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11:12:11
文档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2.能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3.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动词如“披”“露”“鼓”。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2.通过生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课上
推荐度:
导读《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2.能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3.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动词如“披”“露”“鼓”。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2.通过生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课上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动词如“披”“露”“鼓”。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2.通过生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课上通过字、词训练及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三)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几个生长阶段的挂图打乱次序,请学生辨析,依次排列,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在课下可到池塘边细致观察小蝌蚪、青蛙的样子,了解它们是怎样发生变化的,也可将小蝌蚪带进课堂。也可用录像进行直观教学。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二)难点:

    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3.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心情及身体上的变化。

    4.通过教师引导学习第二段,掌握自学三、四段的方法。

  (三)疑点:了解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当成妈妈。

  (四)解决方法:通过读鲤鱼妈妈的话及描绘青蛙样子的句子,使学生了解到乌龟与青蛙不同,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同时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十分急切,所以错把乌龟当妈妈。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课上配合教学进行小组讨论来解决重点难点。

   2.在学习生字词时请学生到前边来进行指导学习、认识。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戴好头饰来讲台前表演。

   4.将打乱顺序的小青蛙各个生活阶段的卡片排列好并进行说话训练。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将本课应掌握的字、应理解的词、句训练到位。

   2.进行朗读训练及指导。

   3.结合挂图,学习课文内容。解决重、难、疑点。

   4.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二)整体感知:

   1.出示整幅的跨页挂图,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图画看看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解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蝌蚪吗?它长得什么样?(投影出示,认识小蝌蚪),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它的妈妈是谁?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二)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几幅图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投影出示,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看第一幅图着重观察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看第二幅图说说小蝌蚪遇见了谁?会说些什么?它的身体有什么变化?

     用观察第二幅图的方法自己观察三、四幅图,自由说说图意,适当进行想象,教师予以指导点拨。

  (三)借助拼音,结合图画,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标出自然段,用“   ”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练习读并读准字音。

   2.在认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借助拼音读课文,要读通每一句话。

   3.检查自读效果,逐段指名读课文,并领读生字词,其余学生注意认真听,读后师生议论,予以评价,注意指导下面几个字的读音:“塘”,“迎”“裳”这几个字是后鼻韵母,要读准。

    群:读q*n,不要错读成q0n。

    捕:读b(,不能读成p(。

    裳:读轻声shang,衣裳(shang)。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四)结合看图,读讲第一段:

   1.读第一段,看第一幅图,问: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2)结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3)自由读第一段,说说你能够读懂那些词?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指导以下几个重点词语:

      一群:指许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结合学生平时生活实际还可以说“人群,建筑群”。

      对“甩着”、“快活”、“游来游去”几个词的理解要对照画面,启发学生想象。最好通过观察实物或录像。在朗读中体会“甩”这里是摆动的意思,例如“牛甩着尾巴”。

      快活,游来游去能够说明小蝌蚪的心情很高兴。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

   2.指导朗读第一段,要读出有趣、高兴的语气。

   3.投影出示课后练习2的(1)题,口头填空,齐读句子。

   (1)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正确答案:池塘 一群 脑袋 黑灰色 甩着 快活

  (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读讲第二段。

   1.出示第二幅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说一说。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再结合课文阅读,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

     理解这一段着重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捕食:捉取食物。

   (3)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3.指导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二)讲读理解第三段。

   1.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试着说说学学第三段,先试说图意然后图文对照,读读第三段,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哪些句子?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2.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扩展: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5.听录音,指导朗读第三段。要读出小蝌蚪找妈妈那种急切的心情,要读出乌龟和蔼可亲的语气。

  (三)学习理解四、五段。

   1.小组讨论:通过看图和朗读四、五段,你又学会了什么?小蝌蚪怎样找到妈妈的?它们的妈妈是谁?

   2.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3.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4.说说这两段主要讲什么?(要多问多想)

   5.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6.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扩展,通过学习第五段,你懂得了什么?(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四)练习,巩固:

     投影出示练习题: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成了________。

     正确答案:后腿、前腿、尾巴、青蛙。

   2.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

     正确答案:宽、鼓着、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板书设计:

    长出后腿 四条腿、宽嘴巴

    长出前腿 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

    尾巴变短→不见  绿衣裳、雪白的肚皮

               第三课时

  (一)看图、读全文,小结课文内容。

   1.拿出己打乱顺序的青蛙各个生活阶段的照片、卡片或图片依次排列,小声说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

   2.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分析生字、识记字形、组成词语、指导书写:

   1.请学生在黑板前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2.注意指导学习以下生字。

     塘:左右结构,13画,第8画右边要出头,第十画上下都要出头。

     迎:半包围结构,与“柳”字相比较,里面的“卬”要看清,不要多写一“撇”。龟:共7画,下边是“”不是“电”。

     裳:共14画,下边是“衣”不是“”

