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XX
(陕西XX大学 行政管理专业 12XXXXXXXX)
1、调查目的
现如今,网络已成为社会交往的重要交通工具。网络的全方位、互动性、隐蔽性和快捷性为人们的工作、娱乐、交往,提供了更广泛的机会。是不是网民已经成为中学生是否“现代”的重要标志。但是,网络给中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形为模式带来哪些影响?通过对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探究中学生的上网情况,分析网络的利与弊,告诉青少年应如何对待网络。
2、调查方法及样本
以东郊某网吧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一次调查共发出试卷30份,回收问卷24份,其中高中生15份,初中生9份。
三、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此调查作 为 "中学生上网现状的问题分析" 分析报告的基础之一, 问卷将为此次收集信息, 提供依据和提出建议对策。问卷从以下5部分内容展开调查:
①基本信息, ②上网行为 ③迷恋程度, ④ 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⑤ 上网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具体内容分析如下:
1 、基本信息: 了解被试人的性别、年 龄、教育程度等信息。
2 、上网行为: 调查被试人的上网目的和具体活动。
3 、迷恋程度: 通过上网那个时间和频率的调查侧面验证对上网的迷恋程度。
4 、人际关系: 通过调查生活中朋友的数量及关系,了解上网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6 、上网对学习生活的学习: 通过被试人关于上网对学习的影响的自评, 了解被试人上网对学习的影响。
4、数据统计:
| 学习查阅资料 | 上网休闲娱乐 | 上网玩游戏 | 上网一周3次以下 | 上网一周3次以上 | 有逃课上网经历 | 认为上网帮助交友 | 认为上网影响交际 | 上网促进学习成绩 | 上网影响学习成绩 | |
| 初中生 | 1 | 5 | 1 | 10 | 2 | 0 | 15 | 0 | 8 | 2 |
| 高中生 | 1 | 1 | 3 | 6 | 6 | 2 | 5 | 1 | 9 | 7 |
| 男 生 | 1 | 3 | 4 | |||||||
| 女 生 | 1 | 3 | 0 |
1 、基本信息
以学级从小到大的上网人数比例为:40%﹙初中﹚60%﹙高中﹚。放映出高中生与初中生上网人数差距并不大,说明中学生上网越来越普遍,已经不分对社会的认识有是否足够。引导和教育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培养文明上网习惯的工作势在必行。
2 、上网行为
在对中学生上网主要行为调查时记过如下
| 内容 | 学习查阅资料 | 上网休闲娱乐 | 上网玩游戏 |
| 比例 | % | 80% | 60% |
﹙1﹚中学生上网过程中对网络需求定位很多变,证实了网络对不同人群的卓越吸引力,在分析里应该注意网络的自控能力差的学生的强大吸引是否能够应用正确的方式因势利导,正确教育学生对待网络事物。
﹙2﹚调查中过半数的中学生都选择了上网玩游戏的的选项,这必须引起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共同协作教育引导孩子。
﹙3﹚80%的被调查者认可通过上网来休闲娱乐,以往传统的寓教于乐的兴趣教育方式如,写作,下棋,手工实践等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
﹙4﹚调查结果中有逃课上网的现象需引起社会关注,健全的防范未成年沉迷网络的必须建立并与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共同协作执行。
3 、上网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 内容 | 认为上网帮助交友 | 认为上网影响交际 | 上网促进学习成绩 | 上网影响学习成绩 |
| 比例 | 85% | 15% | 48% | 42% |
6、总结:
此次调查针对中学生上网情况6个方面的调查,旨在从调查结果中找出隐藏在结果中整个西安市中学生上网情况与中学生发展的关联,从而由点到面推及整个社会中学生发展的问题研究分析。
结果表明:
1 、互联网的正面影响:网络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网络世界的资讯涉及方方面面,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让现在的学生有“足不出户,始于足下”的感觉,能让学生了解更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不到的东西,丰富了知识储存。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求知的平台和新渠道,便捷有效的满足了学生的需求;而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利用各种程序软件,培养信息时代的生存技能,多种多样的网络休闲娱乐方式,使学生的智慧延展实践,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互联网有助于青少年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2 、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而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产生冲击。通过网络引发的新型心理和情感问题层出不穷,调查显示,6.7%的中学生坦言自己有过“网恋”行为(实际比例会更多)。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中学生没有完善成熟的对社会美与好,善于恶的认识,容易被不良信息弱化的道德意识。不健全的网吧管理机制问题依然严重,对中学生构成很多潜在的安全隐患。
7、对策与建议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因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中学生发展的巨大正面促进作用而备受社会有关组织的关注,我们不能因它的各个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而敬而远之,也不能纵容其极具有的某些虚幻的庞杂的信息或功能对中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针对结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 、推进学校对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
第1、统一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认识,避免片面的秉持“网络有害论”与“网络恐慌症”,充分认识到采取灵活有效的网络德育方式使网络在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第2、在学校传统的德育课程里加入现代网络德育内容,发挥原有基础上卓越的价值观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评价和选择的能力;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力;利用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机会强化学生的的网络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
2 、针对中学生上网制定富有操作性和生命力的网络道德和行为规范,筑坚强的护盾与心灵。
第1、在规范里以理想和信念为主题,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中学生自觉抵制损害身心发展的的网络信息。
第2、学校联合家庭采取两头并进,奖罚共用的方式监督引导中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3 、加强社会监督力量与管理。
第一、健全网吧的检查管理制度,加强对网吧的检查力度,尤其是对网站内容、上网时间和身份证等方面要严格管理,杜绝“不健康上网”情况的发生。
第二、成立网络专管部门,加强网络管理,制定专门法律对网络犯罪的进行成制度化的打击,用科学的观念与法律的手段保障中学生“健康上网”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