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减数是6、7的减法”的教学案例
安徽省肥西县桃花工业园中心校 段红霞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0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初步掌握得数是6、7的减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减法算式。
2、使学生从具体情境中理解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减法算式,体会两道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分析
6和7减法,它是在5以内加减法和6、7的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教材由以前的一幅图表示一个算式过渡到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这样的编排,便于学生根据算式之间的联系,利用联想推出某些算式的得数,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材还注意用同样的学具摆加法算式和相应的减法算式,这样安排是为了学生由“一图两式”的学习向“一图四式”的学习做好准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习题的设置上都重视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分析
“6和7的减法” 是在学生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和6、7的加法,掌握了6、7的顺序及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能够进行6、7的减法计算,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相关计算的经验。
由于学生已有5以内加减法学习的基础,并且前面刚刚学习6、7的组成,计算的难度不大,但是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算式,应该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体会相应的减法算式之间的不同和联系。
难点:体会相应的减法算式之间的不同和联系。
重点:掌握被减数是6、7的减法,理解一图两式。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在学习得数是6、7的加法时,我们看到了小朋友去植树的画面,现在这些小朋友己经到达了植树地点,正在植树。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被减数是6、7的减法》
1.出示例题情境图
(1)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答:种树
师:一共有几人在植树
生:一共有6人在植树
师:6人里既有男同学,也有女同学,是男同学和女同学合起来的人数。
师:一共有6人在植树,男同学有4人,女同学有几人?
生:有2人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因为6可以分成4和2
师:6人里去掉男生4人,就是女生的2人,去掉就是用减法。可以列算式6-4=2.
师:列出算式6-2=4.问6是什么?
生:男同学和女同学合起来的人数
师;2是什么?
生:2是女同学的人数
师;6-2=4是6人里去掉女同学人数就是男同学的4人。
师; 这个算式就是一共有6人在植树,女同学有2人。男同学有几人?的算式。
师;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都是从6人里去掉几人。
生:都是6放在前面
师:他们有什么区别
生:6-4=2是6人里去掉4个男同学得到2个女同学。6-2=4是6人里去掉2个女同学得到4个男同学
2.教学“试一试”
师:图上有几个萝卜
生:7个萝卜
师:虚线把萝卜分成几部分,左边几个?,右边几个?
生:左边5个,右边2个。
师:我遮住右边5个,留下2个。可以列什么算式
生:7-5=2
师:我遮住左边2个,留下5个。可以列什么算式
生:7-2=5
师:为什么7-5=2,7-2=5
生:因为7可以分成5和2.
师:像上面的都是一图两式。
二、应用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1。
看图列式。先让生完成
师:7-3=4是什么意思
生:7个萝卜去掉左边的3个得到右边的4个萝卜。
师;7-4=3是什么意思
生:7个萝卜去掉右边的4个得到左边的3个萝卜。
用同样的方式,请学生回答6-5=1,6-1=5的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师:为什么7-3=4.7-4=3.6-1=5.6-5=1
生:因为7可以分成3和4.6可以分成1和5.
2.完成想想做做2。
想一想,填一填,先让学生写。
师:7-6=1你是怎样算的.由7-6=1可以知道7-1=?
生:7可以分成6和1.7-6=1.知道7-1=6
师:你怎样算出6-3=3
生;6可以分成3和3.
3.完成想想做做3。
天渐渐暗了,小鸟就要回家了,你能帮小鸟找到它的家吗?请小朋友在书上画线连一连。
师:你能说出6减几的算式吗?
生1:6-4=2
生2:6-1=5,6-3=3
生3:6-2=4.6-5=1
师:你能说出7减几的算式吗?
生1:7-3=4
生2:7-5=2.7-2=5
生3:7-1=6。7-6=1
生4:7-4=3.
师再按照次序把6减几,7减几的算式重新写一下6-1=5.6-2=4.6-3=3.6-4=2.6-5=1.7-1=6.7-2=5.7-3=4.7-4=3.7-5=2.7-6=1.并让学生读算式。
4.完成想想做做4。
先让学生做
师:观察第一组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第一个数都相同,第二个数和得数都不同
师:第二个数在递减,而得数在递加。
师:观察第二组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第一个数都相同,第二个数和得数都不同
师:第二个数在递加,而得数在递减。
师:观察第三组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师:第一个数在递减,得数也在递减
6.完成想想做做6。
拿出事先准备的蜻蜓贴片,贴在黑板上。
师:7只蜻蜓可以分为那两部分
生:可以分成1和6.2和5.3和4.4和3.5和2.6和1.
师:根据分的过程,你能依次列出7减几的算式吗?
生1:7-1=6.7-2=5.7-3=4.7-4=3.7-5=2.7-6=1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算式
7.完成想想做做7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你能有次序把6减几和7减几的算式都说出来吗
生:今天学习6、7的减法
生1:6-1=5,6-2=4,6-3=3,6-4=2,6-5=1
生2:7-1=6,7-2=5,7-3=4,7-4=3,7-5=2,7-6=1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减法意义的理解,能看图列出正确的减法算式且能表达图意。
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不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看图表达图意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多说多练,首先仔细观察,看懂图意,读懂图中的文字,再根据问题进行列式。我注意让学生读算式,在第三题做完后,我让学生总结出6减几和7减几的算式。并有次序的把它写出来。然后让学生读一读。在读中让学生记。
一开始时,我读完题,一共有6人在植树,男同学有4人,女同学有几人?学生答出2人。他是从分成角度说出答案的,因为6可以分成4和2.所以是2人。而 题目问的是女生有几人,从一共的6人中去掉男生的4人就是女生的人数,应该用减法算。接下来我直接给出第二个算式6-2=4,而没有先出示题目,我是分别问学生6指什么,2指什么。4又指什么。减号是去掉,也就是从一共6人里去掉2个女同学,就是4个男同学。再反过来出示题目,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算式所表达的意思。
提高学生的看图读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题解题的习惯。能训练学生的有序思维,为今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较好的基础。但在实际课堂中,仍然发现学生的差异较大,有些学生不愿意说图意,不喜欢表达。
在讲解”想想做做”第四题时,我让学生比较每组里的题目,说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得数是怎样变化的。让学生初步感受其中的规律,体会减法和加法的不同。提高学生灵活进行计算的能力。
针对这一情况,我想在以后教学中还要多鼓励同学们回答,给学生再多一些时间和指导,让学生再充分的表达他对图意的理解,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训练才能更加扎实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