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湖心亭看雪复习资料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11:02:11
文档

湖心亭看雪复习资料

《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文学常识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代表作《陶庵梦忆》
推荐度:
导读《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文学常识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代表作《陶庵梦忆》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文学常识

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在晚明小品文中独树一帜。

二、基础知识

1、生字难字(略)

2、书下注释:(如有出入,以教材为准)

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俱:全,都。

绝:消失。

拏:今作“拿”,牵引;或“牵引”。

毳衣:一种毛制的衣服。(毳:鸟兽的细毛)

雾凇:水气或雾滴受冷在树枝等物体表面凝结成不透明松散冰晶。

沆砀:严寒天气,空中白茫茫的样子。

金陵:南京古名。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

三、结构

全文短小,只写了一事一景一遇一叹。

事:独往湖心亭看雪。

景:白描手法,描绘西湖茫茫雪色。

遇:偶遇知音,共饮而别。

叹:借童子之语,以“痴”字述怀。

四、写作手法

白描,景中含情,将人与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人景融合正是本文特色。

五、习题练习

1.作者友人这样评价他:寓居西湖四十余年,笔下西湖之景空灵晶映,使旧日之西湖于纸上活现。请在文中找出一处能与此评价相符的语句,准确工整地抄录下来。(任选其一)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或“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或“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作者怀着怎样的心情去看雪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作者在大雪三日后,人鸟声俱绝,一片肃杀的冷寂中独往湖心亭看雪,“独”字表现了作者一开始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表达作者痴于山水,痴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以看雪的愉悦化解心中淡淡的愁绪.

3.作者在湖上看到了怎样的雪景?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同1中后两句。

以人的渺小与自然宇宙的广大形成强烈的对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一种人生情绪。

4.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小品文,你觉得让作者难以忘怀的仅仅是湖心亭的雪景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此时的心情?

    邂逅知音也令作者难忘。

    由“大喜”一词可见作者心情。知音难求,而作者在不经意间却遇到了,这怎能不让人惊喜。

5.从文中哪些具体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大喜”?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借二客之语,道出作者的心声——愉悦,惊喜。“强饮三大白”,作者并不善饮却连饮三杯,可见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6.从文中哪些地方可见“相公痴”?

更定,十二月,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独往湖心亭。时间不早,又是冬天最冷的时节,大雪连三日,偏偏在此时独自一人去湖心亭可见其痴。

7.这种“痴”应该怎样理解。

表面似痴,而实质上却反映出作者遗世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8.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一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白描。抓住景物特征,文字朴素不加渲染,概括而又传神。

9.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是否矛盾?为何?

不。作者遗世、卓然不群,并不愿与欲人为伍,在作者眼中这些人并不存在。

10. 一切景语皆情语,从作者笔记下景色我们可以看出他内心是怎样的状况?

   宁静之中又含有一种茫然无奈的感……

11. 《江雪》对比阅读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_柳宗元

两文在描写手法与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描写手法上原文采用白描,使湖中奇景与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的手法,以景烘托人的孤独。

在感情上,原文表达作者遗世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以及一种淡淡的愁绪。江雪则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文档

湖心亭看雪复习资料

《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文学常识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代表作《陶庵梦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