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 姓名
――――――――――――密――――――――――封-―――――――――线―――――――――――――――――
福建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函授考试初等教育
《写作》考试试卷A卷
20 级 教学点 学生 学号
本试卷共有六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总分 |
| 题分 | 10 | 15 | 15 | 10 | 10 | 40 | 100 |
| 得分 |
| 得分 |
1.驳论的目的是为了( )
A.驳论证 B.驳论据 C.驳论点 D.驳论题
2.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的公文文种是( )
A.公告 B.通告 C.通知 D.通报
3.常以时空序列设置的结构类型是( )
A.说明型 B.议论型 C.记叙型 D.综合型
4.鲁迅的《辱骂与恐吓决不是战斗》这个标题与主题的关系是( )
A.用形象手法暗示主题 B.说明主题的表达方式
C.直接点明主题 D.标明表现主题的线索
5.下列选项中属于文章起草的方法有( )
A.妥善编写提纲B.正确审题C.一气呵成D.合理运思
6.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庆祝和平五十周年大会”隆重举行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这个消息的标题中,“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是( ) A.正题 B.辅题 C.引题 D.肩题
7.下列对通讯的写作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
A.实用性、科学性、条理性 B.指要性、扩引性、清晰性
C.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 D.文学性、新闻性、评论性
8.议论文体中,形式变化最多,灵活性最大,因此也被视为议论性散文的是( )
A.短论 B.小品文 C.杂文 D.文艺评论
9.下列有关说明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说明书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说明文体
B.说明书有两种形式:条款式与短文式
C.说明书不包括图书简介
D.说明书的语言一定要准确无误,正确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10.文章主题不集中的主要原因是( )
A.对无关主题材料不肯割爱 B.材料积累不够丰富
C.用了多种表达方式 D.作者对所写对象的含义思考不清
| 得分 |
1.( )主题的倾向性主要指主题的深刻。
2.( )主题是取舍和组织材料的主要依据。
3.( )议论性文章的结构总与事物应有的发展阶段性密切相关。
4.( )《党宣言》的结尾“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是发出号召的结尾方式。
5.( )议论文中先总论后分论是递进式的论证类型。
6.( )顺叙一般不发展原来的情节。
7.( )文章写好后,放一段时间再拿出来修改,这是间歇修改的方法。
8.( )综合消息,是一种综合反映国际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同类或近似情况的新闻报道,又称典型报道。
9.( )散文的立意应求“新”求“深”,我们在写作实践中也要尽量比附、拔高材料的“价值”或文章“的思想性”。
10.( )学习写作学术论文时,我们可以从开创性、延伸性和综合归纳性等几方面来考虑选题有无学术价值。
11.( )科学论文和科学小品的标题一定要善于标新立异,既能准确概括全文,又显得活泼而富有情采。
12.( )介绍信、慰问信、申请书、倡议书、请柬、聘书等都属于专用书信之列。
13.( )主送机关即发文机关,是主要接收和承办公文的机关。
14.( )相对于其它文体或文章形式,演讲稿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必须直接应用于口头表述。
| 得分 |
三、填空题(每题2.5分,共15分)
1.主题的正确,在议论文中一般表现为________。
2.材料从特点来划分,有事实性材料和________;从来源来划分,有第一手材料和________。
3.常见的照应情况有开头和结尾相照应、________相照应,行文中照应等三种。
4.第三人称叙述的长处是不受叙述范围的,其局限是________。
5.描写的方法从描写的风格分,可分为白描与________。
6.文章语言要求准确,主要指用词要准确、________。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 得分 |
2.比较说明:
3.报告文学:
4.简报:
5.总结:
| 得分 |
1.略述运思的基本方法。
| 得分 |
六、作文(40分)
以“文凭与人才”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密――――――――――封-―――――――――线―――――――――――――――――
初等教育《写作》A卷参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C 2.A 3.C 4.C 5.C
6.B 7.D 8.C 9.C 10.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正确的观点
2.观念性材料、转手材料
3.正文与标题(标题与正文)
4.缺乏亲切感
5.细描(工笔)
6.造句要合乎语法规则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指段落与段落或层次与层次之间的衔接形式或手段。
2.将两个以上的彼此有一定联系和相同点的事物作比较,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
3.是以文学手段及时报告现实生活中意义重大的人物、事件的一种文体样式,兼有新闻和文学两种特性。
4.是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编发的反映情况、传播信息、交流经验、指导工作的一种摘要性的内部文件。
5.是通过对本人或本单位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实践的回顾,从中找出经验或教训,引出规律性的东西,用于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的书面文体。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1)广采博纳,储备丰富的信息材料。
(2)寻找机遇,创造良好的运思境域。
(3)挖掘潜力,运用多种思维方式。
2.(1)针对性,要求问题抓得准、抓得及时、观点鲜明,切中要害;
(2)单一性,论题与内容要单纯、集中,较多地体现一理一评、一事一议的特点;
(3)群众性,既体现在它易于为人掌握,拥有最大的作者群,也表现在题材的广泛多样;
(4)论辩性,在具体论述中善于评述或驳斥对立或不同的观点,排除读者的思想障碍。
六、作文(40分)(评分标准)
| A内容 | B语言 | C结构 | 评分细则 | |
| 一类卷 (36—40分) | 材料丰富、立意深刻、新颖 | 准确、优美、流畅 | 严谨、自然 | 以38分为基础分,适当浮动 |
| 二类卷 (29—35分) | 材料充实、立意较好 | 准确、通顺 | 紧凑、连贯 | 以32分为基础分,适当浮动 |
| 三类卷 (21—28分) | 内容具体、符合题意 | 基本通顺、有些病句 | 完整、条理清楚 | 以24分为基础分,适当浮动 |
| 四类卷 (13—20分) | 内容空泛、偏离题意 | 不够通顺、病句较多 | 不够完整、条理不清 | 以16分为基础分,适当浮动 |
| 五类卷 (12分以下) | 文不对题 | 文理不通 | 结构混乱 | 以8分为基础分,适当浮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