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有趣的发现》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善于发现的科学家;
2、认识生活中很多有趣现象;
3、知道这些有趣的现象中蕴含的科学常识;
4、让学生从这些发现中感到快乐。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寻找其中有趣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使学生渐渐了解这个世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有趣的发现带来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积极性。形成爱好探索、善于思考的性格。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2、引导学生发现有趣的发现中蕴含的科学常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积极性。
一、激趣导入:
分别勇电影讲述张衡和李四光小时候善于发现的故事,教室讲述瓦特小时候善于发现的故事,提问同学们,这些科学家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善于发现的科学家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要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与好奇心,使他们对这些科学家的故事感兴趣,灵活运用多媒体,可以采用放图片,视频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总结出: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明、发现都是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开始的,都是从喜欢问为什么开始的。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有趣的发现:
教师提问: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都十分有意思。比如,知了,个头小小的,叫声却很大。有时候太阳出来了,地面上的冰却没有融化。小鸭子走路摇摇摆摆地,在水里却游得又快又稳。生活中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同学们有什么发现,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下吗?老师今天带来了小红花,看哪个小朋友说的最多说得好?我就奖励
他一朵最美丽的花朵,想不想要?
1、分组讨论,组长负责组织和收集资料。
2、选择几个小组上台展示。
3、出示课件,老师小结:不错,很多同学对身边的事物观察的很仔细,这非常好,同学们的发现十分有趣。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这样仔细观察。
活动二、生活中的科学:
1、同学们对生活中的事物确实非常了解,其实,这些现象中就包含着很多科学小知识。所以说,只要多看看,多想想,同学们其实都可能成为科学家。除了我们说到的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其他的小科学?愿不愿意和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发现
2、分组讨论,组长负责组织和收集资料。
3.选择几个小组上台展示。
4.出示课件,老师总结:同学们真棒,发现很多小知识,生活中,只要多看一看,想一
想,我们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事,了解许多科学常识。
活动三、学会提问:
1、老师:对于这些有趣的发现,同学们一定想知道为什么。这样非常好,当同学们有
疑问的时候就一定要大声问出来。
2、带领同学们观看教材P20,《风到哪里去了?》(节选)让同学们思考其中的问题,回忆一下,自己有没有产生过这样的疑问。
活动四、十万个为什么:
1.老师:相信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会产生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过程,十分有意义。希望大家不要直接把他抛到脑后。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分发“十万个为什么”小册子,同学们在产生疑问的时候就把它记录下来,寻求答案。看看谁记得多。
实践作业:同学们回去之后阅读夏洛特·左罗托夫的《风到哪里去了》。想想其中的问题,向文中的小男孩一样多多提问。
孩子们的兴趣很高,都积极的参与,而且特别兴奋。我尝试着把学生分组,让他们组内讨论,组长把大家的讨论结果收集起来,然后我让孩子们分组展示,实物投影仪上把孩子们的成果都展示了出来。这种形式开发了孩子们的思维,提高了兴趣,可惜就是条件有限,学生的接触面窄,不能自己去发现,需要老师提示,对于提出问题更是难了。我想,今后要创造条件尽量让孩子们多接触社会,多融入生活。
5、《我也能做研究》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什么是研究;
2、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3、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4、分享别人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己动手动脑,研究生活中的小问题,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研究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到研究带来的乐趣与满足感,激发学生对做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
力使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什么是做研究;
2、体会做研究带来的快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充分动脑、动手的意识和能力,去探究我们周围的世界,学着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小问题。
教师:多媒体课件,素材、观察结果记录卡。
学生:把记录的结果写下来。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平时写错字了。是不是要用橡皮擦?但是老师发现,用橡皮擦之后,纸上总会留下不少橡皮碎屑。用嘴吹麻烦,用手拍不卫生。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如果没有,现在思考一下,把思考的结果告诉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激起同学们的亲切感,切实的思考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等同学们思考过后,带领同学们观看课本P21,这位同学的做法
教师总结出:同学们的想法都很棒,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通过思考找出解决的办法就是做研究。不要以为研究是科学家才能做的事,其实,我们也能做研究。今天我们共同走进《我也能做研究》。教师板书课题:我也能做研究。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研究课题: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了哪些问题?你对什么问题感兴趣?把你们向研究的问题写下来,我们一起看一看吧。
1、同学们写下想研究的问题。
2、老师把同学们写下来的想研究的问题收集起来
3、老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在生活中遇到了各种各样有趣的问题,这非常好,发现问题之后,才能解决问题。你们真棒!接下来,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看看怎么样进行研究吧。
活动二、开始研究:
1、导入:老师带领同学们观看教材P22,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课题研究,首先是制定研究计划。让同学们了解做研究之前要做出计划,计划包含哪些内容。
2、教师总结:同学们,做研究要大胆尝试,仔细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做之前要先想好怎么做。
活动三、遭遇挫折:
1、老师:小蝌蚪变成了懒,没有得到正确的研究结果,这该怎么办呢?同学们觉这是哪些原因造成的?这次研究有什么问题呢?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找找原因。老师今天带来了小红花,看哪个小朋友说的好?我就奖励他一朵最美丽的花朵,想不想要?
