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城市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居民参与的重要平台。居民能否有效参与
社区建设是衡量社区民主化发展的重要标志。针对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现状,针对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渠道不畅等问题,从社区、居民自身方面提出有效措施完善社区治理,培养居民参与热情,提升社区居民参与积极性。
关键词:城市社区;社区工作;社区治理;居民参与
1.社区治理中的居民参与概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实现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实现良好社会治理离不开有效的社区治理。
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也可称为居民参与,是指社区居民以各种方式或手段直接或间接介入社区治理或社区发展的行为和过程,目的在于推动社区建设,从而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居民参与是社区居民影响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行为和过程。居民参与应是一种实质性参与,不局限于的执行,是一个充满表达、商讨、质疑、对抗的博弈过程;参与的目的不是传达某种意识形态和展示某种抽象意义,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完善社区
公共福利制度。
2.居民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制约因素
2.1参与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很少自发地参与社区治理,参与意识较为薄弱。人们习惯于根据社区事务与自身利益的相关程度,以及自己与社区自治组织成员关系的密切程度来决定参与社区治理的深度和广度。在大多数情况下,为了使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社区管理者需要反复进行动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不高这一状况制约着社区工作的开展,不利于社区工作人员提高管理水平。
2.2参与程度不高
社区成员是社区治理的主体,他们有责任、有义务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但是,就当前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情况来看,在大多数情况下社区居民只是参与社区具体事务的运作,而很少参与社区重大事件的决策。即便是参与社区具体事务的运作,他们也多是在经济手段刺激下对一般性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在我国,城市社区普通居民基本不会参与社区
整体发展规划的制定等重大决策。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程度不高不仅很难发挥他们的才干,而且也无法改善社区治理的效果。这方面的问题已经影响到基层民主化进程的推进。
3.社区治理中加强居民参与的对策思考
3.1培养居民参与热情,提升参与能力
首先,一个良好的参与氛围对于居民参与非常重要,绝大部分居民都有从众心理,居民参与需要以一带十,以十带百扩散开来。居委会应该召集居民代表召开会议,搜集居民的最新想法,最感兴趣的活动进行策划。如通过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趣味运动会等,创造出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使社区真正成为一个“共同体”。其次,发掘居民潜能,满足居民之间的共同利益,以共同利益为纽带,将居系起来利用社区现有资源解决社区公共事务,这样既维护了社区的公共利益,也满足居民自身的利益需求。最后,提升居民的参与能力。向居民宣传社区居民自身拥有的权利和义务,让居识到社区是大家共同的家园,维护社区的和谐稳定是大家共同的责任,而不是极个别居委会工作人员和“社区精英”的责任。
3.2把握及时激励时效
研究表明,有形的激励比无形的激励效果更好;及时的激励比滞后的激励效果要好。社区治理建设与成果存在时间差,如果仅仅以未来社区治理的成果为激励,那么居民不一定有足够的动力在当下参与治理。因此,要把握及时激励时效。如许多社区正在推行的积分制治理模式,就是及时以加减分的形式对居民的具体行为给予及时的肯定或否定,然后根据得分情况
进行对应的奖惩,这让付出与回报有了对应,基层治理由无形变有形。
3.3拓宽居民参与的平台渠道
(1) 培育社区自组织
社区自组织与社会组织的区别是,前者主要由本地居民组成,长期、稳定地在同一个社区运转,因而熟悉社区情况,能解决社区居民的一些矛盾和诉求,也能通过互动把人有效聚起来。成立社区自组织最好的办法是依托兴趣小组,以兴趣把志趣相投的邻里聚起来,再逐步走上正轨,由兴趣养成到关注并参与到社区的公共事务当中去。
(2) 完善民主协商机制
协商是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一是要选好协商主题,居民最关心关注什么就协商什么,例如当前的垃圾分类问题、公共设施建设问题、老旧小区改造问题等,这些涉及居民的切身利益,老百姓关注度最高,因此最应该纳入协商的范围。二是要选好协商平台,使更多的利益相关者能及时、方便地参与协商,如一些社区采用的“社区夜话”形式,利用晚上的时间,让更多的人有时间参与,且气氛较为活跃。又如线上协商平台,不受时空,能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三是要用好协商成果,即不能让协商只成为一种“过程民主”,只有切实用协商成果解决了实际问题,才能赢得居民认可,也才能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到协商当中来。
4.总结
随着城市居民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城市社区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共同体。社区居民是否能够有效参与社区的治理关乎社区建设的成效,也关乎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然而,影响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因素是多层次、多领域的,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寄希望于毕其功于一役。当前,应该结合城市社区的实际情况,构建有助于实现、社区管理者及社区居民多元互动的社区治理框架。充分调动城市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建立相关各方共同推进城市社区治理的机制,可以使我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也有助于实现社区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汪大海, 魏娜, 郇建立. 社区管理[M].第3 版.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 郑杭生, 黄家亮.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的新趋势[J]. 甘肃社会科学,2012(6):1-7.
[3] 刘佳. 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居民参与状况分析[J]. 兰州学刊,2013(10):131-134.
[4] 高云飞. 新常态下城市社区治理中“居民参与”研究[J]. 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6(1):26-28.
[5] 高红敏, 鲁志民, 许静华. 城市社区治理中居民参与问题研究——以东明县
南关社区、东关社区为例[J]. 菏泽学院学报,2015(1):129-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