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浅谈民俗与旅游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11:03:43
文档

浅谈民俗与旅游

浅论中国民俗与旅游[摘要]文章从民俗风情旅游的基本定义及分类入手,简要地分析我国民俗风情与旅游的关系,并突出了民俗风情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指出了目前我国在开发民俗风情旅游时所存在的问题。其核心内容是民俗风情旅游已成为了我国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应予以大力扶持和发展。[关键词]民俗风情;民俗风情旅游;民间信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旅游产品正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包括观光、度假、专项旅游等在内的复合型产品发展。民俗风情旅游作为专项旅游产品中重要的一项,也以的资
推荐度:
导读浅论中国民俗与旅游[摘要]文章从民俗风情旅游的基本定义及分类入手,简要地分析我国民俗风情与旅游的关系,并突出了民俗风情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指出了目前我国在开发民俗风情旅游时所存在的问题。其核心内容是民俗风情旅游已成为了我国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应予以大力扶持和发展。[关键词]民俗风情;民俗风情旅游;民间信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旅游产品正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包括观光、度假、专项旅游等在内的复合型产品发展。民俗风情旅游作为专项旅游产品中重要的一项,也以的资
浅论中国民俗与旅游

[摘要] 文章从民俗风情旅游的基本定义及分类入手,简要地分析我国民俗风情与旅游的关系,并突出了民俗风情旅

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指出了目前我国在开发民俗风情旅游时所存在的问题。其核心内容是民俗风情旅游已成

为了我国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应予以大力扶持和发展。

[关键词] 民俗风情;民俗风情旅游;民间信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旅游

产品正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包括观光、度假、专项旅游等在

内的复合型产品发展。民俗风情旅游作为专项旅游产品中

重要的一项,也以的资格和奇特的风采,昂首进入旅游

市场。可以这样讲,民俗风情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开拓

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下面简单论述一下我国的民俗风情与

我国旅游的关系以及民俗风情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民俗风情以及民俗风情旅游

所谓民俗风情是指一个民族地区的人们,在文艺、语言、

信仰、服饰、饮食、居住、娱乐、节庆、婚恋、生丧、交通以及生

产等方面,民间所特有,并广泛流行的爱好、风尚、传统和禁

忌。[1](P5)

民俗风情旅游的定义是指人们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

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的旅行活动以及暂时逗留所引起的物

质与精神现象的总和。[2](P20)

二、民俗风情的分类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我们可以把民俗风情分为物质生

产民俗、生活民俗、精神民俗、民间民俗以及社会民俗等。其

中每一类还包括几个亚类,如精神民俗,主要是指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又称民俗信仰,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民

