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拉山一号隧道
榆树沟斜井转正洞施工方案
编制:廖立平
审核:苏 岚
中铁四局集团甘泉铁路工程项目经理部
2011年1月
1 编制依据
1.1中交铁道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有关神华甘泉线站前工程GQSG-1标段《塔本陶勒盖矿区配套铁路运煤专用线乌拉山一号隧道设计图》;
1.2国家和铁道部现行隧道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
1.3新建甘其毛都至万水泉南铁路站前工程GQSG-1标段的现场施工调查资料;
1.4 中铁四局甘泉铁路工程项目经理部编制的《新建甘其毛都至万水泉南铁路站前工程GQSG-1标段乌拉山一号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2编制原则
2.1响应和遵守铁道部和神华甘泉有限公司文件中的安全、质量、工期、环保、文明施工等的规定;
2.2响应工期要求。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以总工期15个月为施工总工期控制目标,作为劳力、机械、设备的配置与施工方案选择的前提;
3斜井概况
榆树沟斜井与隧道线路小里程方向夹角为40°,相交于DK52+300(XDK0+000),斜井出口里程为XDK0+290,斜井综合坡度9.2%,斜井斜长291.39m。斜井内净空尺寸一般地段为5.3m×5.9m(宽×高),错车道段为7.6m×5.9m(宽×高)。
4 工程地质条件
XDK0+290~XDK0+217为Ⅴ级围岩,XDK0+217~XDK0+139为Ⅳ级围岩,XDK0+139~XDK0+114为Ⅴ级围岩,XDK0+114~XDK0+090为Ⅳ级围岩,XDK0+090~XDK0+000为Ⅲ级围岩。
斜井与正洞交叉口,斜井部分处于弱风化片麻岩,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呈层状,块石状结构,结构面微张,少有充填物。岩体整体强度较高,岩体基本稳定,存在基岩裂隙水,XDK0+020~XDK0+000按Ⅳ级复合式加强衬砌施工。斜井与正洞相交后,交叉口两侧正洞DK52+270~DK52+320段为太古界弱风化片麻岩,岩体完整,厚层状,块状结构,以构造节理及层面为主,裂隙微张,少有充填物。岩体整体强度较高,岩体基本稳定,存在基岩裂隙水,为Ⅲ级围岩,按Ⅳ级复合式加强衬砌施工。
5施工思路与方案
斜井施工至与正洞交界后,以曲线形式转体进入正洞,同时是上坡开挖至正洞拱顶高程,随后继续沿相同方向开挖支护达到正洞标准断面,并掘进一定距离,形成作业空间后,转向相反方向施工,直至跨过斜井口一定距离;然后进行其他分部开挖,完成施工转换,进入正洞正常施工状态,施工程序详见表1。
6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步骤
6.1斜井交叉口支护加固措施
由于斜井与正洞相交于下断面,两弧相交交点处受力状态很差,为了改善受力,确保洞内安全,根据斜井与正洞相交角度安装异型钢架,完成由垂直于斜井中线到平行于正洞中线的过渡。
6.1.1斜井XDK0+020~+000、正洞DK52+270~+320段拱部采用超前锚杆预支护,φ25中空注浆注浆锚杆L=3.5m,环向间距40cm,纵向水平搭接长度不小于1.1m。
6.1.2斜井XDK0+020~+015段采用Φ20@120格栅钢架加强支护,格栅钢架间距1.0m。
6.1.3因斜井与正洞呈40°斜交,在斜井施工至XDK0+015后,安装5榀异型Φ20@120格栅钢架过渡至XDK0+010,在XDK0+010~XDK0+005段安装5榀I16异型工字钢架,异型钢拱架左侧(面向斜井小里程方向,下同)间距610mm,右侧间距1390mm,见图1斜井进入正洞平面图。
6.1.4为保证正洞钢架有稳固落脚点,将斜井与正洞相交处钢架用两榀I16钢架焊接而成,上设I16型钢横梁,并在横梁两端螺栓连接I16型钢立柱,以后在此处安装正洞钢架时,改变正洞钢架尺寸使之落在托梁上并与横梁焊接在一起,局体钢架布置见图2交叉口正洞侧面图。
6.1.5交叉口范围斜井C25喷混凝土厚度为18cm;拱墙设Φ22砂浆锚杆,长度2.5m,间距(环1.2m*纵1.0m),梅花型布置;拱墙设φ8钢筋网,网格间距25cm*25cm;模筑衬砌厚25cm。
6.2交叉口正洞部分支护措施
6.2.1斜井开挖面转入正洞,向大里程方向,按 20%开始向上爬坡进行导坑开挖支护,因导坑跨度及高度较小,故参照正洞Ⅳ级围岩复合式加强衬砌上半部分断面进行施工,见图3斜井进正洞立面图。
6.2.2导坑支护参数:C25喷混凝土厚10cm;拱部设置Φ25中空注浆锚杆,长度2.5m,间距1.2m*1.2m,间距(环1.2m*纵1.2m),梅花布置;φ6钢筋网,网格间距25cm*25cm。
6.2.3导坑完成爬坡直至正洞拱顶设计标高,沿隧道设计坡度向大里程方向,按Ⅳ级围岩复合式衬砌断面开挖方法、支护参数继续进行上台阶掘进,施工10米后,喷砼封闭大里程方向掌子面,反向向小里程方向开挖正洞,每循环先开挖上部,立上部钢架后,再拆除导洞初期支护。
6.2.4反向开挖支护至DK52+290时,按正洞Ⅳ级围岩复合式加强衬砌上台阶的高度进行,先开挖顶部,再开挖两侧,开挖时仅对有影响的导洞初期支护进行拆除,按正洞设计要求间距进行钢架施工,相应完善其他支护。
6.2.5正洞钢架拱脚与斜井横梁连接处加设锁脚锚管,每榀4根,长4.0m的φ42锁脚锚管,以保证拱架稳固。
6.2.6正洞落底后及时进行正洞仰拱施工,以便初期支护与仰拱尽早成环,确保施工安全。
7 安全质量措施
7.1斜井段异型钢架的加工精度要符合要求,钢架间必须设置连接钢筋,使钢架形成整体受力。
7.2导坑挑顶施工时,要严格控制超挖量。施工中按照设计预留足够的初期支护变形量,防止支护结构侵入二次衬砌限界。
7.3导坑施工完成后,正洞不能急于在两个方向同时进行掘进,应该在监控量测数据正常时,再行开挖。
7.4斜井交叉口段仰拱必须尽快做完成,为后续工序提供整体、稳定、可靠的支撑基础。
7.5本段在施工中应加强监控量测,增设点位,提高量测频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