2、请同学们讨论他们认为研究失败的原因。
3、评论,奖励奖励小红花
4、在研究中遇到难题是很正常的,不要紧,一次不成功,找找原因,再试一试。有时候和大家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听听别人的意见,就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
活动四、改进实验,研究成功:
1、老师:老师带领同学们观看教材P23,同学们改进后的实验,介绍比较研究法。
2、老师:把不同的地方比一比,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的不同,掌握研究方法对正确的研究有很大的影响。
4、老师:老师带领同学们观看教材P24,同学们的研究记录,了解研究过程并请同学们思考,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做研究。
5:老师总结:
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推理、演绎、归纳等等,这些都属于研究方法。希望同学们可以了解掌握这些方法,提升做研究的能力。
活动五、实践活动:
老师:同学们看到教材上做的研究是不是了解研究的过程了呢?是不是想亲自试一试做研究的感觉?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发观察结果记录卡,同学们选一种动物或者植物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把观察结果记录在卡片上并向同学们介绍你观察到了什么?用了哪些方法?遇到哪些问题?
活动六:“昆虫迷”的故事:
老师:阅读P25“昆虫迷”的故事,说说对法布尔和《昆虫记》的认识
实践作业:在观察结果记录卡上写下你对研究过程,相信通过这次研究,同学一定对做研究有更深刻的体会。
6、《我们的科学兴趣小组》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成立不同的兴趣小组;
2、制定活动计划;
3、展示活动成果;
4、体会科学兴趣小组带来的欢乐。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成立科学兴趣小组,使同学们共同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了解不同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到科学小组带来的快乐,在与同学们一起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感受集体的力量,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养成随时随地学科学、用科学的学习品质;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难点】
活动小组计划的制定和落实。
教师:多媒体课件,素材、知识卡片若干张。
一、激趣导入:
了解班上的同学都喜欢什么活动并进行统计,根据大家的兴趣成立不同的科学兴趣小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兴趣,并组织同学们进行统计,指导同学们成立科学兴趣小组。要注意维持秩序,确保每一位同学的参加,不能漏掉学生,倾听同学的意见,合理安排分组。
教师总结出:同学们的兴趣十分丰富,其中有很多可以研究的地方,和大家一起观察、实验会有更大的乐趣和更多的收获。让我们一起成立科学兴趣小组吧。今天我们共同走进《我们的科学兴趣小组》。教师板书课题:我们的科学兴趣小组。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成立小组:
根据统计的结果把同学们分成不同的科学兴趣小组,并确定组名、组长、小组成员,
活动内容。老师进行总体统计
老师小结:到我们的学习兴趣小组中一起学习,一起发现。
活动二、小组活动计划:
1、导入:做研究之前,一定要制作合适的计划,计划是小组活动的指导。每个小组制定一份计划,老师可以帮同学参考计划是否合适。也可以互相交流参考,吸取别组同学的优秀计划。
2、同学们制作并展示小组计划。
3、老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的计划非常好,看得出来同学们都用心思考,制作了计划。大家一起讨论,点子多、发现多、快乐多······
活动三、活动照片:
1、老师:在试验过程中一定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同学们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给同学们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活动照片吧!
