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选择题练习三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11:02:55
文档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选择题练习三

一、单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分)1.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的分支是在(D)A.17世纪.18世纪.19世纪D.20世纪2.在中国古代提出“知人论世”批评方法的是(B)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3.马克思主答文学源泉问题用的是(C)A.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C.反映论.辩证法4.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艺术交往论把文学看成是(C)A.人的生活活动.社会生活的反映C.一种社会意识形态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5.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在于,人作为与
推荐度:
导读一、单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分)1.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的分支是在(D)A.17世纪.18世纪.19世纪D.20世纪2.在中国古代提出“知人论世”批评方法的是(B)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3.马克思主答文学源泉问题用的是(C)A.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C.反映论.辩证法4.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艺术交往论把文学看成是(C)A.人的生活活动.社会生活的反映C.一种社会意识形态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5.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在于,人作为与
一、单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的分支是在 ( D )

A.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D.20世纪

  2.在中国古代提出“知人论世”批评方法的是                         ( B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3.马克思主答文学源泉问题用的是 ( C )

A.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C.反映论        .辩证法

4.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艺术交往论把文学看成是   ( C )

A.人的生活活动 .社会生活的反映

C.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5.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在于,人作为与自然相对的一方,其感觉可以同对象( C )

A.发生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形成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C.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         .形成对立关系

  6.从世界与作品的关系角度认识文学的本质,所形成的文学观念是 ( A )

A.摹仿论    .表现论 .文学本体论 .读者反应论

  7.从作品与读者关系的角度认识文学的本质,所形成的文学观念是 ( D )

A.摹仿论 .表现论 .文学本体论  D.读者反应论

  8.西谚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和中国古语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以触及读者阅读的 ( B )

A.创造性质  B.再创造性质  .意识形态性质 .反映论性质

  9.在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中提出“隐含的读者”概念的是 ( D )

A.英伽登 .兰瑟姆 .姚斯   D.伊瑟尔

  10.在弗雷泽《金枝》有两条巫术原理,其中“同类相生或同果必有同因”称为 ( A )

    A.相似律  .接触律 .必然律 .可然律

  11.系统地阐述游戏说,并作为游戏说代表的是 ( B )

A.康德   B.席勒    .黑格尔 .普列汉诺夫

  12.文学发展与物质生产的关系 ( C )

A.总是平衡 .总是不平衡    C.并不总是平衡   .基本平衡

  13.在西方18世纪之前所使用的“文学”一词的含义基本上是 ( A )

A.广义的      .狭义的 .审美的 .符号学的

  14.在现代世界,文学的通行含义是 ( C )

A.广义的 .狭义的     C.审美的     .符号学的

  15.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的含混主要是指话语意义的 ( B )

 .单一性    B.多重性     .明确性 .完整性

16.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时期的科学文化的根本性方针是  ( C )

A.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继承文学遗产

  17.提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塑物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 ( A )

  A.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  

  18.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它所凭借的“艺术符号”是 ( B )

A.语言     B.言语   .线条 .色彩

  19.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学观念是 ( A )

A.诗言志       .诗缘情 .诗者,吟咏情性 .感物吟志

  20.认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的是 ( A )

A.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

C.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史达尔夫人 .作家托尔斯泰

  21.移情说的代表人物是 ( B )

A.别林斯基    B.立普斯          C.洛克 .克罗齐

  22.创作主体的主导性、能动性、创造性首先体现在 ( C )

A.实际创造过程中对“具体客体”的剪裁、缀合、概括、综合等

B.对客体进行变形、情感投射、观念移注

C.主体对创作客体的选择

D.客体被创作主体重新塑造

  23.作家所有文学活动能否发生的枢纽是 ( B )

A.素材积累   B.艺术发现   .创作动机 .艺术构思

  24.对记忆表象进行重新组合以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称为 ( A )

A.想象    .联想 .幻想 .记忆

  25.类似联想是指 ( B )

 .由于事物间在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

B.由事物间类似的特征引起的联想

C.由事物间相比照的关系而引起的联想

D.由对象在特定关系情境中引起的联想

  26.文学创作中的直觉是指 ( B )

 .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

B.省略推理过程而对事物底蕴作出直接把握的心理过程

C.由一个事物形象想到另一个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D.改造和重新组合记忆表象以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7.略去具体细节抓住主干,形神兼备地传达出形象的大致轮廓的构思方式称为( D )

A.夸张 .变形 .突出   D.简化

  28.曹植写七步诗的情况,是一种 ( B )