     鼓:13画,第九笔是“一”,右边是“支”不是“攴”,也不是“父”。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碧绿:青绿色。碧:第四笔是“提”

  (三)指导学生戴头饰表演这一课的小故事。

  (四)布置作业:

   1.完成字词的抄写。

   2.朗读课文。

   3.在实践中观察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能手,懂得应该保护青蛙。

   2、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认识“矢”字旁,理解“蝌蚪、脑袋、快活、鲤鱼、捉食、乌龟、碧绿、肚皮、低头”等词语的意思。

   3、能按问题的提示扩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通过选词填空、连句,了解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4、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懂得保护青蛙人人有责。

   2、教学难点: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的14个生字,认识“矢”字旁,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大概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一)直接揭题、读题。

     学习生字“蝌蚪”。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边读边把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把它读正确。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有趣在哪呢?自己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2、检查初读情况。

     生字词出示:蝌蚪池塘脑袋甩着鲤鱼乌龟披着短了蹲着碧绿肚皮鼓着

    (1)按照课文读一读,即带拼音。

    (2)看着黑板读一读,不带拼音。

    (3)字形的教学:你记住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或是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写,需要大家帮忙的?

    (4)我说你做:师说脑袋生指着脑袋师说甩着生做动作(可以用手表示)蹲着、肚皮、鼓着、短了

    (5)送生字回家。

      过渡:大家已经能够把生字很正确地念下来了,那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吗?全体起立,如果有错了,你就坐下来读。

    (6)反馈读错的情况,集体纠正。

    (7)你能把这些生字按照课文内容组成一段简单的文字吗?

      生说,也就是故事的大概内容。

  (三)完成课后作业:

     第1题,写出同偏旁的字。师按照学情做进一步的指导。

               第二课时

  要点: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一)小蝌蚪的样子。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划。

    找出:大大的脑袋,青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2、读一读句子。

   3、画一画小蝌蚪的样子(为了画面的美观你可以加进一些事物)。

   4、说一说你自己所画的图。

   5、练一练。

    小蝌蚪游来游去。

    (1)小蝌蚪在哪里游来游去?

    (2)小蝌蚪在哪里怎样地游来游去?

  (二)小蝌蚪的形态变化。

   1、过渡。

    师:小蝌蚪游啊游,身体发生了变化。请你在课文中找出来,用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1)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2)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前腿。

    (3)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随机认识“短”

    (4)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2、仿造春蚕的不同时期图画一画青蛙的生长过程。

   3、交流,既评一评。

   4、改一改。

   5、说一说。

    参照课后五:

    选词填空,说说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又先最后接着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小青蛙。

   6、读一读。

  (三)青蛙的样子。

   1、读一读,找一找。

    师:小蝌蚪变成了青蛙,青蛙长什么样,你能在课文中找出来吗?用不同于小蝌蚪的记号标出。

    生:四条腿,宽嘴巴。

    生: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生: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

   2、说一说。

    师:能把青蛙的特征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青蛙有四条腿,嘴巴是宽宽的,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3、背一背青蛙的形态句。

  (四)作业布置:课堂作业本2、5、6

               第三课时

  要点:指导分角色朗读全问,再次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完成课堂作业本。

  (一)巩固练习:

   1、复习新词,听写词语。

   2、排列顺序:

    ( )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

    ( )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 )小蝌蚪甩着长长的尾巴游来游去。

    ( )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

    (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

   3、填空完成。

    青蛙四条腿、()嘴巴、披着(),露着(),鼓着()。

  (二)分角色朗读全文。

   1、分组读。

   2、抽组读,评议。

   3、选择喜欢的角色读。

  (三)读了课文,你来猜一猜这个故事为什么要到我们的课文里来?

     教育意义:要保护青蛙,知道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看待事物要正确,不要听到一点就判断事物。

  (四)随堂练习。

     完成课堂作业本作业。

  反思:

  在教学中之所以确立这个为难点,因为文章的绝大多数篇幅都是写的这个内容,而且同学们对动物的了解不多,容易混淆一些常识性的内容。在以前教学中只是抓住一些文中的句子进行读、说,觉得学生的掌握情况很好。在这一次,无意间让学生画一画,没想到一画问题就画出来了,在画中检查出学生在青蛙的生长过程中只注意到四肢的变化,没有注意到颜色、花纹的变化,而这就不能正确地反应出生长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经过这样的教学相信学生对这一认识会由不正确到正确。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一条线贯穿到底,从检查环节来看,效果是明显的,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能准确无误地说出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文档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2.能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3.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动词如“披”“露”“鼓”。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2.通过生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课上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