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高处作业)
一、工程概况
K3+965野溪高架桥,其上部构造为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砼结构;桥型为9×30 m预应力砼T梁桥,本桥在0#、4#、9#墩台处分别设置三道伸缩缝,本桥平面位于R=1800m的圆曲线和缓和曲线A=709.93m上,线路右偏,纵坡沿路线设计方向为-4.0%; K3+965老鸭塘高架桥,其上部构造为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砼结构;桥型为23×30 m预应力砼T梁桥,本桥在0#、5#、10#、15#、20#、25#、30#、34#、38#、42#墩台处分别设置十道伸缩缝,本桥平面位于R=1800m及R=980m的圆曲线和缓和曲线A=709.93m及A=573.629m上,线路右偏,纵坡沿路线设计方向为-4.0%
共安装30mT梁510片,根据两座桥工程特点及制梁、台座投入情况,本桥设计采用全幅安装,先左幅后右幅,架梁顺序与制梁顺序相吻合。
二、施工准备情况
1、桥梁下部构造及上部构造的梁板预预制工作已完成。
2、桥面测量工作完成,并经专业监理工程师复核,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施工所用设备及机具已全部到位,并已开始拼装和调试。
4、施工所用材料已到场,经监理及试验室抽检,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5、施工人员已全部到位,已具安装备开工条件。
三、施工进度安排
从2010年3月1日开始,至2011年1月31日结束。
四、架桥机拼装
本施工段两座大桥上部构造均为30m预应力T梁,计划采用LBQJ40/160型架桥机,该架桥机的额定起重量为160T,最大跨度为30m,起升高度为6.0m,设备全长66m,高度6.5m,设备总重量约120T。
本架桥拼装步骤如下:
1、设置中横移轨道,中横轨道设置在桥台背墙并列处(跨中墩时,应设置在已安装好的墩顶梁端上),先在台背或T梁端头铺设枕木,轨枕间距为0.5m,再在枕木上铺设横移轨道,并用水准仪抄平,使整条轨道保持水平。
2、中托轮组,中托下轮组采用吊车安放在中横移轨道上,在中托下轮组上安装电机减速机总成,在中托下轮组上安装旋转基座,再在旋转基座上安装反托轮组,最后在中托上轮组上安装电机减速机总成,并用销轴把中托下轮组与中托连接起来,安装好开口销。
3、桁架主梁拼装,用汽车吊将第一节桁架主梁前端放在中托上,后端放在枕木垛上,后续各桁架主梁均放在平起的枕木垛上,并用φ40销轴把各节桁架梁连接,然后安装φ8开口销。
拼装横向前框架,用汽车吊将横向前框架吊起,并对正主梁前端的鞍座移动就位,然后插上φ40销轴和φ8开口销。
4、拼装后顶横梁,用汽车吊将后顶横梁吊起,放置在后端横梁基座上,并用M24×80螺栓紧固。
5、拼装前支腿,先将液压油泵固定在工作平台上,并加上46#液压油,再将千斤顶固定在主梁上,然后将电机减速机总成安装在前支轮组上,再进行支腿安装,用M24×90螺栓将前支轮组、标准节及前支伸缩管连成一体,然后将托架套在伸缩管上,插上销轴,并用M24×70螺栓组把托架、支腿一起安装在主梁上,伸缩管用销轴与千斤顶活塞连接,插上开口销,最后用φ40销轴把前支轮组与前支连接杆连接,插上开口销。