众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

度。它的内容极其丰富,种类繁多。在当代大大小小的神灵

体系以及相应的宗庙祭祀已成为我国旅游开发的重要方向。

它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图腾崇拜

我们华夏民族都认为自己是龙的子孙。“龙”作为中华

民族的象征和华夏民族的图腾,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

活之中,例如姓名之中有龙,建筑之中有龙,饮食之中有龙,

民间文学之中亦有龙,综合起来,形成了中华民族八千年的

龙文化,这也成为了吸引海外游客的一个重要旅游资源。中

国很多民间节日与节俗活动都与龙有关,如端午节的划龙

舟,四川成都洛带镇客家人的“火龙节”与“水龙节”等都是典

型的例证。

(二)神灵崇拜

中国人从原始时期起就从自然崇拜中幻想出许多神灵

来加以膜拜。中国民间信仰和崇拜的幻想神灵,其数量之多

和神格神性之复杂,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是非常突出的。

在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形成了庞大的神灵系统,与这些神

灵体系相对应也形成了许多民俗活动,例如传统的宫观庙

会,在具有民俗价值的同时,也具有极大的旅游价值,成为了

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重要吸引物。例如北京每年的天坛、地坛

等传统庙会都会吸引大量的海内外游客去观赏和游览。

(三)鬼灵崇拜

鬼魂信仰是中国民间信仰最早的也是最基本的信仰之

一。它与祖灵信仰密切相关。早在公元前15世纪的殷代就

十分盛行杀殉陪葬的习俗,可以证明当时就有“人死后有鬼

灵活动及鬼灵世界”的观念。受佛教、道教有关冥府、地狱观念的影响,中国民间更加普遍信仰人死后灵魂进入冥界化为鬼灵,经受鬼司的裁判。此外,民间还曾流行对东岳大帝的

崇拜。东岳神,本是东岳泰山的山神。泰山又称岱岳、岱宗、岱山,先秦颂之为“万物之始,阴阳交岱”,所以民间认为这是

治鬼的冥府所在,把东岳神视为冥府府君。汉代文史资料中明确记载“死属泰山”,“中国人死者魂归岱山”,认为泰山神“主招人魂,泰山居东方知人生命之长短”。故而泰山之上的

东岳庙也是游览观赏的佳地。[3](P45)

三、民俗风情与中国旅游的关系

在我国古代,许多旅行者十分重视对所到之处人文内涵

的发掘,在这一传统的影响下,我国旅游部门和各风景区管

理部门十分注意对这一资源的发掘,使许多自然风光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民俗风情旅游活动的黄金地点。

(一)与山水风光相结合的民俗风情游

1.传说与自然风光的结合。在中国许多著名风景区,历

来流传着各种神话、传说,一经整理就成为很好的人文旅游资源,风光旅游就和民俗风情旅游结合了起来。杭州西湖, 由于山湖相映、塔寺相连,被古人赞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

妆浓抹总相宜”,在这里流传着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今天

到这里观光的游客,不仅被它那美丽的湖光山色所吸引,更

会陶醉于那美丽的传说之中。对于中外旅游者来说,传说使风景有了生命,更加迷人,观风光和听传说已融为一体,难分轻重了。

2.历史与自然风光的结合。中国的许多自然风光都和

重大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成为了极具吸引力的人文旅游资源点。登临泰山的游客在被那五岳之首雄浑气魄震撼的

同时,无不被它所包含的历史意义所陶醉。例如那株举世闻名的“五大夫松”就和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有关。始皇帝封树为官,古今中外实为罕见,它成为封建皇权制度

的一个真实写照,历史故事使这棵美丽的松树具有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3.现存民俗与山水风光的结合。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

多,生活在不同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中的人们有着差异很大的风俗习惯,这既是传统文化的延续,又是人们对环境

适应的结果。而这些形形色色的民俗风情又成为了重要的

旅游吸引物。

(二)与民居和其他各式建筑相结合的民俗风情游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民居和其他各式建

筑也表现为千差万别,这就造成了这类旅游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从房屋式样上,可以分为汉族民居游,少数民族

民居游,公共建筑游,寺院庙宇游等;从旅游活动方式上,可

分为走马观光游,居住体验游等。北京曾经推出的“胡同一

日游”等都属于此类。

(三)与饮食文化相关的民俗风情游“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体系中不可缺少的

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饱口福,更包含着美学、养生学、文学等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使国内外游客为之倾倒,为

之赞叹。从中国旅游业初创时期起,中华美食就一直是整个活动中的重要节目,饮食创收在整个旅游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在各有关部门的协同努力下,饮食旅游逐渐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旅游类型。

(四)与礼仪活动相结合的民俗风情游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各种礼仪活动源远流

长、博大精深,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各民族的精神风貌,成为吸引海外游客的一大因素。许多地方十分注意突出地方

特色和民族特色,使之成为一道道迷人的风景线。例如各地的大型的传统祭祖活动。在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尊敬祖先、重视历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但每个家庭重修家谱、护祖坟,而且对于民族的祖先和英雄,也定期举行大规模的祭

