶级是国家的统治阶级。如美国的统治阶级是资产阶级,美国的国体是资本主义;中国的统治阶级是无产阶级,中国的国体是社会主义。
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指一个国家中统治阶级用何种方式来组织政权,统治国家。如英国采用君主立宪政体,美国采用民主共和政体。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
国体
封建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政体: 君主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二元制君主制(德) 总统制共和制(美)
议会制君主制(英) 议会制共和制(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一、英国资产阶级的过程(10—1688)
1、爆发的原因:
1)经济上: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日益壮大(要求王权)
2)政治上:斯图亚特封建王朝厉行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10年,英国资产阶级后,封建复辟促使“光荣”的到来。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3、过程:10年爆发——议会获胜处死查理一世——共和国时代——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标志英国资产阶级结束
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标志:16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①《权利法案》内容:以明确的内容的法律条文,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拥有立法、财政等权力;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和决定重大的经济。
②《权利法案》作用:确立法律至高无上的地位,否定君权神授,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标志君主立宪制确立。
【归纳概括】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怎样形成的?
经济基础: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日益壮大
政治前提:英国的资产阶级(“光荣”)
历史传统:法律至上、有限王权(议会制度,王权)
理论依据:英国启蒙思想家的声音
正式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
发展完善:责任内阁制和议会改革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①起源:源于国王召集大臣在宫中秘密小房间里召开商讨国家大事会议的传统。
②标志:1721年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责任制内阁作为国家的行政机构开始逐渐形成。
3、政党政治的形成
①起源:英国资产阶级时期,英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就逐渐演化成两个政治派别——辉格党和托利党,他们是资产阶级政党的雏形。
②发展:19世纪后,辉格党和托利党分别演变为自由党和保守党,后来自由党衰落,又出现保守党和工党轮流执政的情况。
4、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影响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使各派的斗争处在一个有序的状态中,稳定了社会环境。
3)使英国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
4)为其它国家树立了榜样。
英国国家政权运转机制示意图
立法权 行政权 司法权
形式任命 由议会产生对其负责
国王 议会 首相 内阁
上院 下院
多数党领袖,首脑
国家元首 贵族世袭 选举产生
统而不治 无实权 有实权
【归纳概括】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
2、议会与内阁的关系:内阁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出任,内阁成员集体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对(即内阁)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3、首相的职权:首相是(内阁)首脑,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决定国家的重要,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同时,因为是议会下院多数党的领袖,往往又能通过控制议会掌握国家的立法权。
美国联邦的建立
一、美国战争(1775—1783)
1、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的性质:既是一场摆脱殖民统治的民族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
二、1787年
1、1787年诞生的背景:初的美国实际邦联制,缺乏强有力的政权,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并造成社会动荡。
2、1787年的诞生——1787年费城会议
3、1787年的内容
①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地方权力,各州在不违背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联邦的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部分,分别属于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会、总统和最高。——三者平等,互相制约,体现“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孟德斯鸠)
4、性质: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
5、作用: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和制衡”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但1787年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制度存在(故1861年爆发南北战争,被认为是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不承认妇女、黑人、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等(性别、种族歧视)
三、联邦制共和政体的确立——1787年的发展(实践)
17年,美国举行了第一次总统选举,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不久,第一届国会也经选举产生,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体开始确立起来。
美国国家政权运转机制示意图
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批准大法官人选
立法权 行政权 司法权
可依法总统 任命大法官
国会 总统 最高
可否决国会立法 否决总统批准的法律
参议院 众议院 国家元首
首脑 最高司法解释
每州两名 按人口分配 统帅
州议会选举 各州选举 选民间接选举 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
任期六年 任期两年 任期四年(最多两任) 终身任职(除犯罪)
美国国会与总统的关系:
美国国会和总统分别由的选举产生,互不负责。总统无权解散国会,但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如果被否决的法律在国会复议时以三分之二的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总统只对负责,但国会可依法总统,总统提出的人事和最高大法官人选的提名、与外国缔结条约要由议会批准。
四、美国的两党政治——“驴象之争”
1、形成过程:
①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
②19世纪50年代中后期,民主党与共和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③1860年以后,形成两党交替执政的政治局面,持续至今。
2、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不仅控制国会,而且左右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3、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一、法国议会制共和制的形成
1、法国大(17—1794)
①爆发的原因:18世纪,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君主国家,波旁王朝的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②过程:17—1794年,巴黎人民三次,先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政体。
③此后至普法战争的七十多年时间里,政权在君主制和共和制之间反复易手,至1870年成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5年)
①内容:
A、规定立法权属于由参众两院组成的议会,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九年,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众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
B、行政权由总统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是国家元首和最高统帅,有权任命等高级、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②意义:从法律上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德意志帝国的统一(1871年)
①原因:19世纪中期,德意志的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统一的呼声强烈。
②过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普鲁士宰相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
2、德意志帝国(1871年)
①内容:
A、确立德国为君主立宪政体: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有权任命宰相;宰相主持内阁工作,是首脑,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B、规定德意志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帝国掌握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保留一些自治权。普鲁士在帝国中占统治地位。
②意义:促进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德国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③局限性:保留了普鲁士的传统,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第三单元知识表解
| 英 | 美 | 法 | 德 | |
| 确立资本主义的方式 | 资产阶级 10-1688 | 战争 1775-1783 | 法国大 17-1794 | 自上而的的王朝战争(1871) |
| 政体 | 议会制君主制 | 总统制共和制 | 议会制共和制 | 二元制君主制 |
| 政体确立标志 | 16年 《权利法案》 | 1787年 | 1875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 1871年 德意志帝国 |
| 立法权 | 议会 | 国会 | 议会 | 议会 |
| 行政权 | 首相 | 总统 | 总统 | 宰相 |
| 司法权 | 最高 | |||
| 国家元首 | 国王 (世袭、终身制,无实权) | 总统 (民选,四年一任,有实权) | 总统 (议会选举,七年一任,实权) | 皇帝 (世袭、终身制,有实权) |
| 首脑 | 首相 (下院多数党领袖,对议会负责) | 总统 (选民间接选举,只对负责) | 宰相 (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
1、资产阶级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或国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的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种代表的机关就是议会。在代议制下,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
2、国体和政体:
国体:即国家性质,指一个国家中哪个阶级是国家的统治阶级。如美国的统治阶级是资产阶级,美国的国体是资本主义;中国的统治阶级是无产阶级,中国的国体是社会主义。
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指一个国家中统治阶级用何种方式来组织政权,统治国家。如英国采用君主立宪政体,美国采用民主共和政体。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
国体
封建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政体: 君主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二元制君主制(德) 总统制共和制(美)
议会制君主制(英) 议会制共和制(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一、英国资产阶级的过程(10—1688)
1、爆发的原因:
1)经济上: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日益壮大(要求王权)
2)政治上:斯图亚特封建王朝厉行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10年,英国资产阶级后,封建复辟促使“光荣”的到来。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3、过程:10年爆发——议会获胜处死查理一世——共和国时代——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标志英国资产阶级结束
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标志:16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①《权利法案》内容:以明确的内容的法律条文,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拥有立法、财政等权力;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和决定重大的经济。
②《权利法案》作用:确立法律至高无上的地位,否定君权神授,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标志君主立宪制确立。
【归纳概括】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怎样形成的?
