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师教学设计片段
◆体会赵州桥雄伟坚固的特点 (教学重点)
师:你怎么知道赵州桥的特点是雄伟坚固的呢?
生:因为课文第2自然段有一句话:“赵州桥非常雄伟。”
师:第2自然段其他语句又写了什么呢?
生:后面的内容是写赵州桥怎样雄伟坚固的。
师:在每个自然段的开头,用一句话把这段的意思先集中地讲一下,这叫段首立意。这样的结构叫作先总述后分述。好,我们先来看第2自然段,看看这座中国古代的石拱桥,世界闻名的赵州桥,究竟集中着怎样的优点。
生:赵州桥是隋朝建的,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了。它没有被冲毁,坚固就是最大的优点。
师:嗯,挺有道理的。
生:赵州桥只有一个大桥洞,没有桥墩,就很省石料了;顶上又各有两个小桥洞,这样就又少用了许多石料。
师:确实,坚固、节省石料,也是赵州桥的特点。
生: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师:为什么你认为“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也是赵州桥的特点呢?
生:因为我们看到的大桥,很多都有桥墩,有的还会有好多个桥墩。课文第2自然段介绍赵州桥,也是一开始就说它是一座雄伟的大桥,但是没有桥墩,只有一个大桥洞。这不就是赵州桥最大的特点吗?
师:以上几位同学所说的,确实都是赵州桥的特点。应当说,他们是从不同的方面说出了赵州桥的非同一般之处。那么,通过刚才对第2自然段的交流,大家的感受一定很深,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吗?
生:创新、节约、独特、坚固……
师:是啊,如果说十岁是可爱的孩子,二十岁是年轻的小伙,四十岁是不惑的中年人,八十岁是白发苍苍的老人,那么一千四百多岁的赵州桥在你看来是什么?
生:一位记不清年龄的老人;一位吃了长生不老药的老神仙……
师:想象一下,就是这位老人,在一千四百多年的岁月里经历过什么?发生过什么变化?
生1:成千上万的人、车曾经在他背上来了又去,可是他还是那么坚强地屹立着。
生2:他也许经历了一次次的洪水,人们都为他担惊受怕,但是他还是稳稳地站在那里,因为他有四个小桥洞为他减轻洪水带来的冲击力。
师:是啊,那再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个词——“坚固”,你一定会体会得更加深刻。
赏析: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始终在一个自主的空间里进行,并有着十分强的开放性。课堂既给了学生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又使学生在思考、感悟中不知不觉地达到学习目标。启发学生在领悟课文的同时不断地进行发散式思考,不断地在表达中完善自己的思维。整个教学过程鲜明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达到与学生心灵沟通的境地,因此,非常自然地搭建起了学生心中的桥。
◆将课堂趣事成功地引为作文素材 (教学拓展点)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建桥史上的创举,谁来说说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
生: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师:不错,李春设计的赵州桥的确是这样的。咱们班的桥梁设计师是怎样设计赵州桥的呢?老师读设计方案,请几位同学上来画设计图。
(教师翻开学生的作业本,读几位学生的设计方案。教室里笑声不断。)
师:看到这样的设计,你们有什么感想?
生1:我们的设计把世界闻名的赵州桥给变形了。
生2:我们做作业太不细心了,闹出了这样的笑话。
生3:我觉得学好语文很重要,如果表达错了,再好的设计也白搭。
师:咱们就把今天的事写下来,让其他小朋友也知道咱们的感受,不犯同样的错误,好吗?
(学生欣然同意。)
师:那么,我们习作的题目可以是……
生1:《赵州桥变形记》
生2:《咱们班的桥梁设计师》
……
师:题好文一半,相信同学们接下来的表现会更出色!
赏析:教学,不是缺乏资源,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有着敏锐的资源意识,即使是稍纵即逝的资源,我们也能轻易地把它抓住。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标点……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只要留心,都可以成为语文教育的素材,帮助我们营造一个学习语文的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素养。课上,教师注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成功地进行了练笔,达到了教学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