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促使学生智力、体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和健康的审美观,是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
我国著名教育家、体育家袁敦礼先生认为体育家必须懂得教育,而不懂得体育的教育家也不可能成为真正优秀的教育家。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说:“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他还指出素质教育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面向全体学校;二是面向全体学生;三是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
[关键词] 体育素质教育 地位 作用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本发展方向和要求,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显著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一、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当前世界各国都把制定教育发展战略放在一个重要地位,全面提高公民的素质,培养更强的一代新人,已经成为每一个国家发展战略研究的核心。总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为我们指明了迈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做人,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学校体育作为身体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在修身养性、育德教化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特别是在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现代学校体育必将从单纯的健身与单纯的传技中出来,大大地突出其人文性。正如教育部吕副说的那样:体育不仅能强壮体魄,还能培养学生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和失败的精神,还能培养学生敢于比赛,敢于竞争,敢于拼搏的精神,另外,还能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团结协作的精神。例如在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相互观察、相互保护、相互帮助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这种教法指导下,在从事各种身体练习中,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团结协作与助人为乐的精神。体育教学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创新意识,陶冶情操和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为学生身心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举措。体育作为全面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点上的作用尤其明显,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学生健康体质。通过体育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这是众所周知的。通过体育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使学生走向社会后,不仅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而且具有一定的体育素养,以适应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2.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体育运动能促进人的大脑发育,调节大脑中枢神经,改善其机能,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可以直接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例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通过观察法、对比法和示范法的应用,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技术动作的练习,体育课件制作等,有利于促进学生记忆力、想象力、创造意识地发展;通过教学比赛和各种体育游戏,可以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
3.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运动者都有尽快实现目标的心理动机。为此,他们必须付出大量的创造性的劳动,全身心地投入到竞赛或练习中去,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4.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与审美能力。学生不但要形态美,还要心灵美。体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多姿多彩地学校体育中,教师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各种队列练习与技术练习,各种体育竞赛与表演,以至体育场地器材的布置等,都可以使学生受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熏陶,并获得丰富的、多种多样地方美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和表演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5.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健康的审美观、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是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意志努力总是和克服困难的行为相联系的。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学生必须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或障碍,并且每前进一步往往都要付出极大的意志努力。所以,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能有效地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另外,丰富多彩的比赛中,又有许多需要团队协作,从而培养了学生自己的责任感和相互信任、相互帮助、集体观念与助人为乐的精神,为将来的生活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道德基础。因而,学校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2007年第12期
[2]《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1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