2、同学们展示小组活动时的照片。
3、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小组研究非常重视,十分认真,这些照片很有意思,老师很高兴,为你们骄傲。
活动四、展示成果:
1.老师:实验结束了,展示的时候到了!展示你的研究过程、成果,让大家分享发现的快乐吧。即使实验不成功也没关系,如实告诉大家为什么没找到答案,相信大家会受到启发。
2、学生展示,老师点评。
3、老师总结:很好,很多小组的作品十分精彩,你们真棒。没有成功的同学也不要气馁,总结失败的经验,相信你们一定会成功。你们的经验也给了其它同学启发,谢谢你们。
活动五、交流分享:
老师:成立科学兴趣小组,和大家一起研究问题,可以获得更大的乐趣和更多的收获。希望我们的兴趣小组可以保持下去,做出更多的研究,带来更多的成果。思考在兴趣小组中有哪些发现,完成实践作业。
实践作业:不同的小组之间交流一下活动情况,学到更多的知识,有更多的发现。
7、《请让我来帮助你》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让同学感受来自同学的关心、鼓励;
2、让同学对帮助自己的人表示感谢;
3、鼓励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别人;
4、让同学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帮助以及自己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互帮互助带来的欢乐,感受生活中的温暖,认识这个世界的美好,使同学们成为积极向上,健康善良的人。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教学难点】
使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品格。
教师:多媒体课件,素材、好人好事卡。
一、激趣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我们难过时,我们的朋友总会伸出援手,帮助我们。同学们感受过来自朋友的关心、帮助吗?当同学们得到帮助时,心里有什么感受(出示视频:帮助朋友 让爱传递)让学生说出看完视频后的感受。
教师总结出:每一位同学几乎都受到过别人的帮助。一句甜甜的话,一次小心的搀扶,一个小小的动作,都饱含着深深的爱。爱,让生活更美好。今天我们共同走进《请让我来帮助你》教师板书课题:请让我来帮助你。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表达感谢:
1、别人帮助了自己,让我们生活的更轻松,更温暖。我们应该对帮助自己的人说一声“谢谢”,
同学们最想感谢的人是谁?愿不愿意和我们分享这一份关于爱的故事?如果你想对班里某位同学表示感谢,请走到她面前,说一声“谢谢”。
2、分组讨论:同学们讲述被帮助的经历。
3、指明几个学生来讲讲被帮助的经历。
4.学生互动:同学们对帮助自己的同学表示感谢。
老师小结:很好,这些同学很勇敢,有一颗感恩的心,老师很高兴。同时,又这么多同学乐于帮助他人,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
活动二、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1、导入:别人的帮助让我感到快乐。我也要在他人有困难的时候帮一把,或者做些让他人感到快乐的事。帮助别人非常简单,有事只是一句话,一个小小的动作,一次无私的分享都能使人感到欢乐。带领同学们看P33教材。请同学们讨论,他们是如何帮助别人的。
2、分组讨论:同学们积极讨论。
3、分组汇报讨论结果:说说他们是如何帮助别人的。
4、老师总结:同学们也要像书中的小朋友一样乐于帮助别人。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吝啬自己的举手之劳。
活动三、交流分享:
1、老师:同学们曾经帮助过别人吗?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大家都是好孩子,我相信大家都愿意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不要害羞,大声说出来,这是值得骄傲的事。
2、分组:同学们分享帮助别人的经历。
3、老师总结:很多同学都帮助过别人,很好,老师为你们骄傲,你们真棒!你帮我,我帮他,他帮别人······爱心就会传递下去。
活动四、好人好事卡:
1.老师:帮助他人,快乐自己。今天老师带来了好人好事卡,分发给大家,之后,同学们每做一件好事,就把它写在卡片上。哪位同学做的好事多,老师就奖励他一朵小红花。
实践作业:帮助别人,填写好人好事卡,感受帮助别人带来的快乐。让爱传递。
帮助别人这个话题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尤其是娇生惯养的这一代孩子都是享受着幸福享受着家人的爱和付出,对于帮助别人很淡漠。经过这节课孩子们明白了许多,尤其是视频和课件给了他们直观的感受,与他们的生活实际联系到了一起,让他们有兴趣去学习和实践。我想,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找更多的素材,有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
8、《让爷爷奶奶开心 》
教学目标:
1、懂得尊重并帮助老人。
2、理解老人”的快乐之情;“孝敬老人”的自豪之情。
3、以实际行动热爱、关心老人、培养爱心、孝心,做文明有礼、助人为乐的好学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指导学生调查、访问和考察,获取研究资料和信息,培养学自主探究知识的兴趣和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资源(如课件、教学软件、影视资料等等):
教学过程:
活动设计思路: 针对“做爷爷的小拐杖”主题,采用的活动形式,将“我对老人知多少——了解老人”“我为老人做多少——孝敬老人”两个基本活动环节串联起来开展活动。