经济基础: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日益壮大
政治前提:英国的资产阶级(“光荣”)
历史传统:法律至上、有限王权(议会制度,王权)
理论依据:英国启蒙思想家的声音
正式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
发展完善:责任内阁制和议会改革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①起源:源于国王召集大臣在宫中秘密小房间里召开商讨国家大事会议的传统。
②标志:1721年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责任制内阁作为国家的行政机构开始逐渐形成。
3、政党政治的形成
①起源:英国资产阶级时期,英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就逐渐演化成两个政治派别——辉格党和托利党,他们是资产阶级政党的雏形。
②发展:19世纪后,辉格党和托利党分别演变为自由党和保守党,后来自由党衰落,又出现保守党和工党轮流执政的情况。
4、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影响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使各派的斗争处在一个有序的状态中,稳定了社会环境。
3)使英国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
4)为其它国家树立了榜样。
英国国家政权运转机制示意图
立法权 行政权 司法权
形式任命 由议会产生对其负责
国王 议会 首相 内阁
上院 下院
多数党领袖,首脑
国家元首 贵族世袭 选举产生
统而不治 无实权 有实权
【归纳概括】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
2、议会与内阁的关系:内阁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出任,内阁成员集体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对(即内阁)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3、首相的职权:首相是(内阁)首脑,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决定国家的重要,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同时,因为是议会下院多数党的领袖,往往又能通过控制议会掌握国家的立法权。
美国联邦的建立
一、美国战争(1775—1783)
1、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的性质:既是一场摆脱殖民统治的民族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
二、1787年
1、1787年诞生的背景:初的美国实际邦联制,缺乏强有力的政权,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并造成社会动荡。
2、1787年的诞生——1787年费城会议
3、1787年的内容
①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地方权力,各州在不违背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联邦的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部分,分别属于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会、总统和最高。——三者平等,互相制约,体现“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孟德斯鸠)
4、性质: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
5、作用: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和制衡”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但1787年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制度存在(故1861年爆发南北战争,被认为是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不承认妇女、黑人、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等(性别、种族歧视)
三、联邦制共和政体的确立——1787年的发展(实践)
17年,美国举行了第一次总统选举,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不久,第一届国会也经选举产生,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体开始确立起来。
美国国家政权运转机制示意图
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批准大法官人选
立法权 行政权 司法权
可依法总统 任命大法官
国会 总统 最高
可否决国会立法 否决总统批准的法律
参议院 众议院 国家元首
首脑 最高司法解释
每州两名 按人口分配 统帅
州议会选举 各州选举 选民间接选举 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
任期六年 任期两年 任期四年(最多两任) 终身任职(除犯罪)
美国国会与总统的关系:
美国国会和总统分别由的选举产生,互不负责。总统无权解散国会,但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如果被否决的法律在国会复议时以三分之二的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总统只对负责,但国会可依法总统,总统提出的人事和最高大法官人选的提名、与外国缔结条约要由议会批准。
四、美国的两党政治——“驴象之争”
1、形成过程:
①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
②19世纪50年代中后期,民主党与共和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③1860年以后,形成两党交替执政的政治局面,持续至今。
2、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不仅控制国会,而且左右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3、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一、法国议会制共和制的形成
1、法国大(17—1794)
①爆发的原因:18世纪,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君主国家,波旁王朝的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②过程:17—1794年,巴黎人民三次,先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政体。
③此后至普法战争的七十多年时间里,政权在君主制和共和制之间反复易手,至1870年成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5年)
①内容:
A、规定立法权属于由参众两院组成的议会,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九年,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众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
B、行政权由总统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是国家元首和最高统帅,有权任命等高级、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②意义:从法律上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德意志帝国的统一(1871年)
①原因:19世纪中期,德意志的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统一的呼声强烈。
②过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普鲁士宰相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
2、德意志帝国(1871年)
①内容:
A、确立德国为君主立宪政体: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有权任命宰相;宰相主持内阁工作,是首脑,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B、规定德意志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帝国掌握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保留一些自治权。普鲁士在帝国中占统治地位。
②意义:促进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德国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③局限性:保留了普鲁士的传统,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第三单元知识表解
| 英 | 美 | 法 | 德 | |
| 确立资本主义的方式 | 资产阶级 10-1688 | 战争 1775-1783 | 法国大 17-1794 | 自上而的的王朝战争(1871) |
| 政体 | 议会制君主制 | 总统制共和制 | 议会制共和制 | 二元制君主制 |
| 政体确立标志 | 16年 《权利法案》 | 1787年 | 1875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 1871年 德意志帝国 |
| 立法权 | 议会 | 国会 | 议会 | 议会 |
| 行政权 | 首相 | 总统 | 总统 | 宰相 |
| 司法权 | 最高 | |||
| 国家元首 | 国王 (世袭、终身制,无实权) | 总统 (民选,四年一任,有实权) | 总统 (议会选举,七年一任,实权) | 皇帝 (世袭、终身制,有实权) |
| 首脑 | 首相 (下院多数党领袖,对议会负责) | 总统 (选民间接选举,只对负责) | 宰相 (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