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及评课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11:11:03
文档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及评课

因数和倍数南通市虹桥小学季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0—72页。【教学目标】、通过用动手操作活动丰富感性认识,建立乘法与倍数、因数的内在联系;深刻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本质内涵,能举例说明倍数和因数。、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感受数学思考的魅力和智慧学习的理性价值。、丰富数学课堂生活,重建数学课堂文化,在探索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理解
推荐度:
导读因数和倍数南通市虹桥小学季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0—72页。【教学目标】、通过用动手操作活动丰富感性认识,建立乘法与倍数、因数的内在联系;深刻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本质内涵,能举例说明倍数和因数。、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感受数学思考的魅力和智慧学习的理性价值。、丰富数学课堂生活,重建数学课堂文化,在探索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理解
因数和倍数

             南通市虹桥小学   季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0—72页。

【教学目标】

 、通过用动手操作活动丰富感性认识,建立乘法与倍数、因数的内在联系;深刻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本质内涵,能举例说明倍数和因数。

 、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感受数学思考的魅力和智慧学习的理性价值。

 、丰富数学课堂生活,重建数学课堂文化,在探索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12个小正方形、学生作业纸、学号牌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倍数和因数

1、看屏幕,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正方形?

2、学生活动:把12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并在作业纸上用一道算式表示摆法。

3、学生汇报摆法,电脑出示。

4、归纳摆法,并板书算式。

5、介绍因数和倍数,引入新课。

(评:教师首先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在操作中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并促成学生对倍数、因数的认识,提升、巩固学生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

6、举例内化:(1)每位学生写一道算式,让同桌说因数、倍数。

 (2)老师出示:4×4=16  18÷6=3 让学生说因数、倍数。

(评:教师通过提问学生不容易想到的例子:4×4=16,18÷6=3,促成学生不仅从乘法的角度去思考,而且也可以从除法的角度进行,也为后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做好伏笔。)

7、变式拓展:电脑出示数字百宝箱,让学生从这5个数中任意选两个数,用因数和倍数说一段话。

二、探索找因数的方法:

1、小组合作:想办法找出36的所有因数。

2、师巡视,收集学生作业。

3、结合学生作业,总结写因数的方法。

(评:教师即时捕捉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基础性教学资源,并及时创设为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评价,在评价中探究,在发现中建构。)

4、尝试练习:写出30、16的所有因数

5、、观察讨论:一个数因数的特点。

(评:找一个数的因数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找一个数的因数,从无序到有序,从自寻到互学,讨论互评,自主学习,主动建构。最后通过观察,启发学生总结一个数因数的特点。)

三、探索倍数的方法:

1、比赛写3的倍数,感受倍数的无限。

(评:在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时让学生在规定时间比赛写3的倍数,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个数倍数的无限,激发学生的反思力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

2、学生介绍写倍数的方法,教师总结。

3、迁移尝试:试写2和5的倍数。

4、观察找发现:一个数倍数的特点。

(评:在观察发现一个数的倍数的有关特征时,由于学生可以借鉴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所以让学生自由发言,作出总结。)

四、变式拓展,实践应用:“我当小裁判”

 (评:练习的设计不仅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而且注意到了练习的层次性及对知识的延伸。)

五、感受倍数和因数的神奇奥秘:介绍时间单位以60为进率的原因。

六、游戏中结束:

游戏规则:老师出一个数,看你卡片上的数是否符合下面的条件,符合的请举起你的卡片。

(评: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畅谈学习体会和收获,既整理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又使学生享受了成功的喜悦。通过课外知识的介绍延伸,使学生既长了知识,长了智慧,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最后在游戏中结束,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结束本课的学习,给学生以意犹未尽的感受。)

【总评】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同时,也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者在本课的教学中体现出:

1、自主化

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整节课中,教师始终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中自主获取知识。

2、活动化

教材中对因数概念的认识,设计了“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操作活动,在思考“哪几种拼法”时,借助“拼小正方形”的活动,使数与形有机地结合,防止学生进行“机械地学习”;学生对因数的理解不仅是数字上的认识,而且能与操作活动与图形描述联系起来,促进了学生的有意义建构,运用数形结合实现有意义建构。这是一个“先形后数”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抽象的过程。

3、合作化

 新课程提出了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学中的多次合作不仅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发表意见,参与讨论,获得知识,发现特征,而且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初步形成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4、情意化

 新课程要求摆脱唯知主义的框框,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要素。课上,我能注重自始至终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自信等情感因素的培养,并及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享受数学,感悟文化魅力。

文档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及评课

因数和倍数南通市虹桥小学季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0—72页。【教学目标】、通过用动手操作活动丰富感性认识,建立乘法与倍数、因数的内在联系;深刻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本质内涵,能举例说明倍数和因数。、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感受数学思考的魅力和智慧学习的理性价值。、丰富数学课堂生活,重建数学课堂文化,在探索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理解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