6、拼装后支腿,先将液压油泵固定在工作平台上,并加上46#液压油,再将千斤顶固定在主梁上,然后将电机减速机总成安装在后支轮组上,再进行支腿安装,用M24×90螺栓将后支轮组、标准节及后支伸缩管连成一体,然后将托架套在伸缩管上,插上销轴,并用M24×70螺栓组把托架、支腿一起安装在主梁上,伸缩管用销轴与千斤顶活塞连接,插上开口销,最后用φ40销轴把后支轮组与前支连接杆连接,插上开口销。后支轮组安放在铺设好的运梁轨道上或固定枕木上,然后把后支连接横梁放在后支轮组上对正法兰板,用螺栓把后支轮组与后支连接梁连成一体,后支连接梁与后支伸缩用螺栓连接。
7、天车拼装,先进行电机减速机总成安装,即用螺栓把电机减速机安装在天车左右轮组上,再进行天车轮组安装,同时进行定滑轮组及起重小车的安装,最后将大小卷杨机安装在天车上,并将天车吊装在主梁轨道上,理好钢丝绳及其他吊具。
8、电器系统安装, 先安装收放线架,再安放电控柜,电控柜固定在主梁桁架上,最后进行其他附件安装,包括前支轮组、中托轮组、天车轮组上的缓冲器和限位开关,以及卷扬机上的电阻切除器。另外,就是供电线路的铺设及捆扎。
五、设备特点及工作原理
本设备与常规架桥机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边梁横移一次到位,不需要人工移梁及二次安装。
2、采用前中支腿滚轮机构跨孔,无需铺设架桥机纵移轨道。
3、液压系统采用螺旋式代替普通升降式,大大增强了安全系数。
4、前端部分导梁为引梁,既减轻跨孔的自重,又节省了钢材,成本明显降低。
5、架桥机的前支轮箱和中支腿反托轮箱组可旋转,以满足大半径桥的架设要求
6、架桥机采用三个支撑点过孔,前支撑点为反托轮箱组,中支撑点为带有伸缩缸的后支腿,后支撑点为带配重梁的运梁小车,中支撑点可缓冲主梁在过孔时过中托轮箱组的压力。
工作原理有以下几个要点:
1、前中支腿横移机构与导梁采取转盘连接,通过转盘刻度调整斜交角,满足安装斜桥的要求。横梁与行走系统同样采取旋转法兰连接,可任意调整角度。
2、通过前中支腿可动装置,满足对整个导梁支点位置选择及整机配重的要求。
3、通过横梁的行走系统满足吊重小车携梁纵移的目的。前中支腿底下横移轨道可使整机横移达到梁板远距离的横移,梁板小距离的横移可借助吊重小车在横向轨道上运行达到横移目的。
六、安装方法及要点
1、工艺流程:
架桥机拼装、试验工作→准备工作→架桥机跨孔就位→梁板运输→尾部喂梁→吊重小车携梁纵移就位→整机携梁横移→吊重小车横移到位→落梁→梁板支撑(焊接)→下一循环
2、施工方法及要点:
(1)架桥机拼装:
根据桥梁设计线定出前中支腿摆放位置→逐节组拼导梁(两侧对称平行运行)→前横梁连接件→安装前支腿→拼装尾龙门→横梁→吊重小车→电路连接
(2)试验工作
架桥机拼装后要经过试验阶段,方可正式投入安装作业。试验阶段分目测、静载试验、重载试验三项内容。目测主要检查架桥机构件拼装完整性,连接件牢固性及电力系统布置合理性;静载试验主要检查无荷载作用下各行走系统的运行速度、行走系统同步性、各种控制系统的灵敏性、跨孔最大悬臂挠度;重载试验主要检查架桥机吊梁状态下各行走系统的运行速度、行走系统同步性、重载作用下跨中挠度。
(3)准备工作
主要是运梁轨道铺设,墩台支座及临时支座中心位置放样、标高量测,支座钢板加工,临时支座安放(临时支座采用钢质砂筒或砂箱),跨孔前架桥机的各项检查工作等。
(4)架桥机跨孔
二次跨孔是安装过程重要的一环,须慎重对待。
二次跨孔的理解:中支腿往前跨越两次每次15m,同时每次主导梁往前挪动15m,第二次为承重导梁置换引梁。
第一次跨孔流程:顶起尾支腿(至中支腿离地面8~10cm)→中支腿前移至跨中位置(即与前支腿距离15m)→两台纵移桁车置前中支腿中间→ 收复尾支腿→开机反滚轮导梁前移(临时支腿至盖梁前端边停机)。
第二次跨孔流程:顶起尾支腿→中支腿往前靠近前支腿→前支腿收腿前移靠近临时支腿支垫平稳→两台桁车置中横梁前方约5m处→收复尾支腿→ 开机反滚轮导梁前移(上方连接横梁对准前支腿中心)→顶起尾支腿,稍微受点力→两台桁车退至尾部准备喂梁。
纵观二次跨孔的工艺,通过对比可得出以下结论:
①主要承力支点为前中支腿,临时支腿及尾支腿起到临时支撑及满足前中支腿变换位置的需要。不论是前支腿或中支腿变换位置,每次只能变换1个,且另一个支腿与临时支腿、尾支腿共同支撑作用。
②导梁纵移时,均由前、中两个支腿作为支撑点及提供水平推力作用。
③导梁纵移时,两支腿开机后滚轮往前移,两台纵行桁车同时往后退,达到配重的要求。
④导梁纵移时,两台纵行桁车均在前中支腿之间。
(5)尾部喂梁。
运梁平车运行至尾部两导梁间,采用前端吊重小车吊起梁板一端,然后开机前端横梁行走系统往前移(注意此时后端运梁平车电机不工作,为从动轮),待后端吊重小车在梁板的另一端时正上方时,停止前进,待后端吊重小车吊梁后,共同开机纵移。
(6)落梁就位
两吊重小车携梁先纵移后横移,落梁时,落梁时两天车要同步进行、起落均匀。
本机的抗倾覆
七、安装注意事项
1、临时支腿靠近盖梁边,梁体前移防止碰撞前横梁联接件及前支腿靠近临时支腿时,须注意即将到位(约0.5m左右),立即停车,采用点动,牢记“宁欠勿过”。
2、不管梁板纵移或横移,牢记“宁低勿高”原则。
3、二次跨孔到位后,一定要记住前中支腿与导梁采用螺栓连接。
4、安装前一定在人员就位后,方可开机。
5、正式开机前,先检查架桥机主要构件连接情况及其它有无异常情况,发现问题必须立即解决。
6、指挥人员与架桥机司机需提前约定信号、手势等沟通渠道。
八、技术保障措施
1、桥面运梁轨道采用短枕木支垫,并相距2m设一道φ12钢筋拉杆与湿接缝预埋钢筋焊接,确保轨道稳固性及轨距准确性。
2、在前中支腿前端,前端纵移桁车及支腿横移装置外侧安装行程开关。
3、二次跨孔时,为了确保纵移桁车及前中支腿安放位置可在导梁上用白漆作标记。
4、启动架桥机的保养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日常保养及定期检查保养,由机料科牵头整理保养细目、检查内容及检查频率,保养负责人对检查结果及处理举措登记台帐。
5、每片梁板安装就位,立即在梁板两侧用圆木支撑,若在伸缩缝时,采用方木支垫横隔板,确保梁板安装后稳定性。
6、一旦两片相邻的梁体就位,必须尽快焊接,特别两片中梁作为承重运梁,必须保证2/3以上的翼缘板钢筋相焊接,整机吊梁横移前必须使4片受载梁体焊接2/3以上。
九、人员组织情况
主要投入人员计划表
| 序号 | 岗位 | 计划人数 | 备注 |
| 1 | 全面负责人 | 1 | |
| 2 | 技术负责人 | 1 | |
| 3 | 质检负责人 | 1 | |
| 4 | 桥梁工程师 | 1 | |
| 5 | 测量负责人 | 1 | |
| 6 | 安全负责人 | 1 | |
| 7 | 安装负责人 | 1 | |
| 6 | 安装指挥人 | 1 | |
| 8 | 机械管理员 | 1 | |
| 9 | 梁场电工 | 1 | |
| 10 | 其他安装人员 | 6 | |
| 小 计 | 16 |
1、所有安装作业人员均应戴安全帽,前端高处作业人员须系安全带,安装过程中架桥机下严禁行人、车辆穿行。
2、所有安装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考核,并经体检合格后,才能上岗;起重工、电工要经过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3、对架桥机设备、起吊钢丝绳、连接节点、电力系统等重要部位按规定保养、检查,使架桥机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4、架桥机作业必须明确分工、统一指挥,要设专职操作员、专职电工和专职安全员。
5、机组人员严禁酒后工作、严禁夜间进行整机纵移和外边梁的安装。
6、运梁、落梁时两天车要同步进行、起落均匀,严禁一端或一侧拖梁。