祀活动。近年来,伴随着海外华人寻根热的升温,祭祖活动

成为大规模的民俗展示活动。如中国的祭祀“炎黄”二帝的

大典、“祭孔”大典以及每年农历清明节在成都都江堰举行的“放水节”和祭祀“川主”李冰的仪式等,类似的祭祖活动几乎

都成为了旅游活动的重要内容。此外还有与宗教有关的风

俗礼仪活动等。

(五)与节庆相结合的民俗风情游

节庆是各种民俗民风的集中展示,也是最能吸引旅游者

的旅游项目之一。我国的各种类型的节日多不胜数。如果

从全国范围看,几乎天天有庆,日日是节。各民族根据各自

的传统和习惯采用不同的方式庆祝节日,形成一个终年不断的节日博览会。这个宝贵的旅游资源被旅游部门或旅游者

所充分利用,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丰富多彩的旅游类型。四、我国民俗风情旅游景点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民俗风情人造景点在建设过程中,刻意追求“大而

全”,不少景点已经建成或正在着手建造,由于刻意追求“全”

从而失去了景点本身的特点。

第二,许多投资比较大的景点,为了尽快收回投资,采取

了门票的“高门槛”策略,层层设卡卖票的做法,令众多游人

望而却步。

第三,盲目上马,重复建设,粗制滥造。对景点项目的可

行性研究不充分,不考虑景点项目本身的吸引力、区位条件、市场条件、可进入性等因素,没有本着“精心规划,精心设计, 精心制作”的原则,匆忙上马。拒不完全统计,1993年底,全

国已建成的“西游记宫”已超过40座,民俗村、文化村的建设

在全国各地大兴土木,相互模仿,照抄照搬。因而,大多数的民俗风情旅游景点都缺乏新意,缺少独特性,真正能汇聚、交融、弘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五千年悠久文明的文化载体的精品为数不多。

第四,对于现有的民俗文化景点保护不力。不能保护和

利用现有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江苏吴

江同里镇,福建永定县客家土楼,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喜

洲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曼景兰,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奔

子栏等,都是很好的现存的民族民俗文化村,但未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利用。

第五,民俗风情旅游景点参与性项目较少,而供人们观

赏游览的多,缺乏体验性产品。有的项目虽然艺术水平较高,造价也很昂贵,但由于没有脱离传统展览馆的观赏方式, 因此吸引力不明显。有些景观创意新奇,但缺乏深层次的开发,游客的重访率很难提高。

第六,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量旅游者涌入景区,而我国

大多数的景区没有考虑到景区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性,没有合理地控制景区容量,造成景区内的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民风民俗发生了变化,一些典型的民族习惯正在消失,无法形成旅游产品和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四川与云南边境的

泸沽湖,因奇特的“阿注婚”而被称为“最后的女儿国”,而随

着旅游业的开发,这一原始的母系社会婚姻形式正逐步向现代社会过渡。

综上所述,当前,国际旅游趋势在向文化旅游、主题旅游

等方面发展,以弘扬民族文化、展现民族地方色彩的民俗风情越来越受到重视。浓郁的文化气息、可观的经济效益是民俗风情旅游能够得到大力发展的两大优势。在开发的同时, 我们一定要遵循科学规律,坚持保护性的开发,达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样才可以避免走入歧途,才能不断挖掘、不断整理、不断创新,使其成为专项旅游中的一个重要产品。【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

[2]邓永进,薛群慧,赵伯乐.民俗风情旅游[M].昆明:云

南大学出版社,1997.

[3]吕继祥.东岳大帝信仰的演变及文化内涵[A]·中国

民间文化[C]·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

文档

浅谈民俗与旅游

浅论中国民俗与旅游[摘要]文章从民俗风情旅游的基本定义及分类入手,简要地分析我国民俗风情与旅游的关系,并突出了民俗风情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指出了目前我国在开发民俗风情旅游时所存在的问题。其核心内容是民俗风情旅游已成为了我国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应予以大力扶持和发展。[关键词]民俗风情;民俗风情旅游;民间信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旅游产品正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包括观光、度假、专项旅游等在内的复合型产品发展。民俗风情旅游作为专项旅游产品中重要的一项,也以的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