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无数铿锵玫瑰在抗疫前线绽放。有这么一位白衣天使,她在一线争分夺秒,白衣执甲,与病毒短兵相接,她的名字叫于娜。
于娜今年25岁,作为院内业务最精熟的医护骨干,大年初一那天,她从浙江奔赴武汉,站到了抗疫最前沿。
在战疫的那段时间里,有一天于娜刚,一下就来了四个病人,一阵忙碌之后,她在厚厚的防护服下已经大汗淋漓。在给第四个病人输液的时候,护目镜已经被弄花了,看不清,她只能摸索着给病人扎针,可是连扎了两个针都扎不进去,她当时眼泪立马就下来了,马上让同事帮忙输液,跑到一边抱头痛哭。她说,你知道吗?我哭不是因为我脆弱,也不是因为我伤感,而是我曾对自己的业务那么自信。我信誓旦旦要靠自己的专业来前线救死扶伤,可我却连最最基础的工作都做不了,我不能原谅我自己。
说这些的时候,于娜姐姐满是愧疚。但是在我听来,却全是骄傲。我为这个九零后姐姐骄傲。
余娜在衢州时也在ICU工作过,已经习惯了高强度工作。每天近10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在比较密闭且存在高浓度病毒的环境下工作,让余娜汗流浃背,异常难受,能脱下防护服自由吸上口新鲜空气,都让余娜觉得“真幸福”。在武汉,她分管的病房里,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不愿意用导尿管,但又不方便上洗手间,她就帮老奶奶换尿不湿。
因为听不懂武汉方言,又想让呼吸不畅的患者尽量少说话,余娜想了各种办法。她把喝水、冷热、大小便等常用语以漫画的形式画出来,让患者指图作答。一位84岁的老爷爷,听不懂普通话,一直和说要“麦东”(谐音),余娜琢磨了很久,老爷爷都摇头,最后她从网上找来一种饮料的图片,老爷爷笑着点头,原来他想喝这种饮料。余娜买了送给老人,他特别高兴,大家后来都叫他“麦东爷爷”。
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余娜在武汉向党组织提交的思想汇报中写道:“现在我是不合格的妈妈,不合格的妻子,不合格的女儿,但我一定努力做合格的护士,疫情一天不解除,我们一天不下线!”
这群可亲可爱的白衣天使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置生死于不顾、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感人故事,让我刻骨铭心。他们的壮举不仅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更是传承了一种精神,一种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的勇气与豪迈。大爱无疆,金石可镂,让我们向“最美逆行者”们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