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标解读】
1、了解科举制度产生、完善、衰败及废除的历程。
2、了解科举制的影响(积极、消极;国内、国际)。
3、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学习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渐完善到衰亡的过程,尤其是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皇帝发挥的关键作用。
学习难点:如何客观评价科举制度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及其对中外的深远影响。
隋文帝
隋炀帝
【知识构建】
创立:隋朝
诞生原因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演变过程
完善:唐朝
科举制
衰败:明清----八股取士
废除:清末(1300多年)------兴办近代学校
直接:
根本:
目 的
1、积极、消极
2、国内、国际
影 响
【问题探究】
1、科举制与现行的考试制度对比有何异同?
2、古代用人制度对我们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习题演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8分)
1、下列对科举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任职
B.促进了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C.为高门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
D.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历史小话剧《赶考途中》是这样设计的:“时间:XX;地点:去京城赶考的路上;人物:张公子、李公子、书童;旁白:张公子是世家大族子弟,带着书童张二,去京城赶考。……”该剧所反映的这一现象最早开始于( )
A、秦朝B、西汉C、隋朝D、唐朝
3、武举要考查步射、马射、马、负重等,也要考语言、身材。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郭子仪即由武举进入仕途。武举制创立于( )
A、隋文帝是时 B、隋炀帝时 C、唐太宗时 D、武则天时
4、如果你是右图中的一位考生,
你不可能( )
A、熟读四书五经
B、会写作规范的八股文
C、在考卷中发表自己对朝政的看法
D、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二、材料题(12分)
材料一:魏晋以来,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生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和地方担任。
材料二: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 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四: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成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1)材料一中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开始于哪个朝代? (1分)在此之前,朝廷选拔的标准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长策”是指对我国古代哪一种制度? (1分)它对唐朝的教育事业影响如何? (2分)
(3)从材料四可以看出这一制度到了明朝时期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4)唐太宗和顾炎武为什么会对这一制度得出不同的结论? (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