一、问题激趣,引路入题。
1、入题:今天,我们一同走近爷爷、奶奶:去了解老人,学会孝敬老人。
二、结合故事、学文明理。
1、教师讲故事,学生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2、小结:做爷爷的小拐杖是对爷爷爱的表现。作为小学生,应该学会向周围的老人表达你的爱。
三、开展活动,指导行为。
导入:今天的活动共分为两块——“我对老人知多少”“我为老人做多少”。
活动(一):我对老人知多少——了解老人
1、谈话:首先要了解老人,知道他们的兴趣爱好,生活困难。 请你把课前获取的信息和伙伴们交流。我们将会评选“小灵通”奖章。
2、学生交流对老人的了解情况:兴趣、爱好、困难、生日„„(展示调查表)
3、小结: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都是合格的“小记者”,你们已经试着在了解身边的老人。
活动(二): 我为老人做多少——孝敬老人
1、师: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你有爱心,老人们都会感到春天般的温暖。
2、用说的方式表达你对老人的爱。“精彩一句话”
3、用做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爱。
歌曲欣赏、榜样引路: 学生“孝敬老人”图片:(多媒体)
A、、看望爷爷B、给爷爷捶背C 给奶奶梳头
4、小组交流:自己是怎样孝敬老人的。
5、各组代表汇报;
教师小结:
对,.一声甜甜的爷爷、奶奶,一杯热气腾腾的暖茶,一次温柔的按摩,一次无微不至的搀扶„„都包涵着我们对老人深深的爱。
四、布置作业,结束全课
1、设计一张“孝心卡”,写上“精彩一句话”(最想对老人说的一句话。),送给家中的老人。
2、每周按时填写“我爱老人”孝心卡。(多媒体显示)
9、《叔叔阿姨辛苦了》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注意社会劳动者为自己提供的服务;
2、理解自己现在的生活离不开这些社会劳动者的辛勤劳动;
3、对社会劳动者的劳动表示感谢;
4、养成有礼貌,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体会这些社会劳动者的工作,理解他们的辛劳。感激他们为自己的便利生活付出的辛苦。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叔叔阿姨的辛苦,并真诚的感激他们的劳动,养成珍惜他人劳动成果,有礼貌的好习惯。树立正确的理想目标。
【教学重点】
1、了解叔叔阿姨的辛苦;
2、对叔叔阿姨表示感谢。
【教学难点】
养成节约,有礼貌的好习惯。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回家之后最开心的时光是什么呢?是不是看自己最喜爱的动画片的时候最开心?那同学们知道你们喜欢的动画片,有多少人付出了劳动吗?把你能想到的,说出来吧。这里要注意同学们最爱的不一定是动画片,灵活的对待学生的回答。
教师总结出:
一部动画片原来有这么多叔叔阿姨付出劳动,同学们是不是很诧异?没有他们的辛苦,就没有我们的快乐。我们应该感谢这些不知名的叔叔阿姨们。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叔叔阿姨辛苦了》。教师板书课题:叔叔阿姨辛苦了。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记录: 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叔叔阿姨的辛勤付出,我们的生活才既方便又舒心。
同学们,今天你得到过哪些人的服务和帮助?写下他们的名字或者职业吧。
1、同学们写下帮助他们的叔叔阿姨的名字、职业。
2、老师小结:写下来才发现,每天有这么多人的叔叔阿姨帮助过我们。他们的存在对我们健康安全的生活十分重要。
活动二、假设:
1、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也许我们平时很少关注他们,但假如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肯定会变得一团糟。大家想象一下,假如自来水厂的工人都放假了,我们会怎么样?假如都不上班了,我们会怎么样?假如清洁工都回家了我们的生活会怎样?还有很多这样的人同学们和同桌讨论一下,假如这些人不在了,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把你的想象说出来。
2、同学们互相探讨。
3、同学们回答自己的想象。
4、老师总结: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无法继续。在城市和乡村,在街头巷尾和田间地头,
我们都能看到劳动者辛勤的身影。他们的汗水是最宝贵的财富,他们的微笑是最美的风景。他们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活动三、表演:
1、老师:同学们,如果我们生病了,当医生为你看完病时你该怎么办?如果你去看表演,当演员演玩节目时你要说什么?当你买完东西收银员找零时你该如何做?咱们来请几位同学表演一下。老师带了好看的小红花,看谁最积极,表演的好,老师就把最美的小红花给
他。(这里要注意调动平时积极性不高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积极参与的乐趣。)
2、小朋友们上台表演。
3、老师评论,分发小红花。
4、同学们表演的真棒,老师为你们骄傲。
活动四、表达感谢:
老师:这些劳动者为我们的生活付出辛劳,相信同学们也十分感谢这些劳动者。因此,当这些叔叔阿姨帮助你们的时候,我们要说:“谢谢您,辛苦了!”
实践作业:对在日常生活中帮助自己的叔叔阿姨表示感谢,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勤俭节约有礼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