7、梁板安装后,让两吊重小车的吊具挂在梁板预埋钢筋上稍微受点力;并在收工前把电源总闸关闭。
8、建立工作日志薄制度,由专人负责记录。
30mT梁安装安全及技术交底
一、安装注意事项
1、架桥机在拼装完成后,必须经过县级以上技术监督部门进行安全标定,并取得相应合格证书。
2、架桥机在T梁安装之前,必须进行各运行机构的试运转,运转正常后,方可进行过孔作业。
3、架桥机在正式架梁之前,必须按构件重量的1.25倍吊重进行试吊装,试吊装通过后,方可进行正式吊装。
4、安装各程中,梁端前后必须要有人同时检查梁体与桥墩台等构件的相对位置,整个吊装过程,必须有专人统一指挥。
5、临时支腿靠近盖梁边,梁体前移防止碰撞前横梁联接件及前支腿靠近临时支腿时,须注意即将到位(约0.5m左右),立即停车,采用点动,牢记“宁欠勿过”。
6、不管梁板纵移或横移,牢记“宁低勿高”原则。
7、二次跨孔到位后,一定要记住前中支腿与导梁采用螺栓连接。
8、安装前一定在全体人员就位、并检查所有准备工作做好后,方可开机工作。
10、正式开机前,先检查架桥机主要构件连接情况及其它有无异常情况,发现问题必须立即解决,不得遗留任何问题。
11、指挥人员与架桥机司机需提前约定信号、手势等沟通渠道。
12、每次工作完毕后,必须对架桥各部位及输电线路进行检查,做到不留后患。
二、技术保障措施
1、桥面运梁采用运梁车运输时,承重梁必须采用可靠的加固措施,横隔板钢筋与湿接缝预埋钢筋全部进行焊接,确保承重梁的整体稳固性。
2、在前中支腿前端,前端纵移桁车及支腿横移装置外侧安装行程开关,控制桥机纵移速度。
3、二次跨孔时,为了确保纵移桁车及前中支腿安放位置可在导梁上用白漆作标记。
4、制定架桥机保养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日常保养及定期检查保养,由专人整理保养细目、检查内容及检查频率,保养负责人对检查结果及处理举措登记台帐。
5、每片梁板安装就位,立即在梁板两侧用圆木支撑,若在伸缩缝位置时,采用方木支垫横隔板,确保梁板安装后的稳定性。
6、一旦两片相邻的梁体就位,必须尽快焊接,以防失稳,特别两片中梁作为承重运梁,必须保证2/3以上的翼缘板钢筋相焊接,整机吊梁横移前必须使4片受载梁体焊接2/3以上。
7、T梁就位必须按测量放样所标注的平面位置就位,其简支端和连续端的高程必须与设计纵坡保持一致。
8、梁板安装完成后,必须对支座位置及受力情况进行检查,看是否错位或存在支座脱空现象,并及时进行调整。
三、安全操作规程
1、所有安装作业人员均应戴安全帽,前端高空作业人员须系安全带,安装过程中架桥机下严禁行人、车辆穿行。
2、所有安装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考核,并经体检合格后,才能上岗;起重工、电工要经过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3、对架桥机设备、起吊钢丝绳、连接节点、电力系统等重要部位按规定保养、检查,使架桥机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4、架桥机作业必须明确分工、统一指挥,要设专职操作员、专职电工和专职安全员。
5、机组人员严禁酒后工作、严禁夜间进行整机纵移和外边梁的安装。
6、运梁、落梁时两天车要同步进行、起落均匀,严禁一端或一侧拖梁。
7、梁板安装后,让两吊重小车的吊具挂在梁板预埋钢筋上稍微受点力;并在收工前把电源总闸关闭。
8、建立工作日志薄制度,由专人负责记录。
四、典型事例分析
1、绳卡未装好,吊梁时脱落。
2、吊重天车未按要求放置,液压系统超负工作,导致千斤顶失效架桥机偏心倾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