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政治时政热点模拟试题汇编(五)
1、汶川地震五周年
2013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三周年。五年来,汶川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灾后重建工作已基本完成。
材料一:5•12”特大地震给震中汶川县带来毁灭性打击,全县因灾死亡15941人,失踪7595人,受伤34584人;交通中断;基础设施全部瘫痪……直接经济损失达3亿元
材料二:截至2010年底,汶川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已累计完工455个,完工率为90.8%;累计完成投资210亿元,完成率94.7%,受灾群众全部搬入新居。经济强劲恢复,2010年全县GDP增长34.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9%。经济增长15.1%,创历史新高。灾后经济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材料三:党、高度重视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共投入恢复重建资金10205亿元,其中,财政安排灾后恢复重建基金3026亿元;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坚持质量第一、“好”字当头,以人为本,把解决灾区群众现实困难和长远生计放在首位;重建中调整结构优化发展,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增强灾区自身发展能力;把灾区城乡和区域发展与全省布局统筹考虑、协调推进;积极推动对口支援向对口合作转变,由“输血”帮扶向“造血”提升转变,由“硬件”援建为主向技术智力等“软件”支持为主转变;着力对外开放,优化投资环境,拓宽招商引资空间和领域。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材料三概括汶川灾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经济原因。
材料四:汶川地震三年来,从抢险救灾到过渡安置,从灾后过冬到农房重建,从治理次生灾害到救助因灾返贫,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和民生事项上,从到地方,从援建省市到地震灾区,各级、都把全力保障灾区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首要任务,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到灾区每一个角落,访民声、探、解民困、保民生。
(2)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在汶川地震发生三年来各级和上述做法的正确性。
材料五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北川人们在灾难面前永不屈服、永不退缩、永不低头,永远挺起不屈的脊梁。有这样一副对联:“一臂独擎天大困难能战胜,二人连心地动山摇何所惧”,横批是“自强不息”。总理称赞说,这就是北川精神,也是灾后恢复重建精神,灾区干部群众表现出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坚强毅力和乐观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尤为难得的是,这次新的抗战正铸就我们新的民族气质,仁爱、包容、坚韧的民族气质。
(3)材料说明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六 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遭受的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恢复重建任务,是我们战胜自然灾害的又一伟大壮举。恢复重建中有很多创新和探索,值得认真总结。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把城乡居民住房、学校、医院重建放到优先位置。第二,坚持规划先行,科学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第三,坚持统筹兼顾,将恢复重建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第四,坚持举全国之力,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援灾区重建。第五,坚持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灾区群众在恢复重建中的主体作用.
(4)结合材料,分析灾后恢复重建宝贵经验的哲学依据。
【参】
(1)①材料一说明汶川地震给各方面带来毁灭性打击,经济损失严重。材料二说明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汶川灾后重建工作成绩显著。②主要原因:国家加强宏观,运用财政等经济手段,加大资金投入,发挥财政作用,推动灾区发展;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灾区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协调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灾区自身发展能力;统筹城乡、区域协调,推进西部灾区的跨越式发展;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引进来与走出去,发挥外资的积极作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山东等的积极援助等。)
(2)①职能和原则。应依法履行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要充分发挥各项职能,全力安置受灾群众、抢修损毁基础设施、加强卫生防疫工作、做好资金物资的保障和监管、加强心理指导等,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②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正是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③党的性质和宗旨。党总揽全局、审时度势,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各级党员身体力行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体现了党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关注民生、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面对特大地震灾害,从到地方各级和坚强领导、科学指挥,始终与灾区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真正地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⑤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的执政党,党对国家实行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要坚持党的领导,党员深入灾区是党进行组织领导的具体体现。
(3)道理: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它在中华民族经受检验和洗礼、不断创造新辉煌的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启示:①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高举民族精神火炬,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③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当代青年要结合新的实践要求,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④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4)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灾区群众在恢复重建中的主体作用是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的体现。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改造世界。坚持规划先行,科学指导灾后恢复重建,是有目的、有计划、主动创造性地组织抗震救灾。③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将恢复重建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举全国之力,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援灾区重建,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④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总结灾后恢复重建的宝贵经验有很多创新和探索,做到了注重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如果答出:“把城乡居民住房、学校、医院重建放到优先位置”体现了抓主要矛盾,“坚持统筹兼顾”体现了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也可)
【命题说明】
本题以汶川地震三周年所取得的成就为背景,具有实效性,同时又能充分展现我国勇于战胜困难、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四个角度分别考查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角度多,涉及面广,且贴近课本的重要知识点设问。学生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充分挖掘材料,理论联系实际。
2、抗旱救灾经济、哲学思考
材料一 2013年是建党92周年,是"十二五"的关键之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彻落实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号文件首次聚焦水利,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的战略高度。
材料二 黄河流域,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和重要的工业、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下游人口稠密,黄河防汛抗旱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休戚相关。
(1)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防汛抗旱的经济意义?
黄河防汛抗旱工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涉及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需协调不同地区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关系。尽管各方对防汛抗旱的需求不尽相同,但历史的经验表明,团结协作则无往不利,各自为战则事倍功半。因此,必须组织和调动各方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协同配合、共同参与的防汛抗旱联动工作机制。
(2)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如何进行防汛抗旱?
【参】
(1)①防旱抗汛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保护广大人民特别是黄河流域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②防旱抗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保护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③有利于保护协调农业的发展,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确保粮食生产安全。④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黄河防汛抗旱工作需协调不同地区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关系。②联系具有客观性,但并不意味人们在联系面前为力,我们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搞好黄河防汛抗旱工作。③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统筹全局搞好局部,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搞好黄河防汛抗旱工作必须组织和调动各方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协同配合、共同参与的防汛抗旱联动工作机制。
【命题说明】
防旱抗汛,事例比较典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考试时,可能会选取防旱抗汛有关典型材料或其中的一些感人故事、典型画面、精彩瞬间,以此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其经济政治意义及哲学措施等多个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和运用,并且比较适合文综试题。
6、建党九十二周年
今年是中国党建党九十二周年。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党已经走过九十二年的风雨辉煌,在这九十多年里,中国党以红色旗帜为荣,带领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斗,建立了崭新的国家,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只有中国党才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我们坚信,中国党有信心、有能力带领人民谱写中华民族最辉煌的篇章。
(1)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的知识,回答为什么中国党既能救中国,又能发展中国?
材料二 为了庆祝中国党建党九十周年,全国各地开展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如《唱响中国》、创先争优、知识竞赛、征文等。
(2)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开展这些庆祝活动的意义?
【参】
(1)①中国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②中国党不仅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中国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③中国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开展各种庆祝活动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开展各种庆祝活动,有利于对全国人民进行传统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精神,增强人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凝聚力。④有利于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命题说明】
今年是中国党建党九十周年,如同建国六十周年一样重要,这是今年高考最大的热点,高考政治一定不会回避,请各位老师和同学多加注意。该题重点考查了《政治生活》中中国党的相关知识,《文化生活》中文化的作用、民族精神、核心价值体系等知识,《生活与哲学》中重点考查了矛盾的观点。除此之外,中国党带领人民取得的巨大成绩,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各方面,涉及到必修各块知识,大家也要注意一下;在设问形式上可能会包括原因类、措施类、评析类等。也要注意一下开放性试题,如让你为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做一期宣传栏,列举一下宣传提纲。还要与十二五规划等热点相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