A.推敲    B.即兴         .雕琢 .灵感

  29.与生活的真实比较,艺术的真实是一种 ( C )

A.客观的真实 .事实的真实     C.假定的真实      D.历史的真实

  30.恩格斯在评价巴尔扎克时使用的一个概念是 ( B )

A.以热情为元素     B.诗意的裁判

C.唤起自己的情感传达给别人 .诗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

  31.与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相比,作家的使命是                   ( C )

A.诠释社会发展规律                  B.总结历史发展规律

C.宏扬人文精神                      D.发现客观真理

  32.从现实生活出发,描写生活中本来就有的事物,表现作者真切感受的文学类型称( A )

A.现实型文学  .理想型文学 .象征型文学 .古典型文学

  33.下列作品属于象征型文学作品的是 ( D )

A.《红楼梦》 .《西游记》 .《桃花源记》 D.《等待戈多》

  34.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兴起于 ( C )

A.古希腊时期 .古罗马时期       C.18世纪末      D.19世纪末

  35.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是 ( A )

A.高尔基的《母亲》 .法捷耶夫的《毁灭》

C.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高尔基的《我的大学》

  36.结构最灵活自由的文学体裁是 ( C )

A.诗歌 .小说    C.散文     .戏剧

  37.与普通言语比较,文学言语的最大的不同是其 ( B )

A.外指性    B.内指性      .形象性 .音乐性

  38.我国“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是 ( B )

A.梁启超    B.王国维       C.刘熙载 .朱自清

  39.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是 ( B )

A.情景交融          B.虚实相生 .韵味无穷 .思与境偕

  40.按王国维对意境的分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属于 ( B )

A.有我之境   B.无我之境         C.诗人之境 .常人之境

  41.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 ( A )

A.哲理性    .象征型 .求解性 .多义性

  42.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 ( C )

A.哲理性 .象征型    C.荒诞性       .多义性

  43.在叙事作品中,“事件”是指 ( C )

 .按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B.按事件顺序讲述的故事

C.又所叙述的人物行动及其后果构成的叙述单位

D.人物行为之间的冲突

  44.在叙事性作品中,“角色”是指 ( C )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要素

B.作品中有姓名、身份的人物

C.具有生动具体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的人物

D.叙述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45.叙事作品中的“故事时间”是指 ( C )

A.故事内容在叙述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

B.“叙事时间”

C.故事内容中虚构事件中的前后关系

D.叙述人“讲”故事的时间

  46.抒情话语与普通话语比较,突出话语的 ( B )

A.说明功能      B.表现功能    .指示功能 .报道功能

  47.18世纪德国思想家莱辛的《拉奥孔》主要说明 ( C )

A.普通话语与抒情话语的区别 .声调与情调的联系

C.诗与画的区别      .情与景的关系

  48.在风格问题上,曹丕提出的观点是 ( B )

A.言者,心声也;声者,心画也    B.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

C.各师成心,其异如面 .诗品出于人品

  49.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是 ( C )

A.精神个性与伦理观念 .精神个性与伦理道德

C.文体特色是言语组织      .主体特征与对象选择

  50.从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上说,文学接受是一种 ( B )

A.阅读活动     B.审美活动      .消费活动 .教育活动

  51.孔子的“兴观群怨”说中,把文学接受看作认识活动的是 ( B )

A.诗可以兴    B.诗可以观     .诗可以群 .诗可以怨

  52.读者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称为 ( A )

A.期待视野     .接受心境 .召唤结构 .接受动机

  53.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是 ( C )

A.虚静 .期待  C.共鸣   .回味

  54.孔子在齐闻《韶》,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赞叹“不图为乐之至于斯”,是一种欣赏的 ( B )

A.期待   B.心境    .延留 .共鸣

  55.文学批评中的“语言学批评”兴起于 ( B )

A.19世纪  B.20世纪      .21世纪 .古希腊

 56.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从创作动机上说是一种 ( B )

 .丰富性动机    B.缺失性动机

 .多元性动机 .无意识动机

 57.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叫做 ( B )

 .故事   B.情节     .细节 .场面

58.一切文学作品                                                     ( C )

A.没有结构,也没有情节              B.有情节,没有结构

C.有结构,不一定都有情节        D.有情节,不一定都有结构

59.典型形象的生命在于                                                  (A)

A.特征性        B.一般性         C.共性       D.故事性

60.“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欣赏美的大众”,说的是 (C )

A.审美趣味对鉴赏的影响 .审美能力在鉴赏中的作用  

C.鉴赏对象对鉴赏主体的创造   .鉴赏主体对鉴赏对象的创造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61.目前国内外一般把文艺学分为                                       ( ABD )

A.文学史                 B.文学批评            C.文学批评史

D.文学理论               E.文学理论史

  62.以下概念中属于西方文论概念的有                                ( BCE )

      A.神思      B.净化         C.原型       D.意境        E.移情

  63.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理解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主要有几方面(ACE)

    A.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B.人的生活活动是合规律性的反映

C.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D.人的生活活动使人的感觉能力与感觉器官紧密联系在一起

E.生活活动使文学称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以下理论家中,主张从读者的角度研究文学本质的有 ( BD )

A.什克洛夫斯基 B.姚斯    .兰瑟姆

D.伊瑟尔        .艾布拉姆斯

  65.物质生产与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的两种典型体现为 ( AC )

      A.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的相对低级的阶段

B.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的相对高级的阶段

C.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的

D.艺术生产发展水平总是落后于物质生产水平

E.物质生产水平总是落后于艺术生产水平

  66.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 ( ABC )

A.无功利与功利的相互渗透              B.形象性与理性的相互渗透

C.情感与认识的相互渗透   .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相互渗透

E.物质性与精神的相互渗透

  67.社会主义时期一切文学活动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根本目标是 ( BD )

A.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B.为人民服务

C.为政治服务   D.为社会主义服务

E.为特定时期的中心任务服务

  68.作为审美创造的文学创造,其主客体关系的特征表现为 ( AC )

      A.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评价以情感体验为心理特征

 .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评价以逻辑推理为心理特征

C.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

D.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逻辑思维为思维特征

E.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扬弃客体个别性为思维特征

  69.与直觉比较,灵感表现为                                       ( ACD )

A.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             B.得到推测性的洞察

C.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                   D.获取成熟的答案

E.整体上对事物的判断

  70.艺术构思中的综合并不是简单的拼凑,综合具有                      ( BCD )

A.多元性              B.定向性              C.选择性

D.刷新性              E.发散性

  71.情感评价作为“善”的价值追求,应该具有 ( BC )

A.客观真理性               B.高尚的品格            C.功利取向

D.科学的理智               E.历史的理性

  72.现实型文学突出地体现了再现性特点,主要表现为                   ( CDE )

    A.精神内容压倒了物质形式

B.物质表现形式压倒了精神的内容

C.再现现实生活严格遵守客观规律

D.塑造特定时代社会环境中的人物形象

E.情感表现渗透在情节、场面、人物的描绘之中

  73.理想型文学超越现实,突出表现性,主要表现为                  ( CE )

      A.再现现实生活严格遵守客观规律

B.塑造特定时代社会环境中的人物形象

C.艺术地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

D.塑造特定时代社会环境中的人物形象

E.常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

  74.散文的基本特征是                                            ( BCE )

A.故事情节的完整复杂性          B.题材的广泛性       C.结构的灵活性

D.环境描写的细致性              E.抒发感受的真挚性

  75.文学作品的意蕴层一般又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是 ( BCE )

A.现实生活层    B.历史内容层           C.哲学意味层

D.哲理抽象层   E.审美意蕴层

  76.在叙事性作品中,叙事的构成包括了                             ( BCE )

A.叙述者            B.叙述内容             C.叙述话语

D.叙述时间          E.叙述动作

  77.抒情作品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结构要素是                        ( BCE )

A.文字      B.声音         C.画面       D.语言      E.情感

  78.下列观点中强调作家创作个性与风格关系的是 ( BDE )

A.辞尚体要   B.文以气为主 . 文本同而末异

D.言,心声也             E.各师成心,其异如面

  79.文学消费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消费,主要在于它是 ( BCE )

A.具有商品性质          B.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

C.其产品往往是独创而不可重复的     .会有价值的损耗

E.具有超时代性

  80.下列批评模式中属于现代批评模式的是                                ( BCD )

A.社会历史批评         B.语言批评              C.文化批评

D.心理学批评           E.审美批评

文档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选择题练习三

一、单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分)1.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的分支是在(D)A.17世纪.18世纪.19世纪D.20世纪2.在中国古代提出“知人论世”批评方法的是(B)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3.马克思主答文学源泉问题用的是(C)A.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C.反映论.辩证法4.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艺术交往论把文学看成是(C)A.人的生活活动.社会生活的反映C.一种社会意识形态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5.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在于